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古蜀缫车”印证南充悠久丝绸史‖李波

作者:李 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18 10:43:34 浏览次数:456 【字体:

“古蜀缫车”印证南充悠久丝绸史

李 波

2016年5月11日,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丝绸源点”奠基仪式暨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园、丝绸特色小镇启动仪式在“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南充市高坪区都京镇举行。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国家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书记李洪彦、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有清,以及受邀参加全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暨全国产销形势分析会的嘉宾近400人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那尊青铜制品的“丝绸源点”标志,其身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与猜测。事后,笔者经多方求证,最终弄清其原件真实身份。原来,它来自远去的宋代,且造型与缫丝直接相关。

2016年5月11日,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丝绸源点”奠基仪式在高坪举行(图片来源:青居古镇)

据南充六合集团工会办公室主任李永春介绍,中国丝绸协会敲定为南充“中国丝绸之都·丝绸源点”授牌事宜后,源点较地点“南六合”就开始了源点标志的构想。“最初,我们准备请专家设计图案并造型。”李永春说,就在为此集思广益之时,市上一位领导建议,让人茅塞顿开。原来,这位领导在阆中出差时,参观过阆中博物馆,该馆一件馆藏文物的造型,正是反映古时人们缫丝的情形。

于是,经高坪区人民政府出面,“南充六合”最终将该文物模样复制,并按比例放大,成为“中国丝绸之都·丝绸源点”的标志。该标志按原文物取名“古蜀缫车”,由一个大子、两个者茧锅、返丝的大小子、两名索绪、返丝女工组成。

南充市高坪区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丝绸源点”称号,世界丝绸源点景区因此而得名(南充市文广旅局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古蜀缫车”从何而来?据阆中市文物局副局长刘富立介绍,阆中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文物,为20世纪90年代时,阆中飞凤镇一农民上交的。经专家鉴定,该青铜铸件制作年代为宋代。据上交文物农民讲,此件系从当地一古墓中发现。

“物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经济活动,并以铜铸件的形式保存,十分了得。”刘富立说,铸件人将缫丝情形作为铸件内容,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阆中缫丝业的兴盛,再现了南充悠久的丝绸史。

史载,早在魏晋时期,古南充的丝绸业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南北朝时,古南充开始实行均田制,并以“永业田”方式作为桑园。《明史录》载,唐时,山西禄安州进贡的绸缎,所用之丝就自阆中。当年,阆丝织出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闻名。

清代南充缫丝车间(朱兴弟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唐宋时,南充丝绸生产达到鼎盛。当时,全国两大蚕桑中心之一就是阆中。因此,“古蜀缫车”在阆中出土绝非偶然,它是南充地区源远流长的缫丝织绸历史的见证。

《丝绸源点 南充茧丝绸发展简史》,南充市商务局编,2019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蓬州闲士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波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