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读孔子‖范希春

作者:范希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3-09-12 14:33:34 浏览次数:421 【字体:

我们为什么读孔子?

范希春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朱熹赞扬孔子的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孔子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崇高地位。

正如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其《孔子传》序言中所言,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孔子思想自汉初始,便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主轴,其流风遗韵,直至今天,仍绵延不绝,其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理念、道德标准,其影响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的独特标识。

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出版了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说,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在中国、印度、中东、希腊这一地理轴心上,同时出现了一批伟大的人类精神导师,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在书中写道,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了。在中国生活着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所有派别都产生了,墨翟、庄子、列子以及不可胜数的其他哲学家都在思考着;在印度,出现了《奥义书》,生活着佛陀,所有可能的哲学流派以至于像怀疑论以及唯物论,诡辩术以及虚无主义都发展了起来,情形跟中国一样;在伊朗,查拉图斯特拉在教授他那富于挑战性的宇宙观,即认为这是善与恶之间的斗争过程;在巴勒斯坦则出现了先知,从以利亚经过以赛亚及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在希腊则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悲剧作家修昔底德,以及阿基米德。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期,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伦理观和文化模式,开启了不同文明后来的发展方向。

从17世纪的莱布尼茨、伏尔泰到20世纪的雅斯贝尔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都予以认真的观照和揄扬,尤其是雅斯贝尔斯,重新发现了中国思想的价值,对孔子及其哲学思想予以高度肯定。在1957年出版的《大哲学家》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将孔子列入“思想范式的创造者”之列,认为孔子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一起创造了对后世哲学具有尺度作用的规范,孔子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其深度与广度都是无与伦比的。

孔庙大成殿内景(图片来源:曲阜市人民政府网)

孔子等轴心时代的先贤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创立的文化精神,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成就了不同的文明形态,成为此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至今人类依然靠着那时所产生、所创造以及所思考的东西生活。每值新的飞跃产生之时,人们都会带着记忆重新回归到那轴心时代,并被它重燃激情。这,也正是孔子及其思想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在中国,因为孔子影响至巨,历代以来,研究阐释孔子思想的著作层出不穷,但涉及孔子生平的著作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从思想理论学术方面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其重点是对孔子思想学说作出诠释、阐发,而对孔子生平只作简单、粗略的介绍,且所言多囿于旧说;第二类是关于孔子生平的文艺作品,这一类作品缺乏科学考证,更多地融入了作者的虚构和想象,演义成分多,可信度不高;第三类是反映孔子生平思想的传记,由于年代的久远、史料的湮没,加之后世出于尊孔崇圣目的,对孔子生平事迹妄加增衍、虚饰、神化,受其影响,或多或少带有主观臆测成分,历史的真实性有待提高。因此,读者了解到的孔子,更多的是后人“塑造”出来的孔子,而不是历史上的、真实的孔子,人们对孔子的身世、生平难以得到全面、真切的了解。因而,撰写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孔子传记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明代孔子行教像(图片来源:曲阜市人民政府网)

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要想真正了解孔子的思想学说,最直接、最准确的办法是阅读《论语》。当然,孔子的思想学说还残存于《春秋》《左传》《孟子》《荀子》《礼记》《仪礼》等著作中;其生平材料则散见于《春秋》、“春秋三传”及后来的“诸子著作”中。至于汉代及以后的著作,关于孔子生平事迹的描述,大多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测性,史料价值弱,多不足资用。

因此,在撰写《孔子的一生》这本书时,我力求真实、客观、符合历史实际和孔子生活的时代历史文化场景——当时的制度、礼仪、习俗等,所用资料基本上取自先秦以前的著作,最晚大抵止于汉代人的著作。而对这些资料的选取和运用,也有一定的原则,一是以《左传》《论语》等书为基本材料,对照历史年表,将孔子一生行状按其生平年代大体勾勒出来;二是对于“诸子著作”中关于孔子的资料取审慎态度,有选择地辨析运用;三是对《礼记》《史记》虽有援引、使用,但取客观的、历史的态度,运用史实比对、文献互校等方法,对其中的舛误之处作了剔除。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这部书稿。这是一部力图还原孔子真实一生的历史著作,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古代先贤开展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并从中有所收获。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但却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或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政治思想家。孔子之为圣人,不在于后人杜撰出来的种种怪异和神话传说,而在于他伟大的人格、坚定的操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文明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了解孔子,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文化特征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范希春(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