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7):女性巧手装点的美丽家园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7-03 15:04: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自5月26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怀林先生的《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女性文化——一个另类读本

女性巧手装点的美丽家园

在丹巴境内,深藏着众多造形美观、风貌古朴、鲜为人知的乡土民居,如此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乡土民居资源,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数千年来,这些乡土民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民族特色,其中尤以甲居、布科、大桑、大寨、小巴旺、邛山、梭坡、蒲角顶、中路等地最为集中和突出。 

丹巴民居(图片来自网络)

在当地,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一幢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   

 白色主调与绿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风水学说与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有一次3月到丹巴巴底,当高原还在大雪纷飞时,这里已是桃红柳绿了,盛开的桃花梨花掩映着五彩的村庄,清澈的大金川河水在静静地流淌,台地上的村庄和山上白云深处的人家逶迤一片,炊烟升起,牛欢马叫,耕作的农人在山林间出没,背柴的美丽村姑汗珠闪耀――一幅活脱脱的桃花源风俗图!

丹巴民居(图片来自网络)

甲居藏寨,蓝天下,红、白、黑三色相间的藏式房屋,从山腰到谷底,错落有致地铺排而下,块块梯田重重叠叠,丛丛果树十里相连,阳光在这里变得格外温馨。阳光下格外醒目的白藏房就好像天上的神仙随手撒下种子而生出的房子。进入村寨,如入世外桃园,小桥流水,绿树掩映,屋前屋后古柏参天,道路曲折纵横。那石榴、雪梨、苹果、核桃缀满枝头,藏楼上那一串串红辣椒和金黄的玉米棒子令人眼热。好客的村民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小坐,领我们在屋内参观并给我们端来热茶和摘来新鲜的苹果梨子给我们吃。据说,这是国内罕见的完整保持嘉绒民居风格的地方之一,总共100多座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完整地保留嘉绒藏居的特色。

丹巴甲居藏寨(蓬州闲士 摄)

这些乡土民居均为石木结构,以家碉为脊修筑成3—5层的碉楼式。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房外所立的经幡以及房顶随风飘动的嘛呢旗,更为这些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丹巴甲居藏寨(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说,是这优美的环境滋润出如花的美人,我却认为是美人们的巧手装点出这迷人的家园!

 大渡河为何叫女王的泪水和汗水?

 丹巴处在大走廊的交通要冲,历史上的东女国就在这一带。民族迁徙和战争使得女国的统治者们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牺牲,失去丈夫的女人们流尽了辛酸的泪水,但也造就了那绝世的古碉;高山峡谷的生存压力使这里的人们付出了多少汗水,也造就了男人们如山的体魄和女人健康的腰身。

丹巴嘉绒藏族美女(图片来自网络)

 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讲,这里的人们由于有古蜀人和夷人的本底血统加之强悍族群的混血,使得他们不仅有健康的体魄和修长的身材(营盘山石棺墓中的遗骨中,女性身高普遍在170厘米,男子身高在180厘米以上),不仅女人貌美如花,男子伟岸挺拔,而且男子普遍偏于清秀,许多人脸上还带有迷人的酒窝,难道这也是女性为主的审美选择?

丹巴甲居藏寨嘉绒藏族美女(蓬州闲士 摄)

 东女国的传统使女人们一直当家作主,至今,丹巴几个子女的家庭一般都留女儿当家,而其余的要么经商、要么学经、要么入赘,要么远走他乡。历史上蒲角顶的古碉极品十三角碉传说就是因女人的智慧才修成,近代的女土司曾风光一时,乃至当今县里连续几届主要领导都是女儿身。而那家居的女人们更是用勤劳的双手将女性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着。

十三角碉(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同属嘉绒地区的民居只有丹巴色彩丰富,村庄里民居错落有致的布局和周围万紫千红的果园,也是女人们独特审美观使然?那从东女国流传下来的“缁衣”传统更被女人们巧手出新,那做工精细的黑色头帕,前后两片的黑色衬裙,加上色彩艳丽的衬衣和披肩,使即使劳动着的妇女也有苗条的身段和别样的风韵。

 人们一直为男权社会的一统江山而扼腕,此处女性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流风余韵,是否能给人类以别一样的启示呢?

丹巴甲居藏寨(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0):五彩康定 │ 商业重镇与锅庄之乡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1):五彩康定 │ 多元文化汇康定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2):木雅与明正土司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3):冷兵器英雄——小邦时代及其在走廊的延续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打开康巴之门(34):丹巴的魅力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5):神秘的女国文化带(上)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怀林 ‖ 打开康巴之门(36):神秘的女国文化带(下)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