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漫步新溪子 欣赏兆雅火龙‖杨光英

作者:杨光英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5:48 浏览次数:353 【字体:

漫步新溪子 欣赏兆雅火龙

杨光英

四川泸县兆雅镇新溪子古街,是目前泸州市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之一,有600多年历史,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它那独具特色的文化古迹,成为乡愁的寄托地。

2024年3月,泸县龙文化研究院组织了“游新溪子·观火龙”的采风活动,有二十位研究员参加。

泸县兆雅火龙

来之前,笔者查了资料,新溪子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相传,明永乐年间建文帝流亡到江南时,在新溪码头岸边巨石上刻下“建文三塔”,至今仍清晰可见,建文帝畅饮的“建文龙井”一年四季甘泉取之不尽。新溪村在明清时繁荣一时,是川南地区极负盛名的货运集散码头,鼎盛时有400多户1600多人,街道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新溪村人才辈出,明朝督镇总兵郭定邦、兵部尚书熊文灿,近代同盟会成员杨兆容、当代巾帼谢定淑,都是新溪人。

在泸县兆雅镇文化干事杨金华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新溪子古街,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新溪的建筑风貌与众不同,船型建筑,与当地地理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安静祥和之地。老街的大门上刻有金色的“新溪”二字,庄重大气。漫步800米长的老街,这些青石板路,贯穿南北,历经风霜,也承载着古街无数的历史印记!

泸县兆雅火龙表演

民居房屋大部分为明清年代建筑,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大多临街而建,临街设店,前店后室。所有建筑均为木结构,屋顶盖小青瓦,楼阁和夹壁房屋相间构建。后屋建造四合院,设戏台、祠堂,均建有天井,内有屏风、花台、鱼池、假山、花草。门窗、天花板雕刻有精美的花、鸟、虫、鱼,如自然园景,协调和谐。街沿用条石砌成,便于排泄雨水,提高街面稳固性,使之易于持久耐用。

石板路旁的黄角树

杨金华介绍,古街中的碉楼,正方体建筑,用于望风、防劫,通常为三层。底层多为条石垒砌,作储藏室,建地下通道沟,通街内其他建筑,形成立体互通式防御网。二层为值班室,三层为枪械室。古雕楼英姿挺拔,独成一景。

戏楼为四合院楼,两层木结构楼房,中间天井,置放刻饰花鸟走兽的石凳。正北方为主楼,设戏台,台檐均有雕花。四合院戏楼与其他建筑之间用高耸的封火墙隔离,确保房失火时其他房屋安全。

我们来到杨家祠堂,它是新溪古街的代表建筑之一。杨金华说:“清末乡绅杨运成倡议杨氏族人集资整修街道,并与江边码头接通,形成今日所见街道面貌。杨氏旺族祠堂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全部用大圆木支撑,‘品’字形悬山式穿斗梁架,梁梁依扣,衬托而成,中间无一隔墙。房屋空间阔大,很有气势。此造型结构在古代祠堂建筑中较为独特,具有代表性。”

从古街口走到长江边,有一千多级石梯,因势曲折成12个拐弯,当地人以此比喻12生肖,蕴含生命的曲折、探索、奋斗、多彩和圆满等意义,在古道建筑风格中确属独特。石梯每隔20余米或拐弯处,就有一棵树龄上百年的巨大黄桷树,形态各异,树荫如盖,为挑夫提供歇脚、乘凉、避风、躲雨的便利。临江街口还生长有两根千年古树,虬龙劲枝,见证着新溪古街的风雨历程。

然而,古老的街道、建筑和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或许,通过保护这片土地的历史遗迹,我们能够延续这个古老村落的记忆,让新溪古街的韵味得以传承,成为永恒的文化之地。

新溪子古街道

我们来到新溪村村委会,舞龙的人已在那里等候了。兆雅火龙第六代传承人赵述奇接待了我们,他说——

兆雅火龙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泸县安贤乡新溪子长江沿岸,是一种由鱼、兵、虾、将随从组成,全身火红,身披火把而吐火焰得名的龙舞。该龙舞至今已传承六代,主要有兆雅、新溪子,王氏家族和吴氏家族发起,其中王氏家族掌宝,吴氏家族舞龙头,杨氏家族舞龙身龙尾和鱼兵虾将。

在来的车上,泸县龙文化研究院游书勇院长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故事——清朝光绪年间,有一年农历正月,瘟疫流行,人畜大量死亡,人们只好祈求天神保佑。就在元宵之夜,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两条赤色的火龙,在腾飞盘旋,与瘟神展开了激烈搏斗,战至黎明,终于将瘟神击败。瘟神狼狈而逃,火龙则融于东方绚丽多彩的朝霞之中。此后,瘟疫竟奇迹般地消失了。人们认为是这两条火龙的保佑,称它们为“火龙神福主”。为表达对火龙神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兆雅人建起了“火龙神庙”,长年祀奉,而且在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期间,都要举行隆重的烧火龙祀神活动。

赵述奇走近火龙,介绍道:火龙主体制作由龙头、龙颈、龙身、龙尾组成,附件由一或二龙宝、一鱼兵、一虾将、一龟相、一蟹帅、两个水怪组成。火龙用两年生慈竹刮青破篾制作,先装扎龙身和鱼兵虾将的骨架,再用红纸或红布裱糊,然后用颜料绘制图案。在夜间表演时,点燃火捻、焰火,龙灯通明,行如流火,极为壮观。

“兆雅新溪子火龙每年腊月扎装裱糊,正月初五出山拜码头,元宵灯会烧火龙,已成为一种习俗。从康熙乾隆年间移民入蜀填川入泸县安贤乡,落户新溪子码头而拜龙王敬火神龙,舞龙吐火以示平安的风俗,大约传承了三百多年,2011年兆雅火龙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行的研究员陈敬源老师说。

我观察到,表演者都是男子,他们的服装是面布染成的,头巾、上衣、下装、披风、手护腕、绑腿等,都是红色。服装上绘有金黄色的花纹,有花鸟、几何图形和龙,富有喜庆氛围。

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表演开始了。火龙口吐焰火,龙身着火捻,龙尾拴火炮,展现“龙行云、龙钻洞、龙翻江、龙抢宝、龙砌塔、龙穿梭、龙滚火、龙腾空、黄龙滚动、二龙戏珠、二龙争斗、二龙夺宝”等一系列招式。边看,赵述奇边解说,龙口吐火焰,寓意赴汤蹈火;龙身龙尾有火捻,寓意光明磊落;龙嘴龙角喷焰火,寓意前程似锦。

泸县是龙文化之乡,龙舞有60多种耍法,除道具外,其套路和基本内容雷同的较多,但兆雅火龙很有特色。

“兆雅火龙具有造型独特、舞动灵活、套路清晰等特点。”赵述奇说,“火龙敬烧在元宵节夜间,先由传承人敬上香烛,一般口吟吉利子:‘盘古开天地,伏羲制人伦;神龙生五谷,九河禹王洗;从此天分地,社会才兴起;神龙来保佑,幸福我和你……’吟完,舞龙者戴着尖顶盖帽,舞着龙和鱼兵虾将,诵着吉利子,愉快地接受红爆竹和铁水花的洗礼,用香烛点上稻草引燃火龙,直到焰火花将龙身燃烧而达到高潮,大有翻江倒海之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燃完后,全体舞龙者跪着拜向龙灰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下次元宵节我们能来欣赏就好了。

我们参观了位于古街旁的兆雅火龙工匠培训学校。这所学校是2023年底建成的,与泸县四中合作,第一批准备在2024年暑假招高一学生。

新溪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除兆雅新溪火龙,还有新溪腰鼓、新溪花灯,这些具有泸州地方文化特点的非遗项目。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光英(四川泸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龙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坚持业余创作30余年,公开发表作品数百篇。合著文集《逝水留香》《走读泸县龙桥》。出版个人散文集《心境向暖》《像溪水那样行走》)

摄影:杨金华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