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改革开放40周年>详细内容
2023-07-14 23:56:39

【方志四川•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常光南 ‖ 坚持改革 不断前进—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

作者:常光南 来源:常光南《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 发布时间:2019-01-16 20:11: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常光南(1926.10—2017.07),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省广汉县委书记,后参与筹建德阳市并出任第一届德阳市人民政府市长。他以“敢为人先” 的理念,组织实施并成就了广汉县向阳公社摘牌、金鱼公社包产到组等一个又一个改革壮举。常光南撰写的《坚持改革 不断前进——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一文虽写于20年前,但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方志四川”特予以发布。

坚持改革 不断前进

——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

常光南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国家坚持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数事实说明,改革十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也是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是我们每个人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了的。

 过去的十年,我先后在广汉县和德阳市工作,亲自参加了改革的实践。对于改革,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改革必须要有气魄和胆略,敢于担风险,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开拓中奋进

 改革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扯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观念的变革,不可能在事先规划、设计得完美无缺的情况下展开,要勇于探索创新,果敢的迈出第一步。1978年秋,广汉在农村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带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1980年,广汉向阳乡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体制,大大推进了改革的历史进程。这一改革后来在全国推开,确立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新体制,并载入宪法。那进,一大二公的绳索已捆绑农民二十多年。广汉的这一举动,石破天惊,有人惊诧,有人怀疑,有人责难。在广汉县委、县府(现为市委、市府)的带领下,全市人民不被困难所吓倒,不为非议所动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为全省各地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2008年12月28日晚,“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评选活动”举行《30年,我们一起走过》颁奖典礼。时任广汉县委书记的常光南讲述当年向阳公社摘掉人民公社牌子经历(图片来自:四川在线)

二、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改革是一种创新,既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又不能事事依赖上级指示,只能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广汉在改革中,不唯书,不唯上,取诸家之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市委、市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放手让群众在实践中去创造最适合本地的经济发展路子,一经认准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他们不失时机地把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城市,各行各业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取得突破,使改革不断深入,终于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依托,乡镇企业为主体,商工农一体化,靠联合起飞的路子。

时任广汉县委书记的常光南在广汉中兴公社指导农业生产

三、改革要有一个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

德阳建市5年来,之所以在改革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首先是市委、市府的一班人思想解放,富有生气,敢想敢干,放得开,搞得活,有强烈的改革意识,能大胆积极地领导改革。只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改革事业,就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灵活变通,不怕冒风险,不当太平官。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市委、市府领导切实帮助解决。出现了问题,领导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支持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工作,千方百计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德阳市政府第一任市长常光南在办公室工作

四、改革要放权、让利和富民

我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尽快地富裕起来。因此在改革中,应该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处理好的关系。德阳建市后,陆续把有关权力下放给各县(市、区)和企业,允许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县(市、区)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凡牵涉到利益分配方面的问题,市上坚持实行摇蜂糖的政策,尽可能把利益留给县(市、区)和企业,涵养财源,积蓄经济发展后劲。此外,市上还采取许多措施,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使个人增加了收入。

德阳市长常光南检查食品企业生产

五、改革要不怕挫折和失败,要允许失误

改革,是要在没有人走过的荆棘丛中开拓出一条新路来,因此任何改革都是探索性的,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要是一切都万无一失才进行改革,就无异于取消改革。每个改革者都要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不要坐等别人送来的现成经验,敢于迈出实践的第一步。一项改革往往有利有弊,只要是利多弊少,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就应该坚持,同时在实践中尽量完善。失败了怎么办?总结经验,继续前进。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改革十年来,我们有成功的欢欣,也有一些问题上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有过焦虑和烦恼。但是,我们认定了一条,改革必须坚定不移,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视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诞生记》截屏

十年改革探索十年建设发展,成就是令人鼓舞的。我们可以明确地作出这样的结论:十年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走过的路子基本是正确的,对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今天,我们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就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形势和任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建设正处于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这对于夺取更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治理环境,整顿秩序是以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向为前提的,以此作为明后两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非意味着改革的方向变了,也不是改革的步子停止不前了,而这正是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我们要正确理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加改革的信心,同心同德,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不断前进,夺取改革和建设的新胜利。

                                198812

(本文原载《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201612月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德阳市委老干部局编)



来源:《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德阳市委老干部局编)


作者:常光南


来源: 常光南《富民为先 勇于改革—德阳市老领导常光南工作记忆辑录》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