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23周年│陈毅的成都求学岁月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4-08-26 16:57:09 浏览次数: 【字体:

陈毅的成都求学岁月

徐强

陈毅(1901.8.26—1972.1.6),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图片

陈毅元帅(图源:中共党史网)

105年前,正是在成都,陈毅获得了留学法国的机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而这一切,要从9岁时,陈毅的成都求学故事讲起……

锦官驿小学

陈毅在成都就读的第一所学校

陈毅,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据《陈毅与四川》记载,1910年春,父亲将寄居在祖父家的9岁的陈毅,从祖父任职地湖北利川接回四川老家,来到他从未到过的大城市——省会成都,陈毅在成都的求学岁月由此开启。

陈家在成都的第一个居住地在上河心,地处成都东郊,紧邻望江楼。望江楼古称崇丽阁,得名于左思“既崇且丽,实号成都”,传说这里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吟诗楼。陈毅喜欢薛涛的《锦江集》,常与大哥孟熙一道前去游玩,在翠竹万竿、幽篁如海的园内观赏题诗,与友人畅谈时事、交流理想。

图片

成都望江楼(刁觉民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陈毅在成都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位于东门外九眼桥附近的江西会馆两等小学——锦官驿小学(现名为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校区),位于东大街牛王庙段70号)。

图片

锦官驿小学旧址〔陈毅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陈毅纪念馆)、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联合提供〕

锦官驿小学是一所新式学校,既注重旧学根底,也讲究新派教育。课程除国文外,还有算术、体操等。祖父恐体操等课会荒废了孙子的学业,令陈毅父亲为其找到一私塾先生,放学后跟随先生学《诗经》及唐诗宋词。但年幼的陈毅对此并不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

锦官驿小学距家五六里远,学生大多中午不回家,家里每天会给二十个小钱吃午饭。陈毅提出,每天只吃一个锅盔,省下钱来买书,一同上学的哥哥们对此都赞成。于是他们饿着肚子买了《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记》《古文观止》等文史书籍,并如饥似渴地阅读。

图片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母亲黄培善〔陈毅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陈毅纪念馆)、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联合提供〕

在锦官驿小学上学期间,陈毅每天上下学要路过一所工厂——陆军部兵工厂。他时常听到工厂里的机器轰鸣,看到重金聘请的金发碧眼的德国工程师。

听说如果没有他们,机器就转动得不那么利索、出了毛病也无人能修理,造出来的枪打不准,炮打不响。陈毅开始思索:“他们怎么就那么有本事,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行?”尽管年幼的陈毅还得不出明确答案,但他已朦朦胧胧明白了一些。正如后来他讲到:“要搞实业救国,向往出国留洋。”

不久后,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相继爆发,父亲决定把陈毅兄弟几个送回乐至乡下外婆家暂避战乱。

大田坎小学

由老师将陈世俊改名为陈毅

1913年春,陈毅母子三人重回成都,陈家已迁至位于猛追湾附近的法华寺邝家大院。父亲在重庆盐务局谋到一个小职员的位置,薪水微薄,家里的一切均靠母亲打理。

虽然日子艰难,母亲仍让陈毅兄弟考进了著名的“华德高”(华阳县德胜乡高等小学,原大田坎小学,位于锦江区大田坎街143号)。

图片

“华德高”旧址〔陈毅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陈毅纪念馆)、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联合提供〕

之所以要考“华德高”,是因学校好,教学质量高,而且每班前三名可享受免费的待遇。这对成绩好、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陈毅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陈毅一进“华德高”,便喜欢上了这里的学习氛围。“华德高”不愧为名校,教师队伍阵容整齐,教学条件在当时的成都堪称一流。

这里有个叫裴野堂的老师,曾在锦官驿小学教过陈毅。他十分了解陈毅也喜欢品学兼优、相貌堂堂的陈毅,对他寄予了很大希望。裴野堂遂和陈毅父亲商议,为当时还叫世俊的陈毅改名,取朱熹《四书集注》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句,改“世俊”为“毅”,这才有了“陈毅”这一名垂青史的名字。

陈毅的国文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冯刷把”冯湛恩。有一次,冯先生以“业精于勤荒于嬉”为题,要大家写一篇作文。本着对《进学解》的理解和体会,陈毅略一思忖,便灵感如泉涌,他行文流畅,布局合理,直抒胸臆,一气呵成。冯先生看后,不禁叫好,称赞他的作文主旨鲜明,比喻贴切,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他破格把陈毅的这篇作文作为范文贴在校园墙上供同学们观摩。

陈毅发奋学习,还在课外阅读了《古文辞类纂》《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大量书籍。正如陈毅自己所说:“这段时间……奠定了文化基础。”

第一学期结束后,陈毅和大哥孟熙的成绩在各自的班级里都名列前茅。在剩余的三个学期中,他们也都获得了前三名免费生的资格。终日操劳的母亲望着两个争气的儿子,心里备感欣慰。

成都工业学院

文体并进,全面发展

1915年秋,陈毅以优异成绩从“华德高”毕业,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他考入成都工业讲习所,半年后又考入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校”,现成都工业学院),1916年至1918年,陈毅在该校染织专业学习。

图片

甲工校原貌〔陈毅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陈毅纪念馆)、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联合提供〕

甲工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4月的四川职业学校,这是一所新式的工业学校,主要培养初级工业技术人员。学校设有染织科、应用化学科,学制四年。其后又增设了金工科、矿业科。学校开设的通习科目有伦理、国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操等。甲工校开办后,特别重视延聘学有专长的教师,其中多数为先后留日、美、德、法等国回来的留学生。因此师资阵容强大,在成都名声极佳。

当时的甲工校坐落于西门少城公园附近的包家巷,从陈家所在的东门猛追湾邝家大院,到学校要穿行半个成都城。陈毅的早餐仅是一碗麦麸糊糊或红苕稀饭;中午带两个麦麸子饼或锅盔,有时则是几根煮熟的红苕充饥;晚上回家仍是粗粮稀粥。这对一个每天跑远路且正在长身体、“吃长饭”的少年来说,饥饿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但陈毅并不在意,他在乎的是知识,他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

陈毅在甲工校期间,文体并进,全面发展。他热爱运动,尤其爱踢足球,是当时成都足坛著名的“五虎将”之一,他喜欢博览群书,且常在书上写下批语。

任过甲工校英语和矿业工程教员的杨懋实老先生半个多世纪后,对陈毅的印象仍非常深刻。他说:“陈毅在甲工校读书时,是一个很活跃的学生,成绩好,爱写文章、作诗等,文章写得好。”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获得留学法国机会

这一时期,省会成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陈毅开始重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个人命运。他决定和哥哥孟熙一起报考留法预备学校,争取出国学习的机会。

图片

陈毅在成都与部分留法川籍同学合影(图源:《陈毅与四川》)

1918年阳春三月,陈毅与孟熙一同考进了成都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预备学校第一批招四班学生,约一百五十名,大都为成都人,亦有各县的富家子弟。课程以法文为主,另有代数、几何、物理、美术、绘画。

这时,陈毅的家已搬到牛王庙的罗家院子。陈家仅靠父亲微薄的薪水和母亲租种的一亩多菜地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清苦。陈毅经常穿的是一件破旧的蓝色长衫。到了冬天也极少加厚。早晨,喝一碗拌有红苕的稀粥,带上母亲做的麦麸面饼当午饭,从家里步行两公里赶到学校去读书。

图片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旧址〔陈毅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陈毅纪念馆)、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联合提供〕

每天都是一大早行色匆匆出门,直到傍晚才回家。虽然生活艰苦,但陈毅学习积极性很高、求知欲很强,想了许多办法克服困难。

为实现出国留学的愿望,陈毅和哥哥日以继夜、发奋苦读,双双考取前三十名(分列14、15名),他们获得了由政府贷款赴法留学的机会。

图片

陈毅到达法国马赛后与同学合影。左起:陈毅、金满城、杨持政〔陈毅故里景区管理委员会(陈毅纪念馆)、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联合提供〕

从1910年春至1919年6月,陈毅在成都生活、学习了整整9年,他先后就读于锦官驿小学、“华德高”、工业讲习所、甲种工业学校及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他家也先后居住在上河心、猛追湾邝家大院和牛王庙罗家院子。

在成都,他留下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感受了辛亥革命的激荡浪潮,见证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在成都的风起云涌;

在成都,他第一次见识了“洋机器”的巨大威力,这对他选择“工业救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也正是在成都,他考取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获得了留学法国的机会。

1919年6月1日,陈毅等第一届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成都启程经重庆赴上海前往法国,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图片

1919年8月,陈毅赴法留学前在上海留影(新华社发)

〔资料来源:《陈毅与四川》、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原成都市锦官驿小学)等〕

来源:成都方志

撰稿:徐强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