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7-07 16:08:5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间美术蓬勃发展——续传民族文脉 创造生活之美(逐梦70年)

作者:潘鲁生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7日 08 版) 发布时间:2019-11-17 23:44:14 浏览次数:868 【字体: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7日   08 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国庆招待会民间剪纸纪念品《普天同庆》。


民间织花布衍生灯具,薛坤设计。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


设计:蔡华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引导民间美术创作与研究发展,以民族民间文艺为纽带,广泛凝聚广大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文艺使命。

民间美术是人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千百年来,年画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用、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作、民间玩具等,存续在生产劳动、衣食住行、礼节礼仪、节日风俗的各个方面,是劳动者的艺术创造,也是民族的艺术之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美术被纳入国家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视野中,成为社会重要文化资源。新时代,民间美术作为维系文化乡愁的纽带、表达人民心声的载体,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

登上主流文化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土生土长的民间美术开始反映现实题材,表现时代内容,积极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作为人民的艺术,上升为国家主流文化。

“刺绣剪纸换拖拉机”,民间工艺出口创汇,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重要抓手。民间工艺作为国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上世纪50年代,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等都是国家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同时,过去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民间美术登上国家文化殿堂,民间工匠艺人不但有了生活保障,还从做游方艺人或在行帮行会谋生,转为加入手工艺联社、文艺家组织,投身生产和创作,甚至成为民间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大师,有了从业的归宿。

民间美术既服务国家建设,也成为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年画创作运动”全面展开,民间艺人以及众多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和漫画家积极参与,运用传统民间美术语言样式,宣传国家发展成就,为民间美术创作注入时代精神。此后,由民间绘画派生出来的新兴画种“农民画”成为新美术的潮流,并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由农民担当创作主体,画生活、抒胸怀、状时事,以生动的民间绘画语言表现时代主题,实现了民间美术的现代转型。这一时期,民间剪纸、版画等也作为反映社会发展新貌的文艺样式,受到创作者青睐,形成了民间美术表现新中国重大历史题材的热潮。

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将艺术创作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不断从基层、大众和民间汲取养料,深入学习和研究木版年画、剪纸、彩塑、木刻等艺术形式,力求形成主题性创作的“民族化”和“大众化”风格特征,对民间美术价值的认识和认同不断深化。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闪光的一页。

成为可持续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后,民间美术独树一帜,守正创新,在文化、艺术、教育以及经济等领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迎来新一轮民间美术“热潮”。

首先是关于民间美术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展开。不仅《美术》杂志开辟专栏,介绍各地的民间美术品类并展开理论探讨,《中国美术史》也纳入“民间美术”章节。《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纂出版,更对浩繁的中国民间美术做出分类梳理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高校关于“民间美术”的学科建设相继推进,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民间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开始招收民间美术专业研究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地方高校也相继成立了“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一时间,民间艺人进课堂、师生下乡采风蔚然成风,民间美术正式进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教育传承有了新的发展。此后,我国“民艺学”的学科建设思想正式提出,民间美术研究进一步向民众的生活领域拓展和深化。

在教育和研究发展的同时,民间美术调查、保护与展览等工作进一步展开。“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工作开展,“中国民艺博物馆”应运而生,从中国美术馆到县级基层文化馆均举办民间美术相关的展览活动,民间美术出版物大量涌现,都对“民间美术热”起到了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全面启动,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协作,对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普查和整理,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化了民间美术保护传承的价值共识。

在注重发展民间文化、倡导学术和教育传承的背景下,民间美术创作更加繁荣。以农民画为例,全国涌现了上海金山、浙江秀洲、山东日照、贵州麻江、陕西安塞等数十个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民间美术进一步由传统题材向现实题材转化,广大农民画创作者更加自觉自如地运用剪纸、刺绣、漆画、灶壁画、木雕等传统民间绘画的造型和色彩表达方式,表现新生活。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许多创作者主动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中发现具有现代性的艺术元素,借鉴民间美术的绘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不断涌现。一些平面设计、产品设计也汲取民间美术元素,形成富有民族意味、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中式风格”的当代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趋势下,年画、剪纸、刺绣、编结等民间美术回归民众生活,以个体作坊或集约生产等形态发展,生产富有历史感、民族审美价值的文化产品,创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承载文化乡愁和国家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乡土文脉,民间美术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民间美术在内的乡土文化的重视,旨在复兴中华民间造物谱系和造型体系、激发创造性价值与文化活力的文化工程提上日程。如《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出版工程全面启动,力求科学梳理和研究中华造物谱系,为民间艺人立档、为民间工艺存志,在辑录中华民族对美的集体记忆和创造的同时,倡导中华美学精神,续传文化创造力的薪火。

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民间美术创作呈现新气象。2017年由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广大农民画创作者坚守民间美术特色,突出“农民叙事”风格,书写变迁中的乡愁记忆,描绘发展中的乡村风貌,表现农村田野上的中国梦,在美术界产生积极反响。民间美术来自乡土、来自生活,能够唤起人们的乡情乡思和民族情感,能够把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融汇在一起。如今,民间美术的这些社会功能,在激发乡村文化创造力、凝聚力和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体现出重要价值。

新时代,民间美术在国家形象的设计与传播中作用更加突出,民间美术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艺术表演中,民间年画、风筝、剪纸作为富有特色的艺术语言,展示了美好生活的画卷。在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国馆展览中,皮影和竹艺展示了传统文脉,阐释了民间美术生生不息的力量。一系列文化艺术交流富有感染力,成为宣传国家形象的生动组成部分。

新时代,民间美术进一步回归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表征。新春的新年画、剪纸、灯彩,红火喜庆,人们在民间美术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切实的文化归属感。乡村的手工副业打柳编筐、绣荷包、编织“中国结”,安宁祥和,以手艺致富为田园生活注入活力。在我国城乡中小学课堂上,传习民间匠作,捏泥人、做风筝、学剪纸,生动有趣。民间美术进入中小学教材,成为中华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产业发展中,中国设计借鉴民间美术元素形成特点鲜明的新中式风格,民间美术之美成为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动能。

新中国70年的文化传承中,民间美术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滋养民族精神,支持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70年的社会发展中,民间美术在更新迭变中积蓄了新的生命力。70年新中国坚实的步履中,民间美术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民生、民情和民风特色,更描绘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续传民族文脉、创造生活之美的民间美术,必将迎来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