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相岭往事‖肖文林

作者:肖文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31 14:58:55 浏览次数: 【字体:

相岭往事

肖文林

大相岭山脉,北起岷山羊膊岭,南至大渡河岸,岗连岭接,绵延数百里,盘亘他境。

大相岭,古称邛崃山。相传,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曾驻兵于此,又称之为相公山,今为四川省荥经县与汉源县的交界,简称为大相岭。距今两千多年的《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又东北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入大江”;北魏晚期郦道元《水经·江水注》载:“东北百四十里曰崃山,中江所出,东注大江。崃山,邛崃山也,在汉嘉严道县。一曰新道,南山有九折坂。”现在,大相岭山上还有九折坂这个地名,也称二十四盘或七十二盘,皆是夸大之词。

大相岭

战国时期,巴蜀先民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已发生以物换物的原始贸易,以丝绸、铜、铁、盐等重要生产生活物资,换取牦牛、战马、奴隶、黄金等,贸易线路从成都出发经邛崃、雅安、荥经、汉源、西昌到云南大理,再发展到缅甸密支那,跨海到印度乃至中亚,历史上称为“蜀身(yuan)毒道”。春秋中期,楚国经营西南,派遣岷山庄王总管荥经,大相岭也成为楚人和西南夷贸易的重要通道。秦灭蜀后,建立严道县,因严道盛产铜铁,与西南夷的贸易十分活跃,严道就成为边境民族贸易重镇,大相岭也就成为边境贸易的重要关口。

汉武帝为稳定西南,联合中亚诸国抗击匈奴,派遣司马相如以郎中将身份入谕西夷,设十余县,隶属蜀郡,也是继唐蒙出使南越后,打通成都到西南地区、中亚、东南亚的贸易通道即南丝绸之路。西汉杨雄《蜀都赋》载:“黄润细布,一筒数金”,意思是蜀地的黄色丝绸,价值很高。据印度学者研究,印度的贵族和印度教大神都特别喜欢穿丝绸,蜀国同印度及中亚的丝绸贸易可能从商代就已开始。民国版《清溪县志》第68—69页记载:“昔汉司法长卿持节从巴莋关入谕西夷,即此地……绝顶一峰名相公岭……当为邛莋第一名山。”相公岭,就是今天的大相岭。

唐朝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将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进西藏,促进汉藏人民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联姻后,茶叶与马匹的交易便成为汉藏人民的主要贸易物资,西南地区与中原内地的贸易规模成倍增长。宋朝时期,由于北面边境同辽国、金国的战事频繁,中央王朝更加依赖来自西南地区的战马来扩充军备,曾设茶马司,负责管理西南地区的茶马交易。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达到鼎盛,中央政权为掌控贸易增加税收,在大相岭山下设置盐关和茶关,即今天的大关和小关。现在,小关处观音岩的岩石中还雕刻有观音菩萨像,外面有副对联:“横批,龙灯高照;上联,金路不断千年火;下联,玉盏长明万寿灯。”可见当年茶马古道之兴盛。

小关口

大相岭,又称作邛莋山,在古代是邛人和莋人的界山,冬春积雪如玉,夏天阴雨多风,北面气候潮湿,南面气候干燥,又被称为阴阳界。唐朝初年,南诏和吐蕃联军曾攻陷大相岭大关,扫荡西川,兵锋曾直指成都,后被唐朝大将李晟击败,追击至大渡河,歼灭南诏和吐蕃联军10万人。

唐朝中期,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总镇川蜀21年,联合南诏、东蛮等部落打击吐蕃,在大相岭设堡三所,保障西南地区的稳定,重新打通南方丝绸之路,促进大唐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交流,野史中称韦皋为“诸葛亮转世”。现在,箐口村石佛寺摩崖题记文字还记录着韦皋抗击吐蕃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南宋宝祐七年(公元1259年),蒙古大军自成都南下,攻占雅州,黎州通判组织军民在大相岭大关处抵抗蒙古大军,由于兵微将寡,战败被俘,坚决不投降,全家都为南宋殉难。

明末清初,张献忠攻陷雅州后,与明军在大相岭大关处作出决死争夺战,明军败退至汉源。

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吴三桂的大将胡国柱带兵进击四川,曾驻军于大小关山,就是今天的大相岭。后来,被清朝勇略将军赵良栋击败,收复了大关,茶马古道又得以恢复。

清末民初,四川保路同志会为了声援辛亥革命,荥经县人李永忠组织民军,扼守大关,同四川都督赵尔丰的清军激战40余天,最后失败,为之后的辛亥革命作出了贡献。

2018年,在荥经县安靖乡安乐村栖止铺现在叫吹石铺一处悬崖下的石头上,发现了摩崖石刻,经学者考证为“唵嘛呢叭咪吽”即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相传,观世音菩萨看见人间疾苦,滴下六滴眼泪,变成六字真言。世人常念诵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佛教传入西藏后,藏族人把六字真言刻在转经筒上,转一圈相当于自己念诵一遍;刻在山上的经幡上,风吹动一次就相当于自己念诵一遍;刻在路边石头上,被人念过一次就相当于自己念诵一遍,因此可以为自己积累福报。摩崖石刻的发现,证明安靖乡的茶马古道上汉藏民族交流之频繁。

荥经县安靖乡安乐村摩崖石刻

历史上,当中原王朝实力强大时,就会翻越大相岭出兵西南,恩威并施收复西南地区各民族势力,打通贸易通道,通过掌控贸易主导权,让西南地区各民族势力成为中原王朝附庸;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实力强大时,也会翻越大相岭攻州占府,掠夺财富,兵锋直指成都平原,大相岭就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民族的边界。

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戴维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得到熊猫标本后就寄回欧洲研究。1900年,大英博物馆认为这个动物与其他的熊类不同,属于新的物种,于是改名为“Giant Panda”,翻译过来就是猫熊,现代人习惯性地叫它熊猫。在古代,大熊猫的名字有二三十个之多,大名有貘、貊、角端、执夷、食铁兽、驺虞、貔貅等,小名有白熊、花熊、白豹、白罴、银狗、华熊、花头熊、竹熊等。郭璞注疏《尔雅》“猖与貊,貃与貘,并字异,而音同,声转为猛。”《说文解字》描述道:“貘似熊,黄白色,出蜀中。”貊同貘指的就是大熊猫。大熊猫也叫食铁兽,其实不是真的食铜铁,只是舔舐人家户铁锅里残留的盐,比如牛羊等动物也有舔舐盐的习性。郭璞注《山海经》记载:“邛来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江水所自出也。山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駮,亦食铜铁也。”邛来山也作邛崃山,就是今天的大相岭。这是关于大熊猫的最早记载。从大相岭的自然生态、生物多样性分析,大相岭很可能是大熊猫曾经生活过的故里。

大熊猫性格温顺,喜欢安静,不喜欢群居,独来独往,只吃竹子,不伤害其他动物,在古代被称为“义兽”。据考古证实,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生存了800万年之久,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唐朝武则天时期,大熊猫被作为“国礼”赠送日本,开启熊猫外交的先河。1936年到1945年,中国向西方国家赠送14只大熊猫;1957年到1982年间,我国一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增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1982年后,由于大熊猫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我国停止向外国赠送大熊猫。

大相岭东临瓦屋山,西靠飞越岭,略呈东西走向,长约110公里,宽约50公里,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辖区内主要山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为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岭。大相岭境内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比较丰富,特别是大熊猫喜欢吃的竹子,当地人称为熊猫翠竹。1951年雅安到汉源富林的公路通车后,大相岭这条茶马古道就结束它的历史使命,沿线生态逐渐得到恢复。《荥经县志》载:“大熊猫,俗称‘白熊’、‘花熊’。凤仪、新庙、三合、新建、石滓、烟竹等乡原始森林中有少量分布,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凤仪就是今天的安靖乡崃麓村,据崃麓村原村支部书记石忠林讲述,20世纪90年代他到大相岭山下掏笋子时,曾见过一只野生的大熊猫,皮毛光滑亮泽,约200斤左右,在竹林中穿梭。近几年,也有安靖乡老百姓声称在大相岭山中见过野生大熊猫的粪便以及吃过的竹笋残留物等,由于国家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和保护范围不断加大,野生大熊猫数量很可能正在得到恢复。在安靖大相岭“穿古道,看熊猫”的场景,希望能尽快实现。尽管学术界对《山海经》记载大相岭出大熊猫存有争议,但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无疑为野生大熊猫建设了美丽的新家园。

大相岭驯养的大熊猫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肖文林(四川省荥经县)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荥经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