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

巴蜀记忆

  •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董博婷)记者9日从国家档案局获悉,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由我国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三项档案...
  • 我的爷爷杨怀甫 杨大珑 我的爷爷杨怀甫,1915年农历八月出生于南部县原四龙乡黄龙观村杨家湾的一个较为殷实的农户家庭。其父亲杨春棠,是个教书先生,亦擅长酿酒,家中酒缸无数。童蒙时期随父学习,少年时代,被送到建兴场某私塾求学。 1931年的“...
  • 在新津当知青的劳动岁月 李长清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对劳动者认可和纪念、提倡劳动光荣的节日里,年逾古稀的我,脑海中忽然浮现出50年前的知青岁月,想起插队落户时那些人和事,顿时感触良多,不禁油然命笔以付诸文字。 插队落户...
  • 云从龙和马识途 在华西坝的故事 戚亚男 在华西坝上众多的小洋楼里有一栋很特别,它就是外籍教师云从龙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马识途负责,成都地下党主办的一份报纸报道的很多消息都是从这栋小洋楼里的收音机里收听到的。小洋楼的主...
  • 三去李庄:我们不曾遗忘 蒋少龙 2024年4月李庄板栗坳史语所门前留影(第二排左三系本文作者) 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李庄又太有名了。抗战时期,国际邮件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四个字,就可准确收到,因为在这里云集着当时中国最顶级的学...
  • 聆听三线往事 感悟三线真情 “好人好马上三线”一声令下,万千人民怀揣家国大义奔赴三线,投身祖国建设,筑牢祖国防线。寄情与此,扎根于此,守护于此,于时代大潮中奉献自己的火红青春。“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是幸福的一...
  • 盐亭老街 廖伦涛 站在涪江边,芦花又白了,一景一物都是诗。一阵秋风吹来,把心上的旧尘扫净。转过身去,再次怀念故乡远去的岁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的盐亭,十分的偏僻落后。特别是几个大山区的农民有三大难:运输难,治病难,嫁娶难。 农村穷,县...
  • 彭德怀与三线建设 王春才 导语:1965年,身经百战却又饱受屈辱的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在庐山会议被“罢官”“挂甲”6年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接受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委派他到西南任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任务,慨然加入三线建设的行列。彭德怀在三线...
  • 西昌有座知青博物馆 袁 征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好在人们可以借助博物馆穿越时空,回顾历史,启迪未来。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礼州镇新华村境内,坐落着一座“中国西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博物馆”,简称为“西昌知青博物馆”。 新华村地处...
  • 马识途对四川出版的深情 你们要多出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 何 建 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 3月28日晚,著名革命家、作家马识途去世。不久前,他刚刚度过自己的110岁生日。在生日这天,他曾写下一首自寿诗,其中写道:“壮岁同许孺子牛,老来自诩识途...
首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尾页 共984条信息/共99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