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纪实】每年,他们与山里娃有约‖江梓豪

作者:江梓豪(成都市金牛区关工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07 19:30:05 浏览次数:319 【字体:

每年,他们与山里娃有约

江梓豪

坚持,对关工人而言是关键词,高频词。2016年,他们开始赴山区看望孩子们。从那一年起,他们每年都要做这么一件事。也可以说,接下来的几年,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他们还将做下去。

一个念头,他们启程

2016年,金牛区金泉街道关工委的一次活动中,屏幕上播放着纪录片。山区孩子那黑黑的脸、明亮的眼,深深打动了互助社区关工人。几个“五老”志愿者随即向社区提议,社区既然叫互助,应该给予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那年起,每年互助社区关工委的活动中,都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单元,留给山里娃。2016、2017,社区工作人员和“五老”志愿者带着物资赴山区看望了当地孩子们,2018年6月,他们又前往地震灾区汉源县大树镇宜昌希望小学。2019年,他们开展了社区“99公益”活动,“五老”们放下面子,摆起了地摊,义卖所得捐赠给了贫困山区。2020年6月20日,他们前往理县上孟乡塔斯村,将社区党员、居民、爱心企业捐赠的书包、钢笔、彩色笔、作业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了山区留守困难儿童手中。

“行善只在一念间,他们当时说要做,我很感动,之后,他们每年都在做,做得那么好,我想,想法和结果之间的距离,是他们一步步走完的,”金泉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郝本国说。

“他们当时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想法,想给山里孩子做点什么,一年又一年,就成了惯例,”互助社区关工委工作人员贺方绪表示。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也是贺方绪永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一大早,他们历经了3个多小时颠簸的车程,终于抵达塔斯村小学。孩子们早早在门口等着他们,下车后,社区工作人员和“五老”志愿者都想宝宝孩子们,然而,孩子们并没有迎过来,他们有些手上还有灰尘、泥巴,他们担心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会介意。

他们很懂事,因为很多是留守儿童,所以生活中常常与老人为伴,老人们告诉他们要学会说谢谢,他们就“谢谢,谢谢”说个不停,老人们要他们说话不要那么大声,于是,他们都很小声,就好像大声说话是一种打扰。

“我是2020年来到互助社区,之前的活动我没有参加,但就是参加过的这一次,我知道这些孩子很苦,不去实地看看,你无法感受到他们的艰辛,去过以后,我写了一段很长的日志,就是说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当初是为何启程,这些孩子太可爱了,我们既然有时间、有余力,而且也已经迈出了步伐,没有理由不继续,”贺方绪说。

一次拒绝,他们明白

每年与山里娃有约,不少的故事。在郝本国眼里,最难忘的也是一位“五老”志愿者回来讲述的,他们一行到山区,把笔和本子给一个女孩,这时候女孩的哥哥从一旁站出来说,“你拿这些有啥用,反正你读了小学就和我一样,去打工。”男孩瘦瘦的,父母在外,老人上了年岁,下面两个妹妹,某种意义上,他是这一家的“主心骨”。“五老”志愿者当时蹲下来问他多大,读几年级。“12,六年级,这是最后一个学期了,我想去县上屠宰场,每天捡边角料,能够换钱,”男孩说。

郝本国说,这件事当时对“五老”志愿者而言,是挺大的触动。一是他们觉得,对于山区、落后地区的援助,除了物质上,更要有精神上的,因为落后观念是根深蒂固,形成了惯性,而要扭转几代人的惯性,并没有那么容易。二是他们看到了跟山里娃的对话需要时间,需要党委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需要不断有“五老”志愿者加入关工委的队伍,他们才能够通过时间的叠加,最终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对于他们筹集善款、奔赴山区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们更为揪心的是,听到“读书有什么用”“大人们是这么说的”“我很想去打工”这样的话。虽然他们每年会去不同的地方,但这支社区、“五老”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始终力量有限,2021年、2022年,他们开始用抖音、短视频来记录,想让山外人看看山里娃,也想让山里娃能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个鞠躬,他们收获

还是2020年的那次,互助社区书记、关工委主任郭嘉带队准备返程,塔斯村受助的孩子们纷纷行队礼,整整齐齐,就在发动机开始轰鸣的那一瞬,郭嘉又挂回了空挡。一个蓝色衣服,扎着两条长辫子的女孩,忽然深深的躬下身子。郭嘉摇下车窗说:“孩子,你起来,你起来。”但是那女孩一直这么鞠躬,一直是这个姿势。车开出了很长一段,回过头,孩子们远远的看着他们,而那个女孩,还是鞠躬的姿势。

或许,在她的眼里,这就是表达感谢最好的方式了吧。

关爱山区、乡村振兴,是关工委的工作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互助社区关工委以每年一次的主题活动,给予了山区孩子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条路上,他们不断的奉献、走过许多山路,也吃过许多苦,然而,在互助社区关工人眼里,这一路,他们同样是受助者。

“我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怀,就是孩子们那种发自内心的感谢,那个孩子,他躬下来,背后是连绵的群上,那幅画面里,我想,我们成年人也会深受触动,”郭嘉说。

山里娃,有的是手上过早磨出了茧,写字,加上干农活,有的是眼睛出现了罕见的病症,因为长期照明条件不良,以及缺乏科学的用眼指导。他们在相对的贫苦里,表达着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的信念。“现在就说成年人,说自己多么辛苦,像林黛玉一样的,我觉得他们应该去看看,这些孩子所经历的,”郭嘉觉得,每次去山里,虽然是给孩子们提供帮助,但他们同样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而奉献带来的快乐,会让他们之后的生活更加充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江梓豪(成都市金牛区关工委)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