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习近平总书记邀马克龙共赏的《高山流水》,蕴含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至高追求

来源:天府文创云 方志江苏 原标题:为什么是《高山流水》? 发布时间:2023-04-10 10:26:47 浏览次数:1733 【字体:

2023年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白云厅欣赏古琴演奏(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 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

■ 循着《高山流水》悠远婉转的琴声,习近平和马克龙来到白云厅,听千年古琴奏千年绝唱,品千年茶韵论千年兴替。

习近平总书记邀马克龙共赏的《高山流水》蕴含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至高追求

一曲《高山流水》,再次将知音文化,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带入人们视野。先秦诸子将它载于中华文化元典,令它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大放光芒。

两千多年来,寻觅知音,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至高追求,对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先秦诸子讲述知音故事始,就开启了一条知音文化的长河,而《高山流水》则更是成为了这一文化的代表曲目。

今天,我们试着找寻那些有关《高山流水》的“传奇故事”。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高山流水 音乐: 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

1

最动人的“中华典故”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据记载,伯牙台建于北宋,清代重修,后破败,解放后修复。碑廊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为北宋书法家手笔。今天,历经风雨的伯牙台已成为汉阳一个重要风景点,殿堂里金碧辉煌,殿堂前是相传为伯牙抚琴的汉白玉筑成的琴台。

2

最辉煌的“千古琴曲”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的两位音乐家,善鼓琴的伯牙和善听琴的钟子期,在长江和汉水交汇之地相遇,一次短暂的古琴艺术交流,诞生了中国古琴艺术最辉煌的琴曲《高山》与《流水》,演绎出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

而将这个体现古代中国音乐神圣性的故事载于中华文化元典,令它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大放光芒的,是伟大的先秦诸子。

战国初年的《列子·汤问》,描述了伯牙钟子期通过音乐对话创作《高山流水》的情景:一对朋友,不是靠别的一切,完全只以琴曲结下生死之交。弹琴者伯牙心在高山,听琴者钟子期立即听出来了;过一会儿俞伯牙转向流水,钟子期也听出来了。

因此,“高山流水”成了千古至谊的代称,展示了古琴艺术交流中精神沟通的“知音”境界,也寄寓了对人类交流的思考与信念。

继而是战国中期的《荀子·劝学》,用“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夸张描写,记载了伯牙琴艺的妙造化境。

最后,由成书于战国末、集先秦思想文化之大成的《吕氏春秋》,补充了“钟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和“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珍贵史料,将完整的知音史事,也将伯牙与钟子期友谊典故,保存在先秦典籍中。

先秦诸子讲述和记载的知音故事与伯牙钟子期的古史旧闻,加上后来由东汉末蔡邕辑写的《琴操》一书所追记和补充的“伯牙学琴东海移情”故事,构成了内容丰富的知音故事体系,共同阐释了古琴艺术源头的一次变革与突破,即伯牙与钟子期创作《高山》《流水》的过程,开创了古琴艺术不必借助于语言的解说。

而纯粹通过塑造音乐形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创作方法,开辟了古琴艺术由和弦而歌走向纯器乐演奏的独立表现之路。

古琴演奏家李蓬蓬演奏《流水》(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3

最独特的“音乐寓言”

知音故事是古琴音乐史上的哲学故事,又是先秦哲学中的音乐寓言。先秦哲学家借用知音故事,将万古高山、千秋流水融入《高山》与《流水》琴音中,寓意人证明自己能够在内心中与整个宇宙相照映。

其所展现的钟子期与伯牙心灵相通的山水情怀,照映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人的意识与宇宙天心会通的至高境界,应是中国古老哲学“天人合一”的诗意表达,古琴曲《高山流水》亦当是“天人合一”观念的音乐呈现。

在中华思想文化原创期的先秦时代,知音故事寄寓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展示出中华文化极高远的精神境界,创造了“知音”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概念。

与“知音”同义又是古琴曲《高山》与《流水》合称的“高山流水”一词,与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共同阐释了水的哲学、水的精神,表达了中华文明的特征。

先秦诸子文本的知音故事传承到明代获得了重大发展,冯梦龙在楚地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出《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白话小说,以完整的情节,使知音故事得以雅俗共知,流传久远。

这个文学版的知音故事将钟子期的身份改作隐居山林的樵夫,又为伯牙添加“俞”姓,民间由此称“俞伯牙”。现在人们所熟悉的知音故事大都来自于文学版本。

冯梦龙小说收入《警世通言》和《今古奇观》,成为明清以来民间故事和戏曲、曲艺创作所推崇的题材,古老的汉剧有《听琴板琴》,京剧有《马鞍山》,北京的京韵大鼓有《高山流水》,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曲目,均源于冯梦龙小说。这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名著,19世纪已流播海外,有英、法、日多种译文。

冯梦龙小说中将知音故事的发生地确定在汉阳,其亦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东汉末的著名文献学者高诱在为《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作注时,已考定“伯牙钟子期悉为楚人”,钟子期乃“楚人钟仪之族”。

如今,传承千年的湖北汉阳古琴台,已成为知音文化与古琴艺术的文物标志,象征中华民族千古韵事,代表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

航拍汉阳古琴台全景(闵任之 摄,图片来源:新华网)

4

最浪漫的“太空约定”

据说《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的金唱片,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

《高山流水》古琴曲为美国旅行者号探寻地外文明的使命赋予了“浩瀚宇宙觅知音“的中国意蕴和中国概念。

中国古琴艺术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献片《高山流水》,曾以汉阳古琴台为实景,讲述古琴艺术源头的知音故事,此片结尾打出了意味深长的字幕:

“这里发生的故事并未完结,在这个故事中诞生的《高山流水》古琴曲,越两千年后由美国旅行者号录入地球之音铂金唱片,于1977年8月20日携带到太空,以寻觅地球人类的知音。保存期十亿年。”

旅行者号搭载的金唱盘盘面 图片来源:NASA

这张唱片是人类放进太空的漂流瓶,是人类丢进星辰大海的小石子。人类选择了音乐,寻求外星生命的回应。

甚至他们会听到中文普通话的语音问候:“各位都好吧?我们很想念你们,有空请到这来玩。”他们还能欣赏到人类所创作的音乐,从巴赫婉转的《第二号勃兰登堡协奏曲》到我们恬淡的《高山流水》。

旅行者号金唱盘中存储的一幅图片,拍摄了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第6页 图片来源:NASA

这里要回顾一下1977年《高山流水》入选旅行者号金唱片的情形。当时是金唱片的音乐编辑安·德鲁扬打电话给华人音乐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文中先生,请他推荐一首中国乐曲,周文中毫不迟疑地推荐了20世纪古琴大师管平湖弹奏的《流水》。

周文中说:“《流水》是一首人类意识与宇宙共鸣的冥想曲,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选送这首乐曲足以代表中国。”

著名科学家也是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牵头的评审委员会最终为《流水》琴曲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这是一首中国乐曲,这首乐曲在商周时代就有了,有“高山流水觅知音”之说,这是一首用古琴弹奏的乐曲,描写的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

卡尔·萨根寄希望于这首琴曲能“表达我们的宇宙孤独感,表达我们切望结束这种孤独和与宇宙中其他生命交往的愿望。”《高山流水》为旅行者号探寻地外文明的使命赋予了“浩瀚宇宙觅知音”的中国意蕴。

旅行者号飞船 图片来源:NASA

2013年9月12日,美国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证实,36年前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这是人类历史又一个里程碑。

对于人造航天器来说,旅行者号的飞行速度已经创了记录。但面对浩瀚的宇宙,这样的速度简直不值一提。

根据计算,旅行者号飞行到下一颗恒星需要漫长的4万年。虽然旅行者号带去了金唱盘,但却没有携带播放唱盘的“留声机”。

为了让地外文明能成功解码,团队在金唱盘表面,用宇宙通用的语言——物理和数学,为外星人写好了读取金唱盘的说明书。

金唱盘表面图示的解释 图片来源:NASA

从浩瀚的宇宙,到千年的传承,《高山流水》所蕴藏的“知音”是全人类共同的真情。高山流水,知音佳话,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韵事。

而知音文化的当代价值则最能深刻表达中华民族友善诚信的特征和珍视友谊、期盼与其他民族、国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悠久传统。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 天下知音」知音文化与古琴艺术研究》,中国艺术鉴赏网

2.《和太阳系说再见,旅行者号要把人类的爱情讲给外星人听》,科普中国

3.《夜话丨余秋雨:高山流水,千古至谊》,央视一套

来源:天府文创云 方志江苏 原标题:为什么是《高山流水》?

来源: 天府文创云 方志江苏 原标题:为什么是《高山流水》?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