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胡锦矗回忆录

作者:胡锦矗 来源:《看熊猫》2023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23-05-08 14:53:04 浏览次数: 【字体:

胡锦矗回忆录

1985年,《我们爱科学》杂志第1—12期连载了胡锦矗教授口述、谭楷整理的《九万里熊猫故乡考察记》。38年过去,再读这段口述史,往事历历在目。特选出鲜为人知又颇有特色的两段,以飨读者。

一天的野外考察结束后,胡锦矗教授与学生们一起整理笔记

我的故乡在四川省开江县永兴乡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少年时代,我所走过的山全都是郁郁葱葱、绿荫如盖,山林中有虎、豹、锦鸡;我所涉过的河全都是清亮碧透的河,河中有鱼、虾、鳖。故乡的山水最先给我的启迪,使我对大自然,对神奇的动物世界产生了浓厚兴趣。

中学时代,我经常接触大自然。上初中时,我到了县城,每周回家一次,往返要翻山越岭,穿过密密的树林。初中毕业后,我考入长江边上的万县中学。每年寒暑假回家和返校都靠的是一双脚。我穿上一双草鞋,背负着自己的行李、书籍,日夜不停地翻过两座大山,用一天半的时间走完90千米的路程。假日里,我常常去登山、游泳。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意志和体力,为我以后的野外工作,奠定了很好的体能基础。

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

1955年,我从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在3年时间里,我聆听了中国生物学界很有声望的老前辈讲课。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和动物学家夏武平教授。

红喉雉鹑(何晓安 摄)

那时,北京郊区的鸟种类繁多,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到郊区去观察鸟类。行动路线是从朝阳门乘坐开往通县的汽车,在八里庄或十里铺下车。这一带林木葱茏,但十分寂静。苇塘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树林中有啁啾的鸟儿。有时,一天我就能观察记录到20多种鸟类,有柳莺、杜鹃、啄木鸟、老鹰等等。走进鸟的世界,我就像回到了童年时代,高兴得忘记了一切。晌午,我靠在柳树下啃干粮,稍事休息。抬头望去,蓝天深邃,白云悠悠。树林里散发出一阵阵草木的清香;柳莺在长啭,百灵鸟在歌唱。多美的大自然啊!一周来伏案苦读的劳累全都消失了,只觉得整个身体都和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真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生长于巴朗山的绿绒蒿(何晓安 摄)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任教。像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我又回到了故乡。那时,我参加了《四川省志》 动物篇的编写和四川省动物区划的工作。这两项工作,使我有机会走遍巴山蜀水,通过查县志、阅典籍、访群众,了解当地的珍禽异兽及自然变迁情况。我的目光从鸟类扩展到兽类,以至整个动物界。使我兴奋的是四川省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一个省的鸟、兽种类就超过了整个法国。还有许多举世瞩目的珍兽,比如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白唇鹿等等。特别是大熊猫,它那奇特的生活方式、奇特的食性、奇特的外表与内脏器宫,使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创建五一棚

1978年3月28日,我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彭家干、周守德、田致祥、廖功德、王培勇同志,带着工具、干粮、帐篷上了山。山上没有路,全靠我们用刀砍出来。我们一边砍,一边走,走着走着,前面是一条深沟,需要架桥。我们利用一棵倒下的大树,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它架在沟的两岸,然后手拉着手,往沟对岸走。我们摇摇摆摆地走到对岸,往沟下一看,哟,真深,还真让人有点后怕呢!

胡锦矗教授用无线电设备追踪大熊猫

我们终于到达预定的位置——海拔2520米的白岩,观察站就准备建在这里。我们砍树,除草,刚刚整理出了一小块地方,老天就变了脸。大雨哗哗地泼下来,淋得我们浑身透湿。初春的雨,带着刺骨的寒气,冷得我们牙齿打颤。我们把篷布拉平,一个人顶着一只角,中间用树枝支起,再抽出人来,在中间点火架锅,烧水煮饭。我们摸黑架起了帐篷。大半天后,终于风停雨住。

野外考察人员搭建的临时住所

从帐篷朝山坡下面走,有一道清泉。为方便提水,我们刨出了一排台阶,一数共有51级。我们迈着这51级台阶,打来清泉,用它烧水做饭、洗脸洗脚,然后躺在简陋的地铺上。虽然大家都精疲力尽,但是十分兴奋。这是在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度过的第一夜啊!可是,这个观察站还没有名字呢,起个什么名呢?我们想起了那51级台阶,这是不寻常的台阶,它将伴着我们通往研究大熊猫科学的顶峰。对,就以它命名,叫五一棚。

在野外调查时,中外专家合影

有了立脚之地后,我们以五一棚为核心,砍出了7条呈放射状的观察线路,总长为100多千米。只有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才体会得到观察线路多么重要。顺着观察线路,我们可以深入到大熊猫频繁活动的地方,迅速地接近它们,了解它们。当你在茂密的竹丛中钻了大半天,累得浑身瘫软,或遇到大雪、暴雨,甚至迷失了方向时,只要找到观察线路,便可以顺利返回五一棚。五一棚是我们心目中的天堂。在我们的棚里,一年四季有熊熊燃烧的火塘、温暖的床铺,以及简单却喷香的饭菜。更主要的是,我们周围有美丽的大自然,还有我们日思夜想的大熊猫。

五一棚的四周长着茂密的竹子。大致以海拔2500米为界,2500米以下生长的是拐棍竹,2500米以上生长的是冷箭竹。冷箭竹细如筷子,密密匝匝,当地人叫它“麦秧子”,是大熊猫喜欢吃的高山竹类。竹叶、竹秆和竹笋,大熊猫都能吃。大熊猫最喜欢吃的还是鲜嫩的竹笋。竹笋营养丰富,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有一天,我照常沿观察路线去寻找大熊猫的踪迹。突然前面有几团圆圆的东西,走过去一看,这不是大熊猫的粪团吗?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粪团,就表明有大熊猫出没。根据粪团的新鲜程度,可分析出大熊猫走的远近、路线。检查粪团的成分,可分析出大熊猫吃的食物,有没有患病等等。

我把粪团带回五一棚,小心地把它们打开。果真,粪团里面还有没有完全消化的竹类,其中的一个粪团居然有一撮撮毛。我辨认出这是毛冠鹿的毛。按理说,大熊猫是追不上毛冠鹿的,它怎能吃到毛冠鹿呢?

来源:《看熊猫》2023年第4期

作者:胡锦矗

来源: 《看熊猫》2023年第4期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