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夫子院与二程夫子‖钟斯云

作者:钟斯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6 15:31:01 浏览次数: 【字体:

夫子院与二程夫子

钟斯云

当年讲学空山里,此日栖神古寺中。

牧竖皆知夫子院,香烟长寄梵文宫。

峰头佛火春江月,云外钟声午夜风。

却喜文宣曾立像,两贤仪表塑应同。

上面这首诗,是清代什邡县令彭锡珖在任时去雪门寺(又名夫子院)拜谒二程夫子时所作《谒二程夫子院二律》中的第一首诗。

诗中的二程夫子,是指宋朝著名的程颢、程颐两位大学者,他们与朱熹并称“程朱理学家”。

当年,其父程珦(河南汴梁人)任汉州(今广汉)刺史,兄弟俩随其父游览蓥华山,后又在什邡讲学。这样,他们便在什邡留下了许多轶事遗迹。

图为濯缨泉

一、濯缨当年白沙泉

原什邡兴隆(今马祖镇)场南口,建有一座“二程夫子濯缨坊”。这是为纪念宋代大儒程颢、程颐路经此地并在泉中濯缨而建的。

当年,程珦带领程颢、程颐兄弟俩到什邡山中雪门寺讲学,见白沙泉泉水涌出如珠,泉眼白沙翻滚而吸引游人,清莹洁净,四季长流……

父子三人当即停步歇凉,到泉边的一个小茶馆里,泡了三杯盖碗茶。他们一边品茗,一边观赏这里难得一见的雅景。不一会儿,但见有村姑到泉边洗衣,又是一番景致,也提醒了父子三人:何不借这清冽泉水,洗濯早已灰扑扑的冠带篦簪缨(帽带上的装饰品)呢?

于是,程颢、程颐兄弟俩一边嬉水,一边洗濯。程珦望着两个儿子,一边手捻胡须,一边随口即兴赋诗:“濯缨泉洁存遗迹,促轸亭空想旧风……”

程颢、程颐兄弟俩听到父亲的吟唱声,站起身来,赞叹道:“好诗!好诗!”竟忘记了手中正在洗濯的帽缨。若不是旁人提醒,差点儿就被泉水冲走了。

从此,这白沙泉便声名大振。也许是为了纪念二程夫子,当地人又将此泉叫作濯缨泉,并在泉边建二程祠。

二、立雪程门夫子院

再说这蓥华镇的雪门寺,又叫夫子院。该地和“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二程夫子结有善缘,也因二程夫子而得名。

那时,二程夫子的父亲程珦在汉州(广汉)作刺史。有一天,他们随父亲到什邡蓥华山旅游。路过此地时,偶遇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路边,一边歇凉,一边谈论易经八卦。

兄弟俩不敢打搅两位老人的雅兴,便悄悄地站在旁边听他们谈经论道。在兄弟俩看来,这两位老人的易学水平可谓高深莫测。于是,他们由衷地感叹道:“易学在蜀中啊!”

他们又从村人口中得知:两位老人一位是做酱卖的,一位是靠篾匠为生的。兄弟俩仍然拜他们为师,潜心学易。

后来,他们学有所成,自然在此地开馆讲学。于是,后人将他们的学馆叫作夫子院。乾隆版《什邡县志》载:“(夫子院)治北六十里,凤栖山下。”

兄弟俩在这里讲学30余年,门下学生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杨时、游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传,有一天,二人去向老师求教,正碰上程颐在睡觉。他们不愿惊扰老师,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等候。其时天色已晚,外面正飞着鹅毛大雪。等程颐一觉醒来,地上已堆了一尺多厚的积雪。这就是“程门立雪”故事的由来。从此,后人又将夫子院改建成寺庙,又因“程门立雪”而把这里叫作雪门寺。如今,寺庙几经沧桑而毁,唯有“程门立雪”一道牌坊而已。不过,此牌坊早已移立到县城留春苑公园西门口,供后人凭吊瞻仰。

程门立雪牌坊

“程门立雪”的故事,一直教化着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这则故事的寓意,用今天最时髦的话说,就是提倡尊师重教!而清代什邡县令彭锡珖所作《谒二程夫子院二律》的第二首诗,对当年的人物、场景、事件及社会效应作了细致的抒写:

章山深处拥峰青,洛水潺湲日夜听。

读易一楼人已去,趋庭有里路曾经。

酱翁未必今无在,篾叟何妨古是型。

千载石亭江畔过,亦知草木有余馨。

雪门寺旧址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钟斯云

供稿:什邡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