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顺庆民居建筑
顺庆民居建筑
清末民国时期,顺庆县城和乡场房屋多系穿木结构瓦房,沿城壕及场头场尾,有简陋草棚。城内临街面和城内巷里有少许一楼一底两层楼房。临街铺面为店堂。店堂后有堂屋、卧室、厨房、厕所等。有的商号是临街开店,后屋开设机房或作坊。富豪人家住四合院。除堂屋、左右厢房外,堂屋正对面为朝门。室内有天井,中放花草盆景,有的房后还辟有花园。房内设置贫富差异较大。富豪家房宽,设有宗堂、厅室、卧室、厨房、厕所,粮仓、储藏室、猪牛圈等,朝门内外还有佣人、长工住的小屋。
在农村,贫苦人家多住草棚、篾棚,低矮狭窄,多数仅能容下床铺。稍好一点的人家住草房,多为三柱落地,李家等地多为版筑土墙代壁。竹木捆扎屋架,稻草或麦草盖顶。有的草房以芭茅或高粱、玉米秸秆捆扎成墙,不挡风寒。中等人家多住木质穿斗结构的瓦房。乡间瓦房多为四排三间,曲尺结构。中为堂屋,堂屋后和左右厢房是卧室、厨房。牛栏、猪圈一般挨近厨房修建。瓦房中有正房厢房组成的三合院与四水到堂的四合院,大多是清代建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内修建住房多为砖木结构,以平房或一楼一底,或两楼一底居多。只有居室而无生活配套设施。60年代,一度推广鹅卵石加水泥砌墙的“干打垒”建筑。70年代初,所建住房多为砖混结构。一般都是三间一厨或两间一厨。有挑篓式阳台,室内墙壁皆用石灰粉刷。70年代后期,改用内墙涂料,80年代中后期,修建的住房一般都分有客厅、居室、厨房、厕所等生活配套设施。条件较好的厨房、厕所皆使用瓷砖贴墙,地面铺“马赛克”。客厅地板铺地板砖或做水磨石地面,内墙使用涂料或贴内墙纸。郊区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出现“建房热”。新建农房多为砖混结构。
木结构四合院*
顺庆城区现尚存最早民居建筑,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
明清时期,顺庆城区的城市民居四合大院(也称祠堂),有的分布在大街,如大南街、西湖街、大东街、大西街、禹王后街、紫竹街、小北街、什字街、成衣后街等处。较有名的四合大院,有药王街的谢家祠堂、仪凤街的钟家祠堂、西湖街的谭家祠堂、成衣后街的陈家院子、仪凤中街的赵家朝门、川主街的孙家大院子等;有的分布在小巷,如文昌巷、联科巷、牛角巷、华光巷、长生巷、二道巷、兴业巷、杨家巷、紫云巷、钟家巷等处。较有名的是吉庆巷潘家院子等。
这些四合院民居,院子内一般都有1到4个天井不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多数是平房环围四周而建,少数则是一楼一底的院落,镇楼(修楼)都在正屋。上楼是柏木趟梯,楼板是厚实的杂木板或柏木板铺成;门窗檐额上,有花草虫鱼、福禄寿喜等图案,雕刻精美;院内坝子间,有水缸养莲养鱼,还有花坛盆景,也有的栽有灌丛乔木之类,令院内环境宁静而优宜。在临近嘉陵江水码头的上渡街、迎恩街、新城门一带,有数家药商栈房,其建筑也是四合院式。并且多为东西长,南北窄,设有厅堂、正房(卧室)、楼舍、书房、游廊、天井、厨房、后院、药仓,一应俱全。药商们开栈房,不是为了经营旅店,而是用它来吸引招徕货主、买主,联络各方药商。所以,这些药栈既是药材买卖、转运、储藏的地方,也是交易洽谈,会见宾朋的场所。外形上庄重大方,布局讲究,彩绘精致;内部不但有敞亮的天井,还有宜人的花园和雅致的书斋。
木板壁房*
临街面为店铺,后面为生活住房的一种用木板和木门为墙的民居。顺庆区木板壁房,主要分布在大南街和一些小街小巷处。多为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所修建,建筑材料一般都是从广元、苍溪、剑阁等地,通过嘉陵江水道运来的木料,也有从南充境内大山中砍来的大树。木板房民居,前面为店门,进门右侧或左侧,建有一溜木柜台,柜台高有1米多,柜台根据门面大小而决定长短,长有五六米、六七米不等,短则三四米。在柜顶和台面有上下木枋挖槽,用一块一块、编号活动的短木板拼接镶嵌为柜台壁;在正门的开阔处,是上下门枋挖槽,仍用一块一块活动的长木板,镶嵌为正房门壁。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缺少木料,被调换成了砖墙房壁。新世纪初,城区改造,大南街一带的木板壁房彻底消失。
石库门院落*
民国期间,顺庆城区民居建筑,受上海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在民居设计和建筑时,既兼顾传统建筑风格形式,又引进学习外来建筑风格形式,兼收并容,在城区街巷里,修建起一座座中西结合的石库门院落。石库门院落,一般都分布在城区的巷子里。这些石库门院落,一是分布在长生巷、金马巷、奎星巷、兴业巷(孔迩街至大南街)、文昌巷,以及西湖街、解放街(正南街)这个片区;二是分布在杨家巷、钟家巷、官井巷,以及紫竹街这个片区。石库门民居建筑,即外门门框用石料所做。这种石条砌的朝门(外门),有平房院落,也有一楼一底的院落。无论大院子,或是小院子,大多的院落朝门,都离不开用石条做门框。每个院落占地大多在三四百平方米,也有五六百平方米的,还有上千平方米的独家小院落。这种民居,为中上经济收入者建造和入住。朝门门体庄重结实,黑漆对开双扇门,显现出传统民居和西式建筑相融的气息。石门柱两边石枋刻有楹联,拱形石门额上刻有横额。西湖街有两个石库门院子,其中谢家祠堂的拱形门额上,就刻有 “入则孝”,取自孔子《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以显其居家宗旨和传家要义。此外,还有长生巷马家报馆石库门院落等。
中式朝门民居*
顺庆城区的中式朝门民居,也是民国时期的一种建筑形式。这些中式朝门民居,分布在小街小巷的四面八方。这类中式朝门民居,正面朝门用青砖砌两边门柱,前后伸展呈人字形房顶,为小青瓦盖顶的门楼,且有屋檐。也有的朝门是土墙加片瓦和青砖砌成镂空镂花墙头的。这些民居分布在顺庆城区仪凤街至杨家巷,都是一楼一底的全木结构房屋,墙壁均为木板镶嵌,楼板是用柏木板或杂木板铺成。木楼梯栏杆和木走廊栏杆,都有雕刻雕花;两边是厢房住屋,院子里栽有树木,置有花坛,摆有圆形陶瓷水缸养荷养鱼,环境清雅幽静。
公馆建筑*
民国时期,顺庆城区建有不少公馆。这些独门独院的大小公馆都是政府官员、军政要人和经商发财者居住的住宅。公馆住宅为砖混结构、中西结合式建筑。军政要人公馆有平城街的鲜英公馆(鲜英是国民政府南充十一行政区督察公署专员),黑漆八字大门,半圆拱门额,公馆中间是花园,两边是一楼一底的房子(1949年后为南充丝三厂幼儿园)。外小北街街口、靠禹王后街处的蒙善伯公馆(蒙善伯是国民党军队中将),1000多平方米的穿斗木质结构的平房公馆建筑,2007年修建滨江大道时被拆除。兴顺街(今模范街嘉陵江大桥头)大商人张协兆公馆,大门门额刻有“吉第”二字,黑漆双扇门,砖砌围墙,形成深宅大院,院内有花园、水池。上渡街红砖楼盐商公馆,是几座一楼一底砖楼住宅,为欧式罗马大窗户的西式公馆房。此外,还有大北街公馆房(即市图书馆处)、内小北街街口公馆房,均为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住宅。
砖木结构小楼房*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顺庆城区出现一种新型的民居建筑。这种新型建筑民居,既保持了民间的传统建筑所使用的木材作为建房用料,用上好的柏木和牢实的杂木,或做房屋梁柱,或铺楼板,或造楼梯,或为门窗之类。又利用泥沙做的新型砖块,或红砖,或青砖砌成墙壁。青砖缝用白色勾细线条,红砖墙缝则是褐色沟纹。这种砖砌墙壁,结实规整,典雅别致。顺庆区城区砖木结构小楼房,有模范街修建的美丰银行红砖楼,典型的西式建筑,门口置有泰山石敢当。此银行为英国人经营。1950年川北区花纱布公司成立后,于此作为办公楼。80年代南充地区百货公司驻在这里。90年代初,地区百货公司改制为斯丽斯百货公司,修建斯丽斯商场时,红砖楼房屋被拆除。仪凤街(今南充市三医院处)的青砖楼房,掩映在大黄桷树里。1950年,这里曾做过川北革命大学校址。仪凤街原南充地区防疫站办公地,为杨姓大富人家砖楼,外观雅致,内里凉爽。在米仓路有栋青砖墙勾白线条的走马转角楼,后为妇孺医院所在地。
20世纪50年代,小西街至人民南路小学处,修建了一批工人住宅,多为一楼一底,或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已于90年代扩建改造街道时拆掉。
吊脚楼*
这是一种根据地势顺坡而建的民居形式,地基不直接建在地面上,而是靠木柱、石柱支撑悬空修建的房屋。吊脚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面全悬空,仅靠竹梯或木梯上下进出的全吊脚楼;另一种是一面与地面相连,其它三方悬空的半吊脚楼。顺庆区早年的吊脚楼属后者。顺庆区的吊脚楼,多分布在沿江、沿河地带。沿嘉陵江江岸,如龙王街、上渡街、兴顺街、中河街、下河街、川主街一带(即今顺庆区滨江路上游段的香榭春天和下游段的阳光威尼斯一线);沿桓子河入嘉陵江口,上溯至老西桥处相连的表方街一带也有分布。顺庆区吊脚楼,其格局一般是一通3间。堂屋(即客厅)临街,歇屋(即卧房)居中,灶屋(即厨房)临江。除堂屋与其他地面房屋没有多大差别外,歇屋和灶屋的地面均由木板铺成。灶屋的木板地面开有一个1米见方的矩形洞口,用短木梯与河岸的石梯相连,可下到嘉陵江边挑水饮用。1956年夏天,顺庆区城区遭受特大洪水淹没,大多数吊脚楼被洪水摧毁。21世纪初期,修建滨江大道时,中渡口一带残存的部分吊脚楼被全部拆除。西桥河边的吊脚楼,21世纪初兴修西河防洪长堤时被拆掉。
苏式民居建筑*
20世纪50年代初,川北行署驻地南充市,受苏联影响,南充市城区五星花园周围的苏式建筑,有人民电影院(今仁和酒店)楼群,主楼高五层,两边有骑楼;有银行大厦,楼高三层,呈放射形状;南充地区百货公司楼(今成都百货南充店处),楼高两层,为四方墩马蹄形;南充地区招待所(后改为果州招待所),为五层高楼板房,楼为尖顶,两边分叉成两排八字形木楼,1953年建成。21世纪初,该处房地产变卖后修建宇豪酒店;南充地区食品公司大楼(今五星大厦)为苏式红砖楼房(建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为南充市人民医院)。
1958年至1959年,顺庆城区修建了一批苏式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三公街、人民中路一带。在这带街区最有名的苏式建筑是四季来商场(市百货公司)和人民旅馆(附设有人民餐厅)。两边街道是三层高的木楼板木楼梯楼房,墙壁为米黄色,底下一层一般是商场,上下两层住人,厨房也在底层,厕所在楼房的两头。墙壁为砖砌,盖的是小青瓦,做有天花板(看上去整洁,还可挡灰尘),开设有西式玻璃窗,木楼梯等梯步边沿,都是镶嵌的铜条铜边,经久耐磨。
除此,还有南充市委大院正中高三层的苏式木板办公楼,最早为川北行署办公地,2004年拆除;有南充行署二院(今锦绣北湖小区)高三四层的苏式木板办公楼;有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大行署校区)内的苏式小木楼,为川北区党委胡耀邦办公处,有苏式的川北行署礼堂;还有南充报社一楼一底的苏式木板小楼(今报业大厦处),外墙为青砖勾白线条,顶覆青瓦,内墙刷粉壁,均有天花板。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南充市顺庆区地方志办公室
图源:微顺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