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文化传承】成都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团队在安岳开展“古韵今风,安岳石刻历史讲堂”文化宣讲活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14 13:43:46 浏览次数:218 【字体:

成都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团队在安岳

开展“古韵今风,安岳石刻历史讲堂” 文化宣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来自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们组建了一支“三下乡”团队——“青春与责任同行”队,来到安岳县开展为期10天主题为“古韵今风,安岳石刻历史讲堂”的文化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文化交流,让学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安岳石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7月8日起,“青春与责任同行”队的志愿者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深入安岳县龙王庙社区,先与当地社区团委对接,随后通过帮助社区爱心书屋整理书籍,广泛收集关于安岳石刻文化的资料。7月9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安岳石刻的代表性景区——“圆觉洞”进行实地考察,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石刻图片作为宣传和调研的宝贵素材。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采访,记录游客对安岳石刻的认知和感受。

志愿者们实地考察安岳石刻留影

7月11日,成都外国语学院的“青春与责任同行”志愿者团队再次出发,他们的脚步坚定而轻盈,如同夏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充满活力。这一天,他们的目的地是龙王庙社区居委会,那里是他们宣讲安岳石刻文化的大讲堂。清晨,志愿者们便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一部分志愿者忙碌地在电脑前调整着PPT的每一页内容,力求将安岳石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最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听众;另一部分志愿者则在社区入口处,热情地迎接着每一位前来的家长和小朋友,他们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花朵,引领着孩子们穿过社区的小巷,走向知识与文化的大门。

上午10时,大讲堂内座无虚席,安岳石刻文化宣讲正式拉开帷幕。宣讲志愿者站在台上,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他们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安岳石刻的悠久历史、广泛分布以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孩子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发出惊叹和响起掌声。

志愿者为小朋友和家长们讲解石刻历史

为让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志愿者们特别设计了一场安岳石刻代表作品的记忆游戏。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石刻艺术的印象。活动结束时,每位小朋友都获得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盒彩色蜡笔,这不仅是对他们参与活动的奖励,也是对他们未来创造美好世界的期许。

志愿者们带着小朋友们做游戏

午后,阳光斜照在安岳广场上,志愿者团队的身影出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手持调研问卷,随机对路人进行安岳石刻文化调研采访。他们的提问既是对安岳石刻文化的一次普及,也是对公众认知的一次探索。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将被汇集成一份份珍贵的调研报告素材,为安岳石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宣讲活动留影

在这一天里,“青春与责任同行”志愿者团队不仅将安岳石刻的魅力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他们的故事,就像那些历经沧桑却依旧栩栩如生的石刻,诉说着文化的传承与青年的担当。接下来的几天,“青春与责任同行”队还将持续开展“古韵今风,安岳石刻历史讲堂”的文化宣讲活动,让当地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安岳石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廖燕慧 黄琬岚

审核:吕 琳 王秋月

摄影:黄琬岚 吕 琳 陈杜龙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