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生态环保】赓续“官民相禁剪伐”传统 绵阳深入践行古树名木保护新理念

作者:查 维 邢明文 张晓晖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2版 发布时间:2024-08-10 15:19:35 浏览次数: 【字体:

赓续“官民相禁剪伐”传统

绵阳深入践行古树名木保护新理念

查维 邢明文 张晓晖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

夏日时节,蜀道翠云廊梓潼段,一棵“千年古柏”傲然挺立、枝繁叶茂,远远望去,满眼翠绿,自成一景。这棵树龄达2300年的柏树,被称为翠云廊“古柏王”,是绵阳市境内树龄最大的古树之一,它遒劲有力的树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翠云廊梓潼段古柏群

梓潼县演武镇东山村古柏王,树龄2300余年。

梓潼县卧龙镇九柏村,有一株由9根硕大无朋、亭亭如盖的树枝紧紧簇拥在一起的千年古柏,因树形奇特,也被称为“九根柏”。那荫翳蔽日的树冠,长久守望着亘古静谧的山村。村落因该树而得名,当地居民世代守护,共同书写着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佳话。

梓潼县卧龙镇九柏村“九根柏”,树龄1100余年。

梓潼县卧龙镇板凳寺银木,树龄150余年。

一棵古树,几多春秋。古树是森林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与文物、文字并存的“第三部史书”,被誉为“活化石”“绿色文物”。古树从历史中走来,每一棵都扎根大地,擎向蓝天,铭刻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如梦如烟的往事,承载着记忆厚实的乡愁。

在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绵阳市,古树名木众多,资源富集。近年来,当地自觉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有效保护古树名木资源,进一步提升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工作水平,全力守护好绿色“瑰宝”,为美丽四川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摸清家底

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数量

居全省第一方阵

认识掌握基本信息,是进行保护的前提。类似人口普查,绵阳对古树名木也在进行普查。

“近年来,我们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准确掌握位置、权属、树种、树龄等基本信息,建立图文信息档案并实行挂牌保护。”绵阳市林业局局长邓飞介绍。

梓潼县“地联秦关,路当蜀扼”,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翠云廊古蜀道的起点,也是四川省古树名木最多的县。梓潼境内古树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93.6万亩,森林覆盖率43.88%,森林蓄积423万立方米,建有古树群15个,挂牌古树名木11949株。

梓潼现存成片纯古柏林700余亩,为摸清古柏“家底”,当地为每一棵古柏都建档立册上“户口”。“我们通过人工作业、无人机筛查、RTK树龄测量等方法,对全县古柏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梓潼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祖正介绍,通过逐一核查树种、树龄、树高、地理坐标等信息,全县共普查登记古柏11835株。同时,采用集群立碑和单株挂牌两种方式对全县古柏统一挂牌,挂牌内容包括古柏县级编码、科属等基本信息,让每株古柏都拥有专属二维码“身份证”。

在北川县,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县古树名木“家底”,当地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建立“古树专家+养护责任人”联动保护机制,根据古树环境变化、信息变化、新增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另外,还通过委托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实地,健全古树数据库资料,对221株古树分类研判,分级管护,健全“一树一档”。

北川县永昌镇双福村暖木,树龄1200余年。

数据显示,目前北川县现有一级古树37株、二级古树25株、三级古树159株、古树群8个93株,挂牌保护率100%。当地古树资源尤为丰富:桂溪乡药王谷连接江油市大康镇的戴天山,分布有全国最大的武当玉兰古树群之一;永安镇七贤柏古树群树龄1300余年,荣获“四川十大树王”“中国最美柏木”;北川县石椅村皂荚树亮相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节线上活动……

江油市大康镇吴家后山辛夷花古树群

放眼绵阳全市,现有古树群42个,现有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14703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一级古树370株、二级古树789株、三级古树13542株、名木2株;有树龄千年以上古树74株、两千年以上的古树2株)。从权属来看,国有占比93%;从种类来看,共分布于44个科,81个属111种,绝大部分为柏木,占比91.8%。有33株古树荣获“中国最美柏木”“四川省最具人气古树名木”“四川省百佳古树名木”“四川省十大树王”等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如今在欧洲广泛栽植的珂楠树,据悉也源自绵阳。平武县水晶镇新华村有一株树龄600余年的珂楠树,树干苍劲有力,高约20米,需要4至5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据《方志四川》记载,英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曾三次进入四川考察,1910年他路过此地,被这株珂楠树深深吸引,产生了把树引种到欧洲的想法。后来,他把珂楠树种引种到英国,经过多年驯化培育,已在欧洲广泛种植。

平武县水晶镇新华村珂楠树,树龄600余年。

在众多的古树中,珙桐、红豆杉、银杏、苏铁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香果树、红豆树、罗汉松、楠木、润楠、花榈木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根深叶茂、绿树成荫。“绵阳称得上是古树群汇聚之地、古柏木原生之地、古林长发源之地、古树公园棋布之地。”绵阳市林业局副局长肖文龙说。

江油市雁门镇铁坪村银杏,树龄590余年。

强化保护

健全“林长+古树”保护体系

翠云廊以“三百里程十万树”闻名天下,经过千年洗礼,如今古柏依旧枝繁叶茂、古貌犹存。

如何保护好这片珍贵的古柏瑰宝?梓潼县传承发展“官民相禁剪伐”和“交树交印”制度,将古柏保护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先后出台《梓潼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梓潼县古柏资源离任审计交接管理办法》等制度,有效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林长制的深入推行,各级林长在梓潼古树名木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梓潼将“林长+”纳入林长制重要工作内容,采取“林长+主题公园”“林长+古柏挂牌保护”“林长+巡林护林”“林长+监测预警系统”等措施,扎实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在具体行动上,梓潼依托绵阳市智慧林长系统将全县划分为1437个网格,建立县、镇(乡)、村三级“一长两员”管理体系,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将林长制各责任单位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充分运用“三单一函”机制,在重要时间节点发送加强巡林的工作提示函,督促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开展巡林工作,推动林长制工作高效运行。2022年9月,梓潼县被绵阳市林长办确定为首批林长制创新试点县。

绵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卿官亮表示,近年来,绵阳积极推进古树保护林长制考核和重点工作考评的“双考核”,全面构建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建立古树保护“一树一档”,实施“一树一策”抢救复壮工程,试点开展“林长包树”活动,将古树纳入林长巡林重点对象。

完善林长制,绵阳在行动。绵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

首先是健全保护体系。由绵阳市绿化委员会牵头,住建和林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城市建成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旅、民宗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其次是健全责任体系。在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的同时,绵阳严格按照“林长制+古树”责任制要求,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构建“管护责任人实时巡护、主管部门定期抽查、社会公众及时监督”三级监护体系,实现古树名木精准管理。

第三是健全科技体系。绵阳为部分挂牌古树和5个古树群共29个点位安装监控设备、土壤监测设备,建设古树名木监测体系,将前端所采集数据传输到后台,接入智慧林长系统,实现古树保护智能化、信息化。在梓潼县,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复壮救护古柏3000余株。

“十四五”以来,绵阳相继印发《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总体规划(2021—2025年)》《绵阳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2023—2035年)》《梓潼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工作方案》等文件,压实责任链条,明确属地管理和部门职责,敲定绵阳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

“不仅是保护,更是呵护。”绵阳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严格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确保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从全面构建保护体系、提升保护实效、凝聚保护合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当好古树名木的“守护者”。

推陈出新

绘就绵阳古树名木保护新画卷

古树名木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被称作绿色的文物。春华秋实,古树名木见证了城市文脉的兴衰,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它们或生长于庙宇公园,或生长于村头巷尾,或生长于深山老林。

在北川县桂溪镇树坪村的乱石窝,生长着一株树龄600年的香樟树,四季葱绿,树形优美,树干粗大,色如古铜。每逢夏秋季节,群鸟飞来聚居,宛若人间仙景,令人心旷神怡。早在1989年11月,绵阳市就将香樟确定为绵阳的市树,成为另一种文化价值的传承。

与此同时,绵阳还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在绵阳城区,树龄最长的是位于人民公园内的一株1300多年的苏铁,也是国内罕见的分枝苏铁。

苏铁的寿命一般约两三百年,这株千年苏铁可谓铁树中的“长老”,1983年移植至人民公园。为保护这株苏铁,公园特意在其四周配栽了一些苏铁,组成了“铁树园”,近年来不断加大保护力度。

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绵阳围绕古树名木建设面向市民的文化休闲场所,已建成古树小微公园16个。据悉,从树种分类、树形优美、古树保护与地方文化传承相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需要等方面综合考虑,今年还将新建16个古树公园,充分释放古树名木保护带来的生态红利。

绵阳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的历史传承,是绿色乡愁的客观载体,更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大力推进绵阳古树名木资源的生态文化价值转换。

“我们紧密结合植树节、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等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广泛投放《绵州古树‘树’说乡愁》专题宣传片和‘年轮说’系列科普视频,编印《绵阳古树》图册,开展古树名木摄影大赛和摄影展,引导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绵阳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陈英介绍,去年,在全国绿化委员会举办的“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中,绵阳共入选“双百”古树1株、古树群2个,分别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二分之一。

不得不说的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格局下,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遭遇更多挑战和考验。绵阳的古树名木数量众多,且绝大部分分布在郊野、乡村,受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项保护工作仍需持续加强。

下一步,绵阳将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力度,挖掘古树名木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逐步开展古树认养活动,讲好古树故事,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并主动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2版

作者:查 维 邢明文 张晓晖

图源:绵阳市林业局

来源: 《四川日报》2024年7月24日第12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