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生态环保】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勇担使命 广元聚力守护翠云廊青绿苍翠

作者:乔 燕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1版 发布时间:2024-08-11 15:57:53 浏览次数: 【字体: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勇担使命

广元聚力守护翠云廊青绿苍翠

乔 燕

古树名木,被誉为“有生命的文物”。

“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2024年7月25日,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将在广元市召开,广元将交上一份“保护好古树名木”的答卷。

广元市建档古树名木有1.6万余株,位居全省第一。广元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多举措、全方位守护“绿色国宝”青绿苍翠。

健全制度体系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剑门山区气候和土壤适宜柏木生长。千百年来,当地人民都有栽植柏木的传统,在剑阁形成了川北最大的柏木林区,漫山遍野基本都是柏树。

翠云廊古柏群以剑州古城为中心,由北、南、西三线呈“人”字形分布的行道古柏群组成,北至昭化古城,南抵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总长300余里,沿线拥有自秦汉以来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万余株,是当今世界存世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人工栽植行道树群,被誉为“蜀道奇观”“森林活化石”。

光影下的翠云廊

此外,翠云廊广元段贯通剑阁、昭化10个乡镇,总里程151公里,现存古柏8471株,平均树龄1050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2300年。

放眼全市,广元共有建档古树名木16858株,其中一级古树8322株,树龄1000年以上的2938株、占全省的88.07%,树龄2000年以上的5株。

剑阁柏及周围古树

帅大柏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搭建好制度框架是首要一步。

在广元,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制度有史可循。

翠云廊在历史上经历过八次大规模植树,明代开始执行“相禁剪伐、交树交印”制度,州官植树护路被纳入政绩考核。斗转星移,如今,剑阁县沿袭古制,以更加规范严谨的方式实施古柏离任交接。

2024年2月,广元市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仪式现场,汉阳镇、柳沟镇、姚家镇三地原党委书记与新任党委书记,作为交树人和接树人,现场对近2000株古柏(古树名木)进行签字移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剑阁县已完成两次县长离任交接和20余次乡(镇)长离任交接。随着《剑阁县蜀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的出台完善,古柏离任交接不仅是简单统计数量变化,而是更加注重责任辖区内古柏的综合状态。

离任交接,是制度保护,更是责任传承。护千年青苍的职责使命,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2022年,广元出台四川省首部关于蜀道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将干部离任时对古柏保护情况进行工作交接这一要求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并对古柏保护的范围从剑阁县拓展到有蜀道古柏的昭化区、利州区等地。

2023年10月,广元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次月,广元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

依托林长制组织体系,广元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和县级保护机构,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网格化保护体系,逐株落实党员干部+群众+专家+护林员+监督员“五个一”保护力量,落实宣传教育、巡护监测、信息管理、复壮救护等职责,形成了“树有人护、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生动局面。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广元将每5年至少开展一次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每10年至少开展一次古树名木的普查,动态掌握古树名木资源,推进整体保护。同时,积极开展认捐认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栽植柏木的传统也在延续。近年来剑阁县持续开展“我为蜀道植棵柏”“我为剑阁栽棵树”等大规模植树活动,在蜀道沿线生态薄弱的区域种植翠云廊二代柏。

细化养护措施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走在翠云廊古柏林中,可以看见,有些蜿蜒侧生的古柏不仅用钢索牵引,还在粗壮的树枝下撑起钢架,木栏围护、钢索牵引、搭架支架、砌石垒土、抱箍加固、树洞修复等保护措施极尽周详,千年古木依然生机勃勃。

树体加固

树龄长、脆性大,虫害、火灾、水土流失、自然衰老一直是古树名木面临的最大危险。在保护管理古树名木过程中,广元市探索出一系列赓续传统、科学高效的措施和做法。

“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在翠云廊,每一棵古柏都有人护。

“一树一档”挂牌保护——漫步翠云廊,可以看见每棵古树脚下都有一块铭牌标明树龄等基本信息,用手机扫一扫铭牌上的二维码,便能了解树高、树径、品种、位置经纬度等全方位信息,可以随时对古柏生态环境、生长发育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

“一树一人”日常巡护——每天早上7点,家住剑门关镇天桥村的杜德生都会骑上摩托车,将他负责的116棵古柏巡护一遍,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还会增加巡查次数。剑阁县建立了“1+9+52+830”专班保护体系,古柏沿线9个乡镇共组建专班830个,专班人员1373人,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一包到底,常态化巡柏护柏,专班每月巡柏不少于1次,古柏护林员坚持每日巡护、每日报告。目前,全县共有1043名护林员,其中专职古柏护林员52名。

“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广元编制《广元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2024—2033年)》《古柏木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围绕“防火灾、防雷击、防风雪、防病虫害、防水土流失、防人为破坏”六大关键,细化养护复壮的具体流程、措施和标准。落实资金5200余万元,科学制定“一树一策”救护方案,完成通透性改造工程,落实防腐修补、砌石填土、围栏保护等翠云廊濒危古柏救护措施。同时,延伸集镇供水管网,修建固定蓄水池,全面增强防火、抗旱能力。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专业公司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攻关无损伤树龄测定以及“剑阁柏”种源扩繁研究等关键技术。

对古柏进行防腐修补

比如,“剑阁柏”是“四川省十大树王”之一,被誉为“国之珍宝”,其树龄达2300年,树高27米,远看似松、近看是柏,十分珍贵。2019年,剑阁邀请相关专家对“剑阁柏”树势、长势进行健康和安全性检测,发现树干下部空洞严重,当地针对性地制定“一树一策”救护方案,采取抱箍加固、钢索牵引、树干防腐、树洞修复、营养补充等措施进行救护,“剑阁柏”至今长势良好。

树洞修复

古树长青,还源于不断汇聚保护合力。2023年11月,广元市检察院牵头开展川陕甘三省八市古蜀道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暨专项监督会议,并签署协作意见。2024年3月,广元市与绵阳市、南充市等地联合签订《关于加强蜀道古柏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司法合作、区域同管”的工作格局。创新设立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司法服务站、检察工作站。

另外,翠云廊古柏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合作,设立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专项基金。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签订四川古柏保险第一单。深化“林长+警长”工作机制,推行森林警察、派出所民警、交警、“雄关义警”和生态护林队“四警一队”联勤警务。

合理活化利用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为”

由于历史原因,广元部分古柏群落与城镇、村落等居民生活区相互交错。人与古树名木怎样更加和谐相处?

从2024年5月开始,剑阁县在翠云廊大柏树湾、剑门关镇、汉阳镇三处试点建设古柏保护“示范小区”,发展优质生态文旅产业,促进古柏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修复与个体保护并重、科技监测与人工巡护并重、制度建设与依靠群众并重,改善古柏的生存环境。

“将古柏保护同历史文化传承、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广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国家文物局组织制定的《考古中国:蜀道工作计划(2024—2028年)》,蜀道考古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广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依托翠云廊古柏资源及古蜀道人文历史,借助“大蜀道”文旅品牌联盟、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等平台,广元强化与陕西、甘肃、重庆等区域间协作,共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古树文创产品、古树步道、古树生态科普园等文旅产品,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蜀道文化核心展示区。

2024年4月,广元市“古蜀道徒步游”活动在剑阁县和昭化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专家、中外徒步爱好者和游客近万人行走其间,开启一场亲近自然、传承文化的古蜀道徒步之旅。

截至目前,广元成功举办两届“徒步古蜀道·对话翠云廊”徒步游活动,开发翠云廊昭化古城到剑门关、汉阳镇到普安镇、普安镇到拦马墙至柳沟镇三段徒步线路57公里。翠云廊演出《点树交印》情景剧90余场次,接待观众1.4万余人次,同时成功创建“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古蜀道生态文明现场教学基地”“广元市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基地”。

翠云廊拦马墙段

活化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广元规划建设一批小微古树公园,将古树文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融入村容村貌,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引导群众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开办农家乐、林家乐,建设以“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1版

作者:乔 燕

图源:广元市林业局

来源: 《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