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23周年│陈毅的成都足迹
陈毅的成都足迹
徐强
陈毅(1901.8.26—1972.1.6)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毛泽东、刘少奇、陈毅在机场(图源:中华网)
今天是陈毅元帅诞辰123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查阅《成都市志(1840-1989)》《灌县志(1911-1985)》《成都武侯祠志》等地方志书,系统梳理《陈毅与四川》《陈毅与四川纪事》等文献史料,整理了部分陈毅元帅与成都的故事。
1
锦城真似锦
据《成都市志(1840-1989)》“大事记”记载:“1955年5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参加万隆会议回京时,在成都停留。”
青少年时期,陈毅在成都生活了9年,对成都始终有着特殊的眷恋之情,常常在梦中梦到成都,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
青年时期的陈毅(图源:中国军网)
到成都后,陈毅兴奋不已,并力图将记忆中的成都与眼前的成都作个比较。他欣喜地发现,成都变了,变得繁华了,漂亮了!成都人也变了,脸上有笑容了,日子也越过越滋润了!陈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按捺不住激情,提笔赋诗一首,题目就叫《成都》。
成都
童年曾在锦城住,
每见濯锦色如银。
今日锦城真似锦,
三大改造万家春。
我来成都花事了,
只有月季开得好。
西川建设百花开,
此行专为看花来。
这首诗深情回忆了陈毅童年在成都的欢乐时光。虽然有艰辛,有烦恼,甚至有时连肚子都填不饱,但美丽的锦官城给陈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接着,他笔调一转,热情讴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成都。
让他稍感遗憾的是,这次回川,著名的蓉城花市已结束,未能一睹“花重锦官城”的盛景,但他并不感到失落,那些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不是比自然中的花更美丽更持久吗?他不由得衷心赞叹:“今日锦城真似锦!”
2
村小总关情
据《灌县志(1911-1985)》记载:“195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出席万隆会议回国途中来灌县参观都江堰、青城山,并看望了石笋塘小学(今都江堰市青城小学)师生。”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参观都江堰、青城山的下山途中,听到朗朗读书声,他们没有想到在这偏僻的山间还有学校,于是决定去看看。
在弯弯拐拐的小路上,周恩来、陈毅一行寻着读书声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到了山上唯一的一所村小——石笋塘小学。学校仅有一个复式班,十多个年龄参差不齐、个头高矮不一的孩子挤在一间四面进风的教室,而学校只有一名教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要兼美术、音乐、劳动等课程。
周恩来、陈毅等走进学校,静静站在教室窗前听老师上课。一个女学生无意往窗外望时,惊喜地叫了起来:“周总理!周总理!”平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看着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周恩来、陈毅笑容满面地跨进教室,亲切地向教师问好,向孩子们问好。
孩子们簇拥着周恩来、陈毅沿着小小的操场走着,认真地观察着。严重缺编的师资队伍、简陋的校园、破旧的教室一一映现在眼前。陈毅看后,心里感到格外沉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年多了,孩子们竟还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接受教育,实在是不应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再穷再苦也不能委屈孩子呀!陈毅心里涩涩的,站在破旧的四壁透风的教室里,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游山观景时的兴致也荡然无存。
带着沉重的心情,周恩来、陈毅一行离开了让他们牵肠挂肚的石笋塘小学。其后不久,遵照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指示,灌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为石笋塘小学维修教室、平整操场。孩子们终于能在焕然一新的教室安心读书,这也算了却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的一桩心愿。
石笋塘小学,今都江堰市青城小学(图源:都江堰发布)
3
古迹留足迹
据《陈毅与四川纪事》记载:“1958年4月中下旬,陈毅由于健康原因,在张茜陪同下回四川成都休假。24日,参观了成都王建墓(今永陵)。”
4月24日,陈毅与张茜前往成都西郊,参观王建墓(今永陵)。王建墓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是一座较大型的“积土为陵”的地上陵,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的建于地面之上的帝王陵墓。
1940年,陈毅与张茜结婚时留影(图源:党史博采)
在省市有关同志陪同下,陈毅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这座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大杰作的陵墓。他认真察看了地台内的棺床及四周的龙、凤、“十二神将”等保护情况,特别沿墓内中室棺床的东、西、南三面仔细观看了著名的“二十四伎乐”石刻。
参观结束后,陈毅对以“二十四伎乐”为代表的墓中石刻赞叹不已。他嘱咐陪同的省市负责同志一定要保护好文物。临行前,文管部门的同志将永陵“二十四伎乐”石刻艺术照片全套赠送给陈毅以作留念。
“二十四伎乐”石刻图(局部)(图源:红星新闻)
陈毅对那些栩栩如生的造型非常喜爱,他还想把这种喜悦与他素来敬重的老大哥、老战友周恩来一起分享,因而他以商量的口吻问道:“可以再多送一套吗?以便回北京后转送给周总理,他一定也会很喜欢。”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毅高兴地嘱咐工作人员保管好,以便回北京后转交周恩来总理,让他也能欣赏到这些艺术瑰宝。
此后,陈毅一直对王建墓关怀有加,1961年3月,陈毅主持召开首届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当时并不十分著名的王建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受到应有的保护。这其中凝结着陈毅元帅的心血。
4
诗歌赞武侯
据《成都武侯祠志》记载:“1964年2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及夫人张茜一行参观武侯祠。”
成都南郊有一处古柏掩映的园林建筑,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三国遗迹武侯祠。1964年2月12日,自幼熟读《三国演义》的陈毅又一次来到武侯祠。他踏上林荫道,望着虬干曲枝、遒劲苍翠的古柏,心情格外舒畅。
走入武侯祠,品味三国历史(图源:成都发布)
武侯祠廊宇通达,古色古香。“一堂上下共千秋”,文以庞统为首,武以赵云领头的文臣武将廊,塑像栩栩如生。陈毅聚精会神地看着,同时回想着《三国志》《三国演义》对他们的描写。
1959年11月6日,陈毅(前排右一)参观武侯祠(图源: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他对三国人物都有独到而精准的见解。对刘备,他用诗歌画龙点睛地道出其一生的悲剧:
编席织履英雄事,
何必龙种假托真?
遗恨吞吴毁大业,
入川得意负先生。
诸葛亮是陈毅非常欣赏的一个历史人物,他这样写道:
君诚俊杰识时务,
应叹刘郎非上材。
可痛追思法孝直,
当年鱼水等尘埃。
在参观武侯祠内文物后,陈毅一行绕过碧波荡漾、精工巧作的山水亭阁,穿过竹树摇曳的红墙夹道,回到接待室,品茗休息。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笔墨纸砚,希望陈毅留点墨迹作为纪念。陈毅来到桌前,他想起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的种种情形和历代诗人歌咏诸葛武侯的诗篇,忆起几十年前在成都求学期间游览武侯祠的感受,挥毫写道:
少时读《三国志》及杜诗,仰慕诸葛孔明之为人。稍长就学成都,游武侯祠,则昭烈墓在其侧。人们敬慕孔明胜及昭烈,其故何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千秋公论,可随时俯仰。其余若人不能自立,欲依附光泽以自显者,其速朽必矣!
陈毅少小离家,青少年时期9年在蓉求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8次回川,乡音未改,在家书、诗词中无不流露出浓浓亲情,体现着他对家乡人民的关心关爱。正如他在诗歌中写道:
夜坐喜雨
我本身是四川人,
夜雨巴山久不闻。
今日还乡常夜坐,
每听清滴到明晨。
应赞调匀便耕作,
敲窗岂独富诗情?
陈毅为外国朋友题词(图源:中国军网)
陈毅同志毕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坦荡无私、爱憎分明,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为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革命风范将长存于世!
位于陈毅故里的陈毅元帅像(图源:封面新闻)
参考资料:
1.《成都市志(1840-1989)》.
2.《灌县志(1911-1985)》.
3.《祠庙千秋——成都武侯祠志》.
4.《陈毅与四川》.
5.《陈毅与四川纪事》.
来源:成都方志
撰稿:徐强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