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犹记儿时办年货‖吉怀康
犹记儿时办年货
吉怀康
红萝卜,蜜蜜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娃儿想吃肉,
老子没得钱!
这是旧时西充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一首童谣。
在我们儿时,腊月里挖萝卜,窖藏或晒萝卜干就已属于办年货的内容了。它们在整个春节的菜谱里都占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大年三十煮肉时加的一大锅红、白鲜萝卜或萝卜干,西充人叫“肉萝卜”,装在缸里,下饭时就热上一大碗,要吃到正月十几头。立春早的年份都快发酸了,还在吃,享受的就是那点油气。
杀年猪
以前粮食产量低,老百姓普遍贫穷,养家活口尚且困难,能养上一条肥猪,更是难上加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还有过“购留各半”的政策规定,所以杀年猪是非常重大的喜事。杀猪的家庭要将猪血、猪下水、零碎骨肉与红、白萝卜煮一大锅,分送左邻右舍,共享杀年猪的喜悦与欢乐——这在乡间被称作“喝刨汤”。要给至亲送“刀头”;要腌腊肉,留着今后一年甚至几年的肉食。而所谓的“肥猪”,也不是喂得像现在这样膘肥体壮,动辄二三百斤,也就百十来斤罢了。
杀年猪
烫血皮
用猪血加上面粉,调成浆糊状,像炕软面垯儿那样烙成薄薄的一大张一大张的血面饼,晾干后切成条状,就成了“血皮”。血皮是半成品食物,过年时可以加上菠菜之类的蔬菜烧汤,可以和挂面一起煮食,既方便又好吃。
炸酥肉 蒸糯米圆子
那些年头猪油、菜油都很有限,有棉籽油时还得用棉籽油来炸酥肉。因缺少糯米,所以糯米圆子一般都得加籼米。挼进腊肉颗粒、姜葱粒蒸食,味道特佳,又可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推汤圆
汤圆有两种做法。一是直接将糯米磨成干粉,调湿后拿来包汤圆。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单快捷,缺点是颗粒粗,不滋润。二是推“吊浆汤圆”,就是先将糯米经过浸泡再磨湿粉,将湿粉脱水到合适的干湿度保存起来,留待过年时食用。
推豆腐
一般春节期间有客人的家庭,都会想方设法推豆腐。待客时,能端上一大碗“白牛滚水”即水煮豆腐,或煎一盘“熊掌豆腐”,都是很体面的事情。经晾干、放在灶门前烟熏的干豆腐,封存在装有盐菜的倒覆坛里。食用时切成三角形,垫在其它烧腊下酒菜盘子底下,是西充人待客时下酒的必备佳肴。
打米豆腐
米豆腐为西充特有的食品。旧时,米豆腐可以算作西充最具地方特色、家家必备的年货了。打米豆腐较麻烦。先用草木灰泡水,澄清后拿来泡米,再将经碱水泡好的米磨成浆。然后将米浆熬干到接近固体状,这叫“打熟芡”。接下来则是将熟芡拍打成一块块一斤多重的纺锤形,最后架在灶上在碱水锅里猛火蒸熟。米豆腐是半成品,柔软放光,放在碱水里可保存较长时间,不干裂,不变质。它的食用方法既多又简单,最有代表性、最具地方风味的吃法,是米豆腐炒腊肉蒜苗或芹菜。这是大年三十团年时每家每户必上桌的主菜。米豆腐还可做各类臊子,做浇头。在买不起虾片的年代里,炸米豆腐片被称作“假虾片”,同样可作下酒之用。现在还流行米豆腐煮火锅、烫醪糟。
米豆腐
做挂面
背上麦子到挂面作坊去加工成干挂面,这也是西充人家家必备的年货。西充人大年初一习惯吃臊子面,初三开始拜年,礼品也少不了挂面。
煮醪糟
虽然从道理上说,年货是应该有醪糟的,“醪糟鸡蛋”是西充人待客的上品,但煮醪糟离不开糯米,又很考手艺,所以实际上年年煮醪糟的家庭并不多,而且一般都得加上籼米、红苕。
醪糟
炒瓜子 炒包谷泡 炒苕丝丝
这是特别为女性和小朋友准备的年节间享用的零食。瓜子包括南瓜子和葵瓜子,包谷泡儿也就是后来的爆玉米花。苕丝丝是把蒸熟的红苕切成条状晾干,再烘炒而成。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零食,从前同样是哪家哪户都得准备的年货。过年时大人、孩子兜里都揣着,不仅自己吃,遇到亲朋好友尤其是小朋友,那更是要大大方方抓出来送人的。同时,这些东西还可以拿来供客人下酒、喝茶、闲聊时食用。
还有些年货是需要到街上去置办的,比如线粉儿(现在都改名换姓叫“粉条”了)、带皮(现在也美其名曰“海带”了),也就是二三两,至多半斤而已,用一根谷草捆着,一甩一甩地带回家,是很拽的哟!糖以最便宜的红糖、砂糖为主,包汤圆需要,量也非常有限。一斤半斤高粱酒甚或苕干酒,对于劳累了一整年又喜欢抿上两口的人家,自是不可或缺的。没杀年猪的,能买上一两斤猪肉,那也就很知足了,弄根棕叶穿着,一涮一涮的,别说多来劲多神气!平时缺盐少茶的,也总得买点吧。还有对子、门神,像洗脸用的巴掌大的毛巾等等小杂货。
粉条
笔者之所以把这些都算着年货,是因为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要过年了才迫不得已买的,所以把它们作为年货也并不算错。
腊月二十几头,跟着母亲去赶场。熟人相见总是会问:“年办齐了没有?”另一方则客气地回答:“年在你那儿哟!”声调里充满了喜庆和欢乐。这时候,要是我手里也提着丰盛的年货,幸福和满足就温暖了心,洋溢于眉间。
而今不再办年货了,叫做“买年货”。一个字的改变,反映的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达、物质的充沛富足。在买年货的时候,老伴总还是喜欢带“土”字的农产品,如土鸡蛋、土鸭蛋、土鲫鱼、土猪肉等等。似乎缺少了这些土特产,年就失去了正宗的味道。
新的童谣《过年好》又唱到:
办年货,不怕烦,最好还是土特产。
土鸡鸭,土猪肉,豆腐还用胆水点。
刷米汤,贴门神,张灯笼,挂春联。
新衣新裤新鞋袜,大鱼大肉吃不完!
饭桌上,嘴巴甜,爸妈还要发压岁钱!
岁月飘零,过往难忘。偶然回首,难免感动、叹息!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吉怀康(特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曲学会会员。散文作品散见各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潇洒绽放》《热血苕乡》,主编《忠义西充》《苕国印象》等)
供图:蓬州闲士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