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李白的南京歌与他的选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27 14:49:50 浏览次数:671 【字体:

李白的南京歌与他的选择

他不在成都,却写出了最成都的诗。他没有选择,却在迷途中作出最浪漫的人生抉择。

九天开出一成都。

在成都博物馆的入口处,是一块巨大的灯光映照的墙面,其上只浮着半句诗。这半句诗也几乎成了成都最为重要的宣传词之一,它的作者便是家喻户晓的诗仙李白。

事实上,李白为成都写下的诗词并不少,这只是他《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中的一句。在这组诗的第四首中,有“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之句。后世描写天回镇的诗书画中,也无法再避开这句诗。诗仙与西南边陲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就此结下不解之缘。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写这组诗时,李白其实并未来天回,甚至也没来成都。

李白能写成这样一组诗,离不开他对成都的了解。他的故乡是江油市青莲镇,“白天赋异禀,六岁读书,十余岁胸膺学识,诗赋愈丽。”可惜他不能参加科举。《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他的父亲李客正好是名商人,因而此生与科举无缘。然而也因为不用受科举的束缚,他年少时期颇为自由,崇尚剑术,好为游侠,畅游大好河山,成都便是他重要的游览地。

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但他的远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他也有抱负,想要靠名气入仕,只是在10余年的时间里,都无门可投。直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为玄宗献上了《明堂赋》,他的入仕希望才稍有苗头。

又过一年,玄宗出狩,李白趁机献上《大猎赋》,又向玉真公主献诗,以及结识贺知章。他的文采令贺知章大为惊讶,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唐摭言》)

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下,玄宗终于知道了这位大文豪,于是召他进京。他进宫那日,玄宗降辇相迎。李阳冰《草堂集序》中记载:“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天子降陛,御手调羹,咨询国政,待诏起草,这恐怕是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文人都想拥有的地位,而这一切在李白43岁时实现了。

李白享年61岁,43年对于他的人生来说,早已过半生。半生之夙愿得以实现,对于玄宗,李白是感激的,这种感激持续他的余生。在宫中,他也为喜爱宴游的玄宗写下了不少诗词,如《宫中行乐词》八首,“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如人所熟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其一》)。这种诗词写得多了,便也乏味,对于他这个漂泊了30多年的浪子来说,必然逐渐厌倦于此。他沉溺于酒,醉酒之中起草诏书,让贵妃研墨,令力士脱靴,甚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朝中对此谗言不断,一直喜爱他的玄宗也对他很有意见。但最后对他的处置十分优雅,赐金放还。

赐金放还的这年秋,李白遇到了高适,二人纵情饮乐,抒怀高论。但李白没想到,数年之后,自己将成为眼前这位与自己畅谈之人的阶下囚。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和妻子宗氏南下避难。他在诗《南奔书怀》中写下“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表达了他的不甘与苦闷。他并未和玄宗选择同一方向,而是去了江浙一带的剡中,后来听闻河北大胜,又才逐步前往金陵,到庐山屏风叠归隐。

唐玄宗幸蜀至成都的路上,太子李亨和陈玄礼发动兵谏,缢死杨贵妃和杨国忠,唐玄宗对此颇为无奈。此时天下大乱,唐玄宗采取了分制置诏的方式,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军收复长安及河洛地区,永王李璘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镇守江陵,掌管长江流域军务。又封盛王李琦、丰王李珙各自镇守江南及河西等地,由此实现权力制衡。这道诏书,成了李白后半生悲剧的开始。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不久后在这里即位,成为唐肃宗,并且尊远在成都的玄宗为太上皇。而在这之前,永王李璘已经火速前往长江流域赴任,并且集结了大量军马。永王拜请李白出山,李白也顺其美意,成为他的幕僚。《册府元龟》卷七三○《幕府部·连累》:“李白,天宝末为永王璘江淮兵马都督从事。”《旧唐书》卷一九○下《文苑列传·李白传》:“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从事。”

归隐并不是太白内心所愿,他在《赠韦秘书子春》诗中阐释了他内心真正的信念:“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他感受到了永王的真诚,也见到他的实力,重要的是,永王是玄宗派遣赴任的,这是玄宗的杰出战略。在永王麾下,虽不似当年伴君时光,但却能通过水路收复失地,能真正发挥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在这一年的正月,李白为李璘写下了著名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不久后,唐肃宗以永王擅自引兵东巡,欲图叛乱为由,派大军前来征剿,李白万万没想到,这个人竟是高适。永王兵败,李白随即锒铛入狱。他向高适求救,但遭到拒绝。后来在宣城郡太守宋若思及宰相崔涣的积极营救之下,方得暂时脱难,寄居在宋若思麾下做幕僚,但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发配夜郎的降旨。

李白所做的《永王东巡歌》大都是他肺腑之间的吟唱,他的诗中也清晰地记录了永王东巡并非要叛乱,而是从水路通往渤海,攻打史思明的大本营幽州: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这里的“辽”是指辽海,也就是今天的渤海。永王的舰船上“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这也是做好了登陆作战的打算。其实永王李璘的战略思想与当时肃宗时期的宰相李泌见解颇为相似,都是上佳的用兵之道,而这样的政治军事见解,很难说与作为幕僚的李白毫无关系,只可惜就此毁在权力的争夺浪潮之中。唐代宗即位一个月以后,便为永王李璘平反昭雪,算是稍稍淡化了这出悲剧。《旧唐书》卷十一《代宗本纪》载:“四月……己巳(二十日),即皇帝位于柩前……五月……丁酉(十九日),御丹凤楼,大赦……棣王琰、永王璘并与昭雪。”

在流放夜郎的途中,李白写下了“南冠君子,呼天而啼”(《万愤词投魏郎中》),表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不甘。但不久后安史之乱平息,唐玄宗被迎回长安,由此天下大赦,李白也得以结束他颠沛的生活。为此,李白写下了“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流夜郎闻酺不预》),以及著名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李白并未随唐玄宗入蜀,在他这十首诗中也丝毫未曾提及明皇入蜀时的仓皇和窘迫,而是大面积地铺陈成都的美好。“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这些华丽的句子似乎都围绕着其中一句“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可见他对唐玄宗成功入蜀是感到高兴的,这一路是南巡,是幸蜀,而非逃亡。

李白是单纯的,也是忠义的,他选择了忠于唐玄宗,为他的宏愿而出山。即便是置身浪涛和生死之间,他亦无所畏惧,慨然投奔永王李璘。这是他的选择,只是那个云波诡谲的时代吞没了他的忠义和理想,虽为成都留下了千古的颂歌,可这背后却是声声一言难尽的叹息。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节选)

李 白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节选)

李 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