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

巴蜀记忆

  • 陈锡祜:四川中江创制沼气第一人 中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中江县制取、利用沼气的事闻名全国。1972年,全国沼气经验交流会在中江召开;广州交易会上,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场曾专设沼气馆,指定中江派人去作技术指导,当解说员。这段...
  • 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古蜀记》,将于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开播。5集纪录片将通过对神秘古蜀王国的最新考古发现,深入揭示古蜀文明如何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文明交流融合,生动呈现古蜀...
  • 日前,在四川省石窟寺及石刻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全省有9个点位通过审议进入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试点建设名单。其中,梓潼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入选。 梓潼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唐贞观八年...
  • 从旧时图书印发中品“书香味道” 明末清初,四川新津因战乱导致保存的历史文化典籍受损。清代乾嘉以降,新津在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清咸丰年间,新津有了与文化、教育事业紧密相关的产业——雕版印刷业。 进...
  • 曾经的成都青年宫电影院 刘祯贵 行走旧书摊过程中,不时发现有老电影票售卖。为追忆曾经的乡愁、逝去的记忆,曾有意或无意淘得不少老电影票,并随着时间推移,自成专题。所藏这些老电影票中,其中就有成都青年宫电影院发行的电影票,曾以不菲价格...
  • 本文 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1期 成渝铁路见证内江贡献与变迁 冯 平 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通车。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仅用两年就建成了曾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3个时期共半个世纪都没修成的铁路。成渝...
  • 方志书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存地方史料、凝聚地方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弘扬都江堰市历史文化,履行“存史、育人、资政”的地方志事业使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发挥方志书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
  • 小区难得一见的磨刀匠 刘祯贵 小区不时会出现“磨菜刀”的手艺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磨刀匠。那提前录制好的吆喝声时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拖着长音、高亢悠扬的音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经典得令人无法忘怀,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磨刀匠 如...
  • 一位三线建设亲历者眼中的金河磷矿 钟斯云 2023年4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笔者在什邡市金河小区采访了79岁的朱常米老人。他既是矿区的管理者,又是矿区的建设者,见证了三线企业金河磷矿兴衰全过程。 初入矿山 朱常米,1944年8月13日出生于金堂县...
  • 缘分与承诺 ——加拿大友人的华西缘 向素珍 1910年以来,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和在华西协合大学工作、学习过的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华西人”。因为华西协合大学是中国西部一所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大学。抗日战争开始又是保存、延续中国高等教育命脉...
首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尾页 共926条信息/共93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