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雪山魂——记老红军冯元庭的夹金山情怀(七)‖杨宓

作者:杨 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02 11:51:27 浏览次数: 【字体:

位于宝兴县的《雪山丰碑》雕塑(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雪山魂

——记老红军冯元庭的夹金山情怀(七)

杨 宓

一心为公 不徇私情

艰苦奋斗,不以权谋私,一直是冯元庭心中的一把戒尺。冯元庭对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要求极为严格,一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看淡生死,看淡名利,永葆革命初心。

冯元庭参加红军时,他的儿子才6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那次他回老家时,他的儿子冯永和、儿媳余莲芳一直在苍溪农村务农,生活非常清贫。离开苍溪时,他儿子提出来,你现在当了共产党的官,给我们这里的政府说说,把我们转为城市户口。他看着儿子、儿媳摇摇头,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们吃的苦受的累,但我们红军是为天下百姓打江山,打土豪分田地,使其耕者有其田。如今你们也分得了土地,就在乡里好好务农吧!”儿子和儿媳尽管心中有意见,但也只得接受父亲的安排。回到宝兴后也有人给他提议:“你是老红军、又是县长,想个办法把你唯一的儿子从农村转过来,安排一个工作,你老了,儿子也好照顾你!”冯元庭坚持道:“别人都能过,他为什么不能过,我当县长,更不能这样做。”

20世纪70年代,他的儿子和儿媳在老家因患病相继去世,他才把尚且年幼的孙儿孙女接到自己身边,但仍然是农村户口。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票供制,吃饭购物都需票证。孙儿孙女从小学到高中,都得靠爷爷的几位同事结余的票证资助,过年过节能穿上一件新衣,那都是很奢侈的事。冯元庭的工资要供养几口人,因而显得非常拮据。对家人他总严格要求,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他心地非常善良,在自己儿孙吃饭都需别人资助的困难年代,他还用不多的工资救助了3个孤儿。一次快过大年了,孙儿孙女欢天喜地等着爷爷回来领着他们去做新衣,这是事先就说好了的。可爷爷回来后却说新衣不做了,他们的衣服还能将就穿,明年再说。原来爷爷把新衣服做给了3个他资助的孤儿。年幼的孙儿得知后不解地问他:“爷爷,我们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你都不肯,对外人却很大方。”

冯元庭慈祥地看着孙儿道:“他们不是外人,都是爷爷的亲人。”继而摸着孙儿的头,“这里是红色的土地,当年不少的百姓为了红军能翻越夹金山,取得长征的胜利,倾其所有资助红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爷爷这样做实在是微不足道。”孙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来,这3个孤儿长大后,在外地读大学、参加了工作,都非常有出息,他们一直记着他的好,只要回到宝兴都要来看望他。

2022年7月6日下午,老红军冯元庭的嫡孙冯锡友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员干部讲授题为《魂系夹金山》的访谈教学课(蒲建宇 摄)

冯元庭一辈子正直无私,老红军享受的特供,他基本没享受过,过着与常人一样的日子。在宝兴,他一直住在县人委(县政府)招待所28平方米的屋子里。屋里一盏白炽灯,二张木床,一张单人写字台,一把藤椅,几根独凳和一个装衣服的柜子,在屋外搭了一间牛毛毡盖的棚屋作厨房,这就是他的全部家产。

他不仅从不向组织伸手要待遇,就是正常的组织关怀,他想到的还是群众。

20世纪70年代初,省上曾下拨2万元专款,给他修建红军院,改善老红军住房条件,并完成了选址和设计,只等动工修建。当时,2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孙儿孙女听说后,想到要住宽敞的大房子,可高兴坏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却不见动静。孙儿忍不住问爷爷:“红军院为啥还不修呢?”爷爷告诉他:“我们有住的就行了,县城的条石路烂得不成样子,正缺钱修,我叫他们把这个钱拿去打混凝土路了。”原来县城里的路是用石条嵌的,一些路段已坏,一遇下雨满是泥泞且路滑,行人容易摔倒,一直想改造,但苦于当时县里财政一时紧张,一直没有维修。红军院因此搁浅,直到生命的终点,冯元庭也没有住进组织安排的红军院。但是看到新铺好的混凝土街道,比他住上红军院还高兴。他兴奋地告诉家人:“这笔钱总算用到点子上了!”

其间,原雅安地区行政公署腾了一套专员房,安排他到雅安养老,老家南充(1985年9月前,苍溪县属南充地区管辖,之后划归广元市管辖)也来函请他回那里的红军院休养,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年少的孙儿不解并略带责备地问:“爷爷,您为什么不去雅安或南充住好房子,待在宝兴这个山旮旯里干啥?”冯元庭却严肃地教育他:“不要只图享受,与牺牲在夹金山的战友比起来,我已经很幸福、很知足了!我对这里有感情,哪都不去,百年后我要和战友们在一起。”当20年后,他的孙儿冯锡友、孙媳张世琼有机会调往成都工作时,也因他不愿离开宝兴而作罢。他的曾孙冯传奇后来还给他父母半开玩笑半认真道:“要是你们当初坚持去了成都,我就不是大山深处一个小县城的人了。”

1974年10月,冯元庭的孙女冯秀兰高中毕业,按政策她可以不下乡。但她爷爷冯元庭却说她应该同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农村去自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此她被下到宝兴县新兴乡当知青,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人。在她当知青期间,不少知青因招工、当兵、读书而离开。一次四川医学院到宝兴,在知青中招收两名学员,冯秀兰很想读书,回家给爷爷说了。他爷爷当时虽从县委书记、县长位置上退下来了,但还是县知青办主任,她想只需要爷爷一句话,就能读上梦寐以求的大学。可爷爷却对她说,你离家近,把机会让给外地的知青,而且多劳动对自己有好处。就这样,她不但没有读上川医,就是在后来的成都生物研究所招工、以及参军中,也没有她。直至1978年全体知青返城时,她才回到宝兴县城,在邮电局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1979年,冯元庭的孙儿冯锡友考取了中专,但他决定要继承爷爷的军人传统,报名当了一名解放军。他爷爷很高兴,支持他的决定,说男娃当兵好,当了兵才知道什么是对国家的责任。冯锡友来到内蒙古赤峰当了一名空军地勤工程兵。新兵训练快结束时,部队首长念他是红军后代,准备把他分到条件相对较好的牡丹江当一名汽车兵。他很高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宝兴的爷爷。不想他爷爷却给他所在的部队首长亲笔写了一封信,说红军后代不能搞特殊,要他在基层参加施工劳动。当时他孙儿想不通,但后来知道了他爷爷的良苦用心。他不能躺在先辈的功劳簿上,必须自己独自地面对人生,自己的路还得靠自己走。后来,其孙儿凭着自己的才干,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冯元庭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他心目中的天,就是牺牲在夹金山的上万战友的英灵。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宓

音频制作: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

文字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