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射洪的抗日募捐宣传‖吴汝成

作者:吴汝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23 15:00:56 浏览次数: 【字体:

射洪的抗日募捐宣传

吴汝成

援“马”募捐活动

日本军国主义者借口“中村”事件,于1931年9月18日夜,发动九一八事变,攻击北大营,占领沈阳。当时守将张学良遵奉蒋介石命令,采取不干涉、不抵抗主义,转瞬间即将东北全部大好山河以及飞机武器等拱手让于日寇,致使祖国的一片锦绣河山,遭到日军蹂躏,几千万东北同胞,受尽欺侮凌辱。

日寇打家劫舍,强占民房,掳掠财物,奸淫妇女,肆意杀戮,造成了普遍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凄惨不堪言状。时有东北名将马占山将军,激于爱国热忱,大义凛然起而奋勇抗击,带领一批救国义勇军,辗转于辽沈前线,游击于敌人后方,同中国人民一道誓与日军周旋,不顾浴血牺牲,竭力抵御,积极打击倭奴。他的这种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烈支持。

射洪老百姓尤其是最富有爱国敏感的青年学生,虽地处大后方,没有直接遭受日帝国主义的危害,但是爱国救亡工作从来不落后人。汹涌澎湃的革命爱国思潮,首先在县城各个学校的师生中沸腾起来。

1931年冬季,笔者任教于射洪城金华镇,偕同国民师范学校教师田访丞、李节书,学生杨兆来、陈子玉、詹蜀秋、黄公甫、陈型、刘良弼、杨占育,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学生赵育群、陈荣绰、杨光大及模范小学校教师王伯珉、谭云汉、何芸农、汤开文等人,齐集于城隍庙街模范小学校内会商决定:射洪全县人民群众的名义给东北抗日义勇军致敬电,鼓励他们坚守国土,驱逐倭寇滚出国境,收复东北失地。同时,组织四支宣传队,趁值当天逢场,立即走上街头,分赴衙门口滨涪宾馆茶堂,正街高梧宾馆茶堂,菸市街大观亭茶社及江西街、水洞街一带,宣传日军侵略东北三省的种种野蛮残暴罪行,主张积极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危亡,免做亡国奴,唤起人民大众,热爱祖国,进行募集捐款,支援马占山的抗日爱国行动。听众中有不少人对日寇的入侵表示愤慨,对马占山的抗击则誉为民族英雄,大多以捐献现金的实际行动来支援抗日义勇军。沿街商店店员老板亦纷纷前来捐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积极支援东北义勇军”等口号响彻射洪县城。

这种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流,猛烈地冲击着射洪全县人民的头脑,旋即有射洪中学、太和镇小学、洋溪小学等校师生,相继发出愤怒吼声,起而响应,组织青年学生队伍,在当地沿街宣传抗敌后援工作,展开援“马”募捐活动。大家均以自由乐捐的方式,募得一笔款项,交由金华镇模范小学校教师王伯珉经手汇集、邮寄给东北马占山将军。

宣传抗日救亡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强占我东北三省,侵踞我热河、冀东。1937年,日寇又制造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对我国的全面侵略。中华子孙莫不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在以共产党为首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霎时遍及射洪城乡。

为报国仇雪国耻,射洪一部分青年学生如罗奇祥、傅宝林、杨克从、蔡清宴等组成抗日救亡宣传队,于1938年暑假,集中在射洪县民众教育馆,进行短期节目排练,然后由该馆馆长田裕生带领这支队伍深入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37年四川省第十二区专署射洪县立初中校抗日宣传标语(图片来源:遂宁新闻网)

出自一片爱国赤忱,这个宣传队的伙食、住宿、交通等费用,概由青年们自理。白天跋山涉水,徒步行进,晚上在集镇上讲演、演出,宣传抗日。虽备极辛劳,但青年们仍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风尘仆仆于县城内外双溪、天仙、复兴及射洪、盐亭交界地区,宣传抗日救亡道理,鼓舞民心士气。宣传的内容有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活报剧有《放下你的鞭子》;曲艺有自编的莲花闹、金钱板、花鼓词以及一些舞蹈、短剧等。

射洪县立初级中学印制的《从军保国告同胞书》(图片来源:遂宁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

宣传队每到一处,即有当地青年学生出面联系,安排食宿,共同开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以后利用寒暑假期间曾多次组织文艺演出,向群众宣传抗日,并售票募捐,支援抗战。

耍龙灯募捐

为进一步增加募捐收入,支援前线,射洪的青年学生多想办法开辟募捐门路。1938年寒暑假期间,罗幼生、傅宝林、林陶、黄祥海、谢维宝、杨克从、罗奇祥和社会青年杨邦畿等几经商议,决定从1939年春节起,利用春节民间传统活动——耍龙灯,为抗日将士募捐,定名为“射洪青年抗日建国龙灯”。这样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寓宣传于活动之中,吸引了广大群众,轰动射洪县城。

具体活动是:印制“建国龙灯贺年片”宣传抗日募捐意义,发至县城每家每户及城郊募捐对象。从阴历正月初九起,即与射洪各社会群团的龙灯会一起出龙,直至正月十五才收场。在十四、十五两日,龙灯便进入各家堂屋给人民祝贺元宵节,收取人民向龙灯备送的贺礼作为抗日募捐。募捐结束后,由财务负责人万志英结算账目,除扎龙灯等费用外,其余全部汇寄重庆抗日救亡总会慰劳抗日将士。这种建国龙灯活动,1939年至1940年开展了两年,到1941年春节,由于国民党背信弃义,掀起反共高潮,在射洪大肆扣捕青年学生,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建国龙灯和文艺宣传、话剧义演等活动被迫停止。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汝成

供稿: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