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生态环保】赓续“官民相禁剪伐”传统 绵阳深入践行古树名木保护新理念

作者:查 维 邢明文 张晓晖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2版 发布时间:2024-08-10 15:19:35 浏览次数: 【字体:

赓续“官民相禁剪伐”传统

绵阳深入践行古树名木保护新理念

查维 邢明文 张晓晖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

夏日时节,蜀道翠云廊梓潼段,一棵“千年古柏”傲然挺立、枝繁叶茂,远远望去,满眼翠绿,自成一景。这棵树龄达2300年的柏树,被称为翠云廊“古柏王”,是绵阳市境内树龄最大的古树之一,它遒劲有力的树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翠云廊梓潼段古柏群

梓潼县演武镇东山村古柏王,树龄2300余年。

梓潼县卧龙镇九柏村,有一株由9根硕大无朋、亭亭如盖的树枝紧紧簇拥在一起的千年古柏,因树形奇特,也被称为“九根柏”。那荫翳蔽日的树冠,长久守望着亘古静谧的山村。村落因该树而得名,当地居民世代守护,共同书写着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佳话。

梓潼县卧龙镇九柏村“九根柏”,树龄1100余年。

梓潼县卧龙镇板凳寺银木,树龄150余年。

一棵古树,几多春秋。古树是森林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与文物、文字并存的“第三部史书”,被誉为“活化石”“绿色文物”。古树从历史中走来,每一棵都扎根大地,擎向蓝天,铭刻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如梦如烟的往事,承载着记忆厚实的乡愁。

在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绵阳市,古树名木众多,资源富集。近年来,当地自觉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有效保护古树名木资源,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水平,全力守护好绿色“瑰宝”,为美丽四川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摸清家底

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数量

居全省第一方阵

认识掌握基本信息,是进行保护的前提。类似人口普查,绵阳对古树名木也在进行普查。

“近年来,我们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准确掌握位置、权属、树种、树龄等基本信息,建立图文信息档案并实行挂牌保护。”绵阳市林业局局长邓飞介绍。

梓潼县“地联秦关,路当蜀扼”,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翠云廊古蜀道的起点,也是四川省古树名木最多的县。梓潼境内古树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93.6万亩,森林覆盖率43.88%,森林蓄积423万立方米,建有古树群15个,挂牌古树名木11949株。

梓潼现存成片纯古柏林700余亩,为摸清古柏“家底”,当地为每一棵古柏都建档立册上“户口”。“我们通过人工作业、无人机筛查、RTK树龄测量等方法,对全县古柏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梓潼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祖正介绍,通过逐一核查树种、树龄、树高、地理坐标等信息,全县共普查登记古柏11835株。同时,采用集群立碑和单株挂牌两种方式对全县古柏统一挂牌,挂牌内容包括古柏县级编码、科属等基本信息,让每株古柏都拥有专属二维码“身份证”。

在北川县,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县古树名木“家底”,当地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建立“古树专家+养护责任人”联动保护机制,根据古树环境变化、信息变化、新增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另外,还通过委托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实地,健全古树数据库资料,对221株古树分类研判,分级管护,健全“一树一档”。

北川县永昌镇双福村暖木,树龄1200余年。

数据显示,目前北川县现有一级古树37株、二级古树25株、三级古树159株、古树群8个93株,挂牌保护率100%。当地古树资源尤为丰富:桂溪乡药王谷连接江油市大康镇的戴天山,分布有全国最大的武当玉兰古树群之一;永安镇七贤柏古树群树龄1300余年,荣获“四川十大树王”“中国最美柏木”;北川县石椅村皂荚树亮相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节线上活动……

江油市大康镇吴家后山辛夷花古树群

放眼绵阳全市,现有古树群42个,现有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14703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一级古树370株、二级古树789株、三级古树13542株、名木2株;有树龄千年以上古树74株、两千年以上的古树2株)。从权属来看,国有占比93%;从种类来看,共分布于44个科,81个属111种,绝大部分为柏木,占比91.8%。有33株古树荣获“中国最美柏木”“四川省最具人气古树名木”“四川省百佳古树名木”“四川省十大树王”等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如今在欧洲广泛栽植的珂楠树,据悉也源自绵阳。平武县水晶镇新华村有一株树龄600余年的珂楠树,树干苍劲有力,高约20米,需要4至5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据《方志四川》记载,英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曾三次进入四川考察,1910年他路过此地,被这株珂楠树深深吸引,产生了把树引种到欧洲的想法。后来,他把珂楠树种引种到英国,经过多年驯化培育,已在欧洲广泛种植。

平武县水晶镇新华村珂楠树,树龄600余年。

在众多的古树中,珙桐、红豆杉、银杏、苏铁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香果树、红豆树、罗汉松、楠木、润楠、花榈木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根深叶茂、绿树成荫。“绵阳称得上是古树群汇聚之地、古柏木原生之地、古林长发源之地、古树公园棋布之地。”绵阳市林业局副局长肖文龙说。

江油市雁门镇铁坪村银杏,树龄590余年。

强化保护

健全“林长+古树”保护体系

翠云廊以“三百里程十万树”闻名天下,经过千年洗礼,如今古柏依旧枝繁叶茂、古貌犹存。

如何保护好这片珍贵的古柏瑰宝?梓潼县传承发展“官民相禁剪伐”和“交树交印”制度,将古柏保护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先后出台《梓潼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梓潼县古柏资源离任审计交接管理办法》等制度,有效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林长制的深入推行,各级林长在梓潼古树名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梓潼将“林长+”纳入林长制重要工作内容,采取“林长+主题公园”“林长+古柏挂牌保护”“林长+巡林护林”“林长+监测预警系统”等措施,扎实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在具体行动上,梓潼依托绵阳市智慧林长系统将全县划分为1437个网格,建立县、镇(乡)、村三级“一长两员”管理体系,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将林长制各责任单位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充分运用“三单一函”机制,在重要时间节点发送加强巡林的工作提示函,督促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开展巡林工作,推动林长制工作高效运行。2022年9月,梓潼县被绵阳市林长办确定为首批林长制创新试点县。

绵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卿官亮表示,近年来,绵阳积极推进古树保护林长制考核和重点工作考评的“双考核”,全面构建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建立古树保护“一树一档”,实施“一树一策”抢救复壮工程,试点开展“林长包树”活动,将古树纳入林长巡林重点对象。

完善林长制,绵阳在行动。绵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

首先是健全保护体系。由绵阳市绿化委员会牵头,住建和林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城市建成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旅、民宗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其次是健全责任体系。在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同时,绵阳严格按照“林长制+古树”责任制要求,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构建“管护责任人实时巡护、主管部门定期抽查、社会公众及时监督”三级监护体系,实现古树名木精准管理。

第三是健全科技体系。绵阳为部分挂牌古树和5个古树群共29个点位安装监控设备、土壤监测设备,建设古树名木监测体系,将前端所采集数据传输到后台,接入智慧林长系统,实现古树保护智能化、信息化。在梓潼县,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复壮救护古柏3000余株。

“十四五”以来,绵阳相继印发《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总体规划(2021—2025年)》《绵阳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2023—2035年)》《梓潼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工作方案》等文件,压实责任链条,明确属地管理和部门职责,敲定绵阳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

“不仅是保护,更是呵护。”绵阳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严格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确保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从全面构建保护体系、提升保护实效、凝聚保护合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当好古树名木的“守护者”。

推陈出新

绘就绵阳古树名木保护新画卷

古树名木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被称作绿色的文物。春华秋实,古树名木见证了城市文脉的兴衰,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它们或生长于庙宇公园,或生长于村头巷尾,或生长于深山老林。

在北川县桂溪镇树坪村的乱石窝,生长着一株树龄600年的香樟树,四季葱绿,树形优美,树干粗大,色如古铜。每逢夏秋季节,群鸟飞来聚居,宛若人间仙景,令人心旷神怡。早在1989年11月,绵阳市就将香樟确定为绵阳的市树,成为另一种文化价值的传承。

与此同时,绵阳还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在绵阳城区,树龄最长的是位于人民公园内的一株1300多年的苏铁,也是国内罕见的分枝苏铁。

苏铁的寿命一般约两三百年,这株千年苏铁可谓铁树中的“长老”,1983年移植至人民公园。为保护这株苏铁,公园特意在其四周配栽了一些苏铁,组成了“铁树园”,近年来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绵阳围绕古树名木建设面向市民的文化休闲场所,已建成古树小微公园16个。据悉,从树种分类、树形优美、古树保护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需要等方面综合考虑,今年还将新建16个古树公园,充分释放古树名木保护带来的生态红利。

绵阳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的历史传承,是绿色乡愁的客观载体,更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大力推进绵阳古树名木资源的生态文化价值转换。

“我们紧密结合植树节、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广泛投放《绵州古树‘树’说乡愁》专题宣传片和‘年轮说’系列科普视频,编印《绵阳古树》图册,开展古树名木摄影大赛和摄影展,引导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绵阳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陈英介绍,去年,在全国绿化委员会举办的“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中,绵阳共入选“双百”古树1株、古树群2个,分别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二分之一。

不得不说的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格局下,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遭遇更多挑战和考验。绵阳的古树名木数量众多,且绝大部分分布在郊野、乡村,受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项保护工作仍需持续加强。

下一步,绵阳将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力度,挖掘古树名木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逐步开展古树认养活动,讲好古树故事,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并主动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2版

作者:查 维 邢明文 张晓晖

图源:绵阳市林业局

来源: 《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2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