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再读《魏晋南北朝》‖李鸿健

作者:李鸿健(四川省天全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12 10:35:50 浏览次数: 【字体:

再读魏晋南北朝

李鸿健

三年前与友聊文史知识,谈魏晋南北朝史总是语焉不详,用“黑漆漆乱糟糟”一句带过。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年后写点关于这段时期的文章。然而三年过去却没有动静,深恨自己的懒惰,现在写来总有赶作业之嫌。

我认为,自黄巾大起义后,除西晋短暂统一外,中国处于分裂割据四百年。到开皇九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南北,结束动荡局面。这是魏晋南北朝史的下限,而上限呢?以184年黄巾起义算,还是从192年董卓之死和曹操镇压黄巾军算,我个人认为,以196年(建安元年)算也许更为合适。因为这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命诸侯,汉室已名存实亡。虽魏未代汉,曹操已经把黄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了。这段时期近四百年,仅将次于绵延四百余年的西汉,较唐、宋、明、清时期都更为长远。所以魏晋南北朝史是翻不过抹不开的一页。

我学习爱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结束这根线把历史串联。如果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年代在大脑中构成一副框架,形成一个路标,重大历史事件便有所归附。遇到发生在这些路标之间的事件,就会觉察到它是在那些事件之前,那些事件之后,更容易寻找来龙去脉。当然也就容易记住它发生的年代。记住曹操给袁绍致命一击的官渡之战在公元200年,那么8年后,孙、刘与曹赤壁之战在208年,就好记。记住符坚大败于东晋淝水之战在383年,那么3年之后的北魏拓拔硅自立代王在386年,就好记了。记住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在265年,就会想到是乘263年灭蜀余威,这就好记了。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在586年,而北周灭齐也在4年之前的577年。情况与司马氏代魏很相似。因此会想起曹魏灭蜀与北周灭齐的两个年代,就会想起司马氏建晋朝和杨坚建隋朝的年代。

地点,即空间方面,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地理舞台。西汉以现今长江以南的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设会稽郡,东汉在长江以南又设吴郡。会稽郡仍然包括以上三省和吴郡。魏晋南北朝是州郡建制,地理沿革错综复杂。十三州郡,魏得其九,吴得其三,蜀得其一。西晋末年,全国分十九州,北方各族在中原地区纷纷建立政权,汉人大批向淮南江南漂移,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迁徙。流寓南方的东晋为怀念北方的桑梓,在北人所居的州郡,又暂时建立了北方的郡名。刘宋后,又在地名前冠以南字。兖州原在山东,在广陵设立了个南兖州。徐州在苏北,在丹徒设立了个南徐州。雍州原在关中,在荆州设立了个南雍州。

人是活跃在当时历史舞台上的那些民族。魏晋南北朝除活跃在当时历史舞台上的汉族外,还先后有柔然、高车、突厥。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有匈奴、羯、氐、羌、鲜卑(这就是五胡,五胡乱华指的就是他们)少数民族中鲜卑建立的政权最多。统一北方达百年之久的北魏,就是鲜卑族建立的。南方的少数民族有巴、蜀、蛮、僚、奚、俚、楚、越。在民族融合中有斗争有包容,如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以及北周、西魏改汉姓为胡姓,都是我读魏晋南北朝史必然触及到的,跨不过去。历史学家很少讲,我认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才提出来的,我认为用在魏晋南北朝也是合适的。那段时期,汉人总人口濒临于几百万,每每想起这段历史,我便深深地叹息。

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框架下,还有类似骨骼的成分。这就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汉代选拔官吏,是通过征召和察举。曹魏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段时间皇权和高门大族的斗争彼消此涨,东晋门阀士族掌实权,而不能管理国家。而南朝大族当高官,而社会低下的人不居高位掌握国家实权。北魏孝文帝却实行胡汉杂交糅合术。法制方面,西晋起就有完整的令、律,一直延续到唐代。在这时期,朝代更替,皇族斗争跌荡起伏。魏末,曹氏与司马氏之争,西晋八王之乱,东晋司马氏与大族、王氏、桓氏斗争,以及宋齐梁陈的禅让斗争,有以胡汉的对立,情形更为复杂。民族矛盾居于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居次要矛盾。比如南迁,比如东晋渡江。

经济和军事,我们学过曹操的屯田制、租庸调制、均田制,这些要与后来唐朝的发展来研究,给予适当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极盛,士族与庶族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士族广占田园,垄断山泽,不同阶层的人一般不通婚。庶族是寒门低下的人。庶族不一定贫穷,也可能很有钱,而社会地位仍然属于庶族。庶族又分阶层,有部曲、杂户,直至奴隶。我把士族与庶族理解为阶层的区别,它不象现今资本主义那样直白单纯。

文化思想方面,这段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诗歌骈文和辞赋兴起,如左思的《三都赋》,曹植的《洛神赋》。曹氏三祖皆善文章,天下之才一石,曹植独得八斗。这段时期,涌现出来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女诗人有蔡文姬,男诗人有陶渊明、谢灵运。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的批判文学。志怪小说有《搜神记》。书法有蔡文姬父亲蔡邕隶篆。晋末的“二王”书圣,顾恺之的绘画。佛窟艺术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也有四川广元的千佛崖,见证了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广为流传。当然也有反佛教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出世,科学方面有祖冲之的诞生。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魏晋南北朝史,是中国古代史非常重要的一页。伤感有之,乱糟糟有之,黑漆漆有之。但它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原来不喜欢读它,不重视它,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这也与各代历史学家不讲不说魏晋南北朝史有关。正确认识它是必要的。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自然少了些浮燥多了些沉思,仅此而已。

END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鸿健(四川省天全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