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庆祝建党百年>详细内容
2024-09-27 11:48:43

一个剧社,何以与中央机关并列

作者:胡晓军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8日 06版) 发布时间:2021-01-28 10:22:17 浏览次数:408 【字体:

本报记者 胡晓军《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8日 06版)

瑞金叶坪谢家祠堂一苏大旧址。郭晶摄/光明图片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明代宗祠——谢家祠堂,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这里召开。大会过后,它又成了临时中央政府的办公场所。

走进祠堂,只见大厅的两边有15个用木板隔出、没有顶棚的小间。每个小间面积都不到10平方米,里面只摆放着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张木床,却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外交部、司法部、教育部……一个大国政府的雏形在这里显现。其中,有一块铭牌显得尤为独特——“工农剧社”。为什么一个戏剧机构会与中央政府机关并列呢?

当地党史专家介绍:作为负责领导全苏区戏剧运动的文艺组织,工农剧社于1932年9月成立,通过戏剧演出对民众进行生动有效的宣传。《工农剧社社歌》唱道:“我们是工农革命的战士,艺术是我革命武器……创造工农大众的艺术,阶级斗争的工具,为苏维埃而斗争!”因为工农剧社的积极活动,面向工农大众的艺术旗帜在中央苏区高高飘扬。

苏区各地的戏剧运动蓬勃开展,各个剧团的演出,都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根据地军民的斗争生活,广大干部战士和苏区群众的革命热情被充分激发。当时在苏区从事革命工作的戏剧家李伯钊在《苏维埃剧团春耕巡回表演纪事》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当剧团公演时总是挤得水泄不通,老的,小的,男的,女的,晚上打着火把,小的替老的搬着凳子,成群结队地来看,最远的有路隔十五里或二十里的。”

工农剧社的工作,丰富了军民的文化生活,更起到了宣传教育、动员群众、鼓舞士气、扩大红军队伍的作用。邓颖超曾撰文回忆,剧社通过戏剧表演、化装演讲、活报、唱歌等丰富的形式告诉老百姓,当红军是每个工农群众的任务, “使他们在活泼兴奋的动员中,能够忘记他人、家庭和一切,集中到阶级仇恨与为革命牺牲的一切热情上,能潮水般活跃勇敢继续不断地投身当红军,出发上前线去!”

工农剧社的宣传文化工作成效卓著,有力推动了中央苏区的中心工作,因此能够和中央机构并肩办公,可谓“有为方能有位”;而他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值得后来者铭记。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