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广安境内的宋蒙元山城寨堡‖陈杰杰

作者:陈杰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22 14:01:18 浏览次数:807 【字体:

广安境内的宋蒙元山城寨堡

陈杰杰

随着钓鱼城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川渝各地对宋蒙元山城防御体系古城寨堡研究日益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在宋蒙(元)交战的巴蜀战场,南宋军民修筑的山城寨堡达上百座,名气较大的有10余座,而蒙军修建的城寨总计仅10余座。广安因控扼嘉陵江、渠江中游,历史上留下南宋军民修建的城寨遗址3处,蒙军修建的城寨遗址达6处,成为川渝地区保存宋蒙元山城寨堡最多的地区。

宋军山城寨堡

宋蒙战争之初,蒙军发挥骑兵优势,多次突入四川腹地,肆意劫掠来去。1243年,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后,以合川钓鱼城为军事核心,在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沿岸山顶崖地,新修补筑了十余座山城,迁移军民物资驻守,初步形成了“如臂使指,气势联络”的山城防御体系。广安境内的大良城、小良城、武胜七星关(上下堡)均为这一时期当地军民创建,宋军依靠山城防御体系部分扭转了战局,延缓了南宋朝廷灭亡的进程。

大良城

大良城,位于今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大良村莲花山上,1243年余玠主持修筑,迁广安军治所于其上,与苦竹寨、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等构成川北横向防线,又与平梁城、得汉城、小宁城、礼义城等组成渠江纵向防线,是阻止蒙军取道开、达,进据夔州,打造出川通道的重要据点。

俯瞰大良城

大良城与钓鱼城联系密切,前两次陷落于蒙军,由四川制置使司及钓鱼城守将张珏派兵夺回,今钓鱼城镇西门南侧保存有张珏第二次收复大良城的摩崖题刻。现大良城遗址山顶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耕地600亩,残存城墙遗迹1000余米,城门遗迹12处,敌台遗迹9处,地道、火药碾槽、练兵场、龛窟、题刻、祠观、铜元局、石板街、水塘、水井、古墓等,曾出土宋代青铜器、瓷器窖藏和礌石等遗物。

大良城中发现的石炮弹

小良城

小良城,位于今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良村,与大良城同时期由南宋军民修建,为大良城的拱卫城寨。历史上关于小良城战事记载较少。现山顶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保存有宋代水塘遗迹2处,东门、西门及部分城墙均为清代重建,西门额有重修题刻。

大良城远看小良城

七星关

七星关,位于武胜县龙女镇嘉陵江边,1241年至1258年间由南宋军民修建驻守,分上堡、下堡两部分组成,上堡雄踞于标子岩顶,下堡盘踞于螺蛳堡。该关口东、北二面控扼嘉陵江水道,西、南二面扼守武胜城以及通往钓鱼城的陆路交通,为上游青居城及下游钓鱼城间军事情报的传播、物资沟通,同时分散蒙军兵力,拖延战场向南推进,保证钓鱼城的军事防御部署发挥重要作用,后被蒙军占领继续使用。

七星关的上下堡结构及“悬门”设施在宋军山城中少见记载,现标子岩上残存2处城门遗迹,分别为大寨门与小寨门,另有少量城墙,螺蛳堡遗址遗迹损毁严重。

蒙军山城寨堡

1258年,蒙哥汗率大军入蜀,在城坚池固的钓鱼城败亡。忽必烈取得汗位后,重点进攻长江中游襄樊地区,在四川地区实施牵制,南充青居城设立的征南都元帅府,成为蒙军进攻南宋四川的前敌指挥部。为切断各宋军山城交通运输,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蒙军开始在钓鱼城附近增筑城堡与宋军对峙。蒙军将领杨大渊、赵实喇、李忽兰吉、汪良臣等,先后在广安渠江和嘉陵江沿岸修建了虎啸城、章广寨、东安城、三台城、武胜城、母德章城6座城寨,广安成为蒙古军历史上修筑山城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山城犹如一个个插入宋军四川山城防御体系中心地带的楔子,给钓鱼城、大良城等带来巨大压力,并阻断了四川与京湖地区的相互应援,加速了宋廷的灭亡。

虎啸城

虎啸城,位于今广安市前锋区护安镇渠江村虎啸山。1262年冬,蒙古东川都元帅杨大渊奏议创修,该城成为蒙军切断钓鱼城和上游大良城、礼仪城(今渠县)渠江水运交通联系的重要据点,蒙军据此常在渠江水道上拦截宋军粮饷物资,双方交战记载较多,南宋四川制置使夏贵等曾集结3万重兵亦未攻下此城。

远眺虎啸城

虎啸城是蒙军在渠江流域修建的第一要塞,也是蒙军创建的第一批城堡之一,成为蒙军“以山城制山城”战略的重要开端。现遗址山顶面积约204亩,约合15万平方米,残存城门遗迹4处、城墙10余米、崖墓11座。

虎啸城西门外石梯

章广寨

章广寨,位于今华蓥市双河镇,1269年由蒙军将领李忽兰吉修建。因虎啸城上缺乏水源和耕地,不利于长期坚守,为救援之便并阻断宋军陆上交通,在虎啸城下游由“李忽兰吉帅三千军士创建章广平山寨,置屯田,创舟楫,练兵马,出兵以绝大梁平山两道”“前后七年,每战辄胜”,蒙军据此基本切断钓鱼城与大良城之间陆上交通。

现遗址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残存寨墙800米,东门、西门两处,水池2处,大院子及女校遗址。

章广寨东寨门

东安城

东安城位于今华蓥市永兴镇,1267年由蒙将赵实喇修筑,与章广寨一道构成蒙军切断渠江沿岸宋军山城之间陆上交通联系的重要堡垒。

东安城上眺望渠江

现遗址面积约2.0平方千米,有“养真洞”篆文题刻,落款有“乾道元年冬十月”“淳熙乙未秋七月庚寅”等南宋年号,另有梓橦观遗迹。

东安城南宋养真洞题刻

三台寨

三台寨位于今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佛岩村。据《元史》记载,1268年,蒙将赵实喇“戍东安、虎啸山两城,宋将杨立以兵护粮送大良平,实喇率所部与杨立在三重山(今三台山)交战,斩首150人,擒获40余人,立败走弃其粮千余石,实喇因尽夺其甲仗旗帜而还”。但此为宋蒙两军在三台山的战斗记录,非蒙军修建三台寨的记载,蒙军是否当时已在三台山筑寨,或其所修城寨在后期被毁,尚需进一步实地调查研究。

现三台寨遗址仅存西门、东门和寨墙2段,均为清代遗迹。

武胜城

武胜城位于今武胜县旧县乡黄桷坪村。1262年,蒙军征南都元帅汪良臣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奏请就近地筑城曰武胜,以扼其往来”,武胜城的修建将蒙军进攻川东的前敌指挥中心从青居城向合州方向移近了90里,缩短了蒙军进军钓鱼城的路程,达到了牵制宋军、支援其他战场、围兵重庆的作用。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研究认为,武胜城是蒙古征服史上修建的第一座山城,在蒙军山城中地位最高、作用最大,且最终以武胜城为首的蒙军山城群瓦解了宋军山城防御体系。

武胜城遗址面积35万平方米,遗迹种类较多,数量丰富,有宋及明清时期城墙、水池等。

武胜城遗址鸟瞰图

母德章城

毋德章城位于今武胜县中心镇。1267年,汪良臣在武胜城对岸修筑毋德章城,对合川钓鱼城施加了更大压力,且对嘉陵江航道的控制更为得力,宋军通过嘉陵江与渠江流域山城的沟通更加困难。

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调查认为,毋德章城位置在今武胜县中心镇南禅寨一带,因后期破坏严重,该遗址内尚未发现具有宋代特征的遗迹遗物,现存寨门及城墙、南禅寺遗迹、纪念碑和摩崖题刻均为明清时期遗迹。

广安境内9座宋蒙元山城寨堡,是巴蜀宋蒙元山城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以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作用被载入史册,是值得珍视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陈杰杰

供稿: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