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从木船到大桥 渡江方式大变迁
从木船到大桥 渡江方式大变迁
何春梅
我的家乡在江南镇。江南镇是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一个江边小镇。金沙江、岷江在宜宾汇合成为万里长江,首经南溪,滚滚东流,故称“万里长江第一县”,拥有1500多年的建城史和长江上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古城门。孕育了五粮液鼻祖邓子均,革命先驱孙炳文,兵工泰斗、统战功臣刘鼎,书法名家“字妖”包弼臣等历史文化名人;开国元勋朱德元帅也曾在南溪生活7年之久。
南溪古街纤夫雕塑
对于生活在长江边上的家乡人而言,平安快捷的出行方式,有助于提高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影响着家乡人民的幸福指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进出行方式,打破了“隔河一千里”的交通瓶颈。
父辈的记忆 拉纤行船的艰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沿江而居的人们,木船是他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木船,靠的是人工推桡、拉纤。拉纤的真实情形完全不同于流行歌曲《纤夫的爱》中的浪漫喜悦,而是承载着数代人的艰辛历程。
听父辈们讲,拉纤是一件痛苦的差事,顺流放,逆水拉,一人掌舵,二人推桡,多人拉纤,岸上拉纤的大约6—10人不等。木船可以装货,也可以载客,每次出行,经常是旅客惊心,船工提心吊胆,风险极大。从我的老家码头到南溪城区是逆流而上,先要拉纤,几个精壮的男子,肩膀上稳稳地挂着粗厚的纤绳,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纤绳的一端需要系上很宽的厚实的布。他们沿着河边吃力上行,身体往前倾侧,几乎与地面形成30—45度。他们沿着江边石壁,走过荆棘杂草,淌过水坑淤泥,任凭风吹雨打,号子声声在河岸上响起,他们用坚定的步伐丈量着家与城市的距离。汉子们把木船拉到南溪城区斜对面的江南丁丁石码头,靠岸后纤夫全部上船排列好,准备开始“抛河”,让木船顺江而下,由掌舵的船工把控方向,借助江水的冲击力,准确地到达城区的大南门码头。俗语道:船装千金,掌舵一人,充分体现了掌舵人的重要性。此时,舵工、桡工要步调一致,齐心协力,稍一疏忽,便会造成木船“打张”(木船被冲入长江正流),甚至顺流而下,偏离目的地。听父亲讲,生产队每安排一次进城,拉纤的人员都会有调整,出行的时间有时是一天,早出晚归;有时候要在城区住上一夜,第二天早晨才回去。路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短途水运都如此艰险,长途水运的艰险自不待言。这样的拉纤出行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拉纤成为父辈们苦难时代的缩影。
拉纤行船的历史由来已久,现在,拉纤行船的场景不再有,但是纤夫古栈道依然存在。2009年,宜宾市文物考古人员在江安麻衣坝王爷庙的峭壁下,发现了一条有千年历史的纤夫古栈道,紧靠江边,全长约2公里多,均建在临江的悬崖绝壁上。古栈道建在石壁间,宽约50厘米,仅能容一人通过。在悬崖间逶迤而行,这就是当年纤夫们唱着船工号子拉船的路径。沿途分布的精美石刻、铭文多达10余处,尚能辨清的有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长江发大水的记载等,极具文物考古价值。
求学的历程 铁船往返的危险
到了80年代,铁船代替了木船,机器代替了纤夫,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家乡的机动铁船有短途的,可以到达江安南溪城区;也有长途的,可达宜宾泸州。铁船装人载货都比较多,船舱里左右各一竖排长凳,船舱中间横放着许多长长的木条凳,乘客们稳稳地坐在船舱里,悠闲地闲聊,小孩们欢快地嬉戏,声音超过轰隆隆的机器声。南溪城区以前有五个水运码头:由西到东依次是西门码头、广福门码头、大南门码头、皇东门码头和东门码头。其中最热闹的要数大南门码头,它背靠长江边上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城楼城墙“文明门”。面对6台62级石梯,人们必须要有极好的体力,才能将货物运送上去,之后便出现了专门以搬运为生的“挑夫”“棒棒军”等人群。
“文明门”
6年的中学时光,逆流而上到城区求学,顺流而下回江南老家,每次乘船都是一次青春年少的欢快旅程。不曾忘记,几个小伙伴相约到沙嘴上(老家的码头)等候,排排坐在江边大石头上,任由江水轻吻着小脚丫,远望对岸的群山、茂密的竹林、江面飞过的水鸟,回想着学校的点滴,陶醉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站立船头,任河风吹乱头发,那两岸的美景便一遍遍镌刻在我的脑海里,荡涤在我的心里。江水碧绿,船儿前行时泛起的水花洁白无瑕。春暖花开,两岸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镶嵌在油绿的麦田中,黄绿相间的巨型横幅让你细细品味,两岸的连山与竹林也渐渐从船的两侧退去。不时,白色的水鸟盘旋在船头,便又轻捷地滑翔到远方,不觉吟诵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然而,如果遇到起雾天气,船会停航,即“封渡”,即便是到了城区对面的江南码头,也只能“望江兴叹”了,等到大雾消逝,铁船过江到岸,集市上的人都快要散了,大伙的瓜果蔬菜便不好卖,只能折价处理,失望而归了。更恐怖的是每年夏天涨水季节,水流湍急,铁船逆流而上,既缓慢又惊险。每次当铁船开到南溪城区东边的九龙滩(地名)时,那里地势险要,乱石交错,铁船要铆足劲才能冲上去,所有的乘客都会屏住呼吸,心里默念平安。记得我上初三那年的一个夏天,船艰难地冲上九龙滩之后却又被湍急的江水冲下去,并且碰撞到江边的大石头上,船身左右摇晃,船舱里的人都被吓得哭天喊地,幸好船长经验丰富,及时稳住船身,才避免了一场事故。
但是,江水无情,长江上铁船事故偶有发生,那些都是血的教训,给人们带来恐惧。1998年7月12日,南溪临近的江安县发生特大沉船事故,死亡5人,下落不明88人;2013年5月2日,“川南溪客”客轮从宜宾市长宁县出发,途经江安县,将前往南溪区广福门。铁船行至江安县与南溪交界的大石盘水域时,与一艘运砂船发生碰撞,导致船上16人全部落水,造成6名乘客溺亡的悲剧。从此,从老家到城区就再也没有铁船运客了。
南溪仙源长江大桥开通仪式 新起点
后来,随着振兴乡村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家乡人民修建了沿江公路,摩托车、面包车和私家车也逐渐多起来,极大地缩短进城的时间和距离。但是从老家到南溪城区,依然要坐车到城区对面的江南码头,再坐横渡船,依然要受起雾封渡和载客人数的限制;要么绕道江安城区,经过江安长江大桥,再到南溪城区,历时约2个小时。
白天要进城尚可以,到了夜晚有突发情况比如生病,那就没辙了。只能先乘车到码头,然后坐船,且不说费用的问题,夜间行船的危险系数极大。记得2011年端午节前的一个深夜,住在城区的我接到老家村主任的电话,我的父亲在老家突发疾病大出血,情况危急,邻居们帮忙呼叫120救护车。因为南溪城区的车无法过河,就只能让江安县的救护车来接,在村主任的全程陪同护送下,父亲被及时送到医院。而几乎同时,我们一家人开着车,一路狂奔,奔向江安县人民医院。夜阑人静,我们的车与120救护车隔江并行,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路边的风景模糊了我的双眼,“可望而不可及”的急切煎熬覆盖了镇静和理智,我不禁一路嚎啕大哭。后来父亲因抢救不算太晚,侥幸存活了下来。每当回想起那晚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却始终铭记乡亲邻里对家人的帮助,铭记危难时刻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安全快速的过江方式是所有家乡人的梦想,对跨江大桥的渴盼已经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时代的变迁 双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2012年12月26日,南溪长江大桥通车啦,它是万里长江起点上的第一座现代化特大型悬索桥梁,其主跨跨度及规模在四川省内位居第一,被誉为“蜀中第一跨”;是成渝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宜泸段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实现了南溪高速公路零公里的突破,解决了南溪到周边城市的出行问题,到邻近的江安县的车程则由1个小时缩短到15分钟,到宜宾、泸州、成都、重庆都更为方便快捷。周末闲暇时,家人朋友驾车出行,快捷且方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能尽情地奔赴“诗和远方”。
7年之后,梦想再次升级。2019年1月30日,总投资6.5亿元历经3年多建设,南溪仙源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43万南溪人民千年摆渡的过江历史。自2013年以来,四川省已累计建成渡口改桥梁900余座,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此桥是我省首个渡改桥PPP模式的项目,被列入国家规划的长江干线新建过江通道重点项目,实现了江南镇和南溪城区两岸居民安全出行,并成为两岸省道路网连接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大增强了周边城市经济联系,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开启了南溪跨江布局、南向发展新篇章。大桥通车后,以往2个小时的过江车程缩短到5分钟,实现当地民众出行效率的大幅提升、出行成本的大幅减少。
远看南溪仙源长江大桥
双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仙源长江大桥通车那天,上万名长江两岸南溪群众蜂拥“踩桥”,欢呼再也不用“看江过日子”了。新桥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新桥上,锣鼓喧天,金狮舞动,百姓欢呼雀跃。南溪城区至江南的16路公交车的运行,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群众。江南镇的瓜果菜蔬分分钟被送到城区,江南镇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新农村建设特色彰显。
现在,父母仍然居住在江南老家,经营着家中的小片果园。我们随时可以驾车回家看望家人,20分钟的车程,简直是太快太美太惬意。回老家时带去关爱孝心,回城区小家时带回有机蔬菜水果,小日子过得美美的。
蓝天白云之下,蓝白相间的仙源长江大桥和红白相间的南溪长江大桥遥相辉映,美不胜收。现在,仙源长江大桥也是市民休闲观景的好去处,夜幕降临时候,彩灯初上,散步的人们络绎不绝,或交谈甚欢,或驻足看景,和着滚滚的江水,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桥下的江水滚滚东去,年复一年,默默地见证着家乡的新变化,抒写着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宜宾市南溪区第三中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