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犹记儿时办年货‖吉怀康

作者:吉怀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2-09 16:45:34 浏览次数:345 【字体:

犹记儿时办年货

吉怀康

红萝卜,蜜蜜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娃儿想吃肉,

老子没得钱!

这是旧时西充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一首童谣。

在我们儿时,腊月里挖萝卜,窖藏或晒萝卜干就已属于办年货的内容了。它们在整个春节的菜谱里都占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大年三十煮肉时加的一大锅红、白鲜萝卜或萝卜干,西充人叫“肉萝卜”,装在缸里,下饭时就热上一大碗,要吃到正月十几头。立春早的年份都快发酸了,还在吃,享受的就是那点油气。

杀年猪

以前粮食产量低,老百姓普遍贫穷,养家活口尚且困难,能养上一条肥猪,更是难上加难。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还有过“购留各半”的政策规定,所以杀年猪是非常重大的喜事。杀猪的家庭要将猪血、猪下水、零碎骨肉与红、白萝卜煮一大锅,分送左邻右舍,共享杀年猪的喜悦与欢乐——这在乡间被称作“喝刨汤”。要给至亲送“刀头”;要腌腊肉,留着今后一年甚至几年的肉食。而所谓的“肥猪”,也不是喂得像现在这样膘肥体壮,动辄二三百斤,也就百十来斤罢了。

杀年猪

烫血皮

用猪血加上面粉,调成浆糊状,像炕软面垯儿那样烙成薄薄的一大张一大张的血面饼,晾干后切成条状,就成了“血皮”。血皮是半成品食物,过年时可以加上菠菜之类的蔬菜烧汤,可以和挂面一起煮食,既方便又好吃。

炸酥肉 蒸糯米圆子

那些年头猪油、菜油都很有限,有棉籽油时还得用棉籽油来炸酥肉。因缺少糯米,所以糯米圆子一般都得加籼米。挼进腊肉颗粒、姜葱粒蒸食,味道特佳,又可存放,以备不时之需。

推汤圆

汤圆有两种做法。一是直接将糯米磨成干粉,调湿后拿来包汤圆。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单快捷,缺点是颗粒粗,不滋润。二是推“吊浆汤圆”,就是先将糯米经过浸泡再磨湿粉,将湿粉脱水到合适的干湿度保存起来,留待过年时食用。

推豆腐

一般春节期间有客人的家庭,都会想方设法推豆腐。待客时,能端上一大碗“白牛滚水”即水煮豆腐,或煎一盘“熊掌豆腐”,都是很体面的事情。经晾干、放在灶门前烟熏的干豆腐,封存在装有盐菜的倒覆坛里。食用时切成三角形,垫在其它烧腊下酒菜盘子底下,是西充人待客时下酒的必备佳肴。

打米豆腐

米豆腐为西充特有的食品。旧时,米豆腐可以算作西充最具地方特色、家家必备的年货了。打米豆腐较麻烦。先用草木灰泡水,澄清后拿来泡米,再将经碱水泡好的米磨成浆。然后将米浆熬干到接近固体状,这叫“打熟芡”。接下来则是将熟芡拍打成一块块一斤多重的纺锤形,最后架在灶上在碱水锅里猛火蒸熟。米豆腐是半成品,柔软放光,放在碱水里可保存较长时间,不干裂,不变质。它的食用方法既多又简单,最有代表性、最具地方风味的吃法,是米豆腐炒腊肉蒜苗或芹菜。这是大年三十团年时每家每户必上桌的主菜。米豆腐还可做各类臊子,做浇头。在买不起虾片的年代里,炸米豆腐片被称作“假虾片”,同样可作下酒之用。现在还流行米豆腐煮火锅、烫醪糟。

米豆腐

做挂面

背上麦子到挂面作坊去加工成干挂面,这也是西充人家家必备的年货。西充人大年初一习惯吃臊子面,初三开始拜年,礼品也少不了挂面。

煮醪糟

虽然从道理上说,年货是应该有醪糟的,“醪糟鸡蛋”是西充人待客的上品,但煮醪糟离不开糯米,又很考手艺,所以实际上年年煮醪糟的家庭并不多,而且一般都得加上籼米、红苕。

醪糟

炒瓜子 炒包谷泡 炒苕丝丝

这是特别为女性和小朋友准备的年节间享用的零食。瓜子包括南瓜子和葵瓜子,包谷泡儿也就是后来的爆玉米花。苕丝丝是把蒸熟的红苕切成条状晾干,再烘炒而成。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零食,从前同样是哪家哪户都得准备的年货。过年时大人、孩子兜里都揣着,不仅自己吃,遇到亲朋好友尤其是小朋友,那更是要大大方方抓出来送人的。同时,这些东西还可以拿来供客人下酒、喝茶、闲聊时食用。

还有些年货是需要到街上去置办的,比如线粉儿(现在都改名换姓叫“粉条”了)、带皮(现在也美其名曰“海带”了),也就是二三两,至多半斤而已,用一根谷草捆着,一甩一甩地带回家,是很拽的哟!糖以最便宜的红糖、砂糖为主,包汤圆需要,量也非常有限。一斤半斤高粱酒甚或苕干酒,对于劳累了一整年又喜欢抿上两口的人家,自是不可或缺的。没杀年猪的,能买上一两斤猪肉,那也就很知足了,弄根棕叶穿着,一涮一涮的,别说多来劲多神气!平时缺盐少茶的,也总得买点吧。还有对子、门神,像洗脸用的巴掌大的毛巾等等小杂货。

粉条

笔者之所以把这些都算着年货,是因为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要过年了才迫不得已买的,所以把它们作为年货也并不算错。

腊月二十几头,跟着母亲去赶场。熟人相见总是会问:“年办齐了没有?”另一方则客气地回答:“年在你那儿哟!”声调里充满了喜庆和欢乐。这时候,要是我手里也提着丰盛的年货,幸福和满足就温暖了心,洋溢于眉间。

而今不再办年货了,叫做“买年货”。一个字的改变,反映的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达、物质的充沛富足。在买年货的时候,老伴总还是喜欢带“土”字的农产品,如土鸡蛋、土鸭蛋、土鲫鱼、土猪肉等等。似乎缺少了这些土特产,年就失去了正宗的味道。

新的童谣《过年好》又唱到:

办年货,不怕烦,最好还是土特产。

土鸡鸭,土猪肉,豆腐还用胆水点。

刷米汤,贴门神,张灯笼,挂春联。

新衣新裤新鞋袜,大鱼大肉吃不完!

饭桌上,嘴巴甜,爸妈还要发压岁钱!

岁月飘零,过往难忘。偶然回首,难免感动、叹息!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吉怀康(特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曲学会会员。散文作品散见各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潇洒绽放》《热血苕乡》,主编《忠义西充》《苕国印象》等)

供图:蓬州闲士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