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集 西道孔子——扬雄(下)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41集
西道孔子——扬雄(下)
总图 (1)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41集-西道孔子——扬雄(下)
扬雄在京师度过了30年的宦游生涯,汉成帝时期,他是黄门侍郎,以文赋蜚声京华;后来经历了汉哀帝、平帝时期,直到王莽时期,才做了个秩比二千石的中散大夫。扬雄始终没有进入核心政治圈,他也自甘淡泊,不慕荣利,埋头于作赋、著述之中。也正是有这种守一份清明,潜心治学的态度,他终成一代大儒。今天的《四川历史名人故事》就带大家了解赋之外,扬雄的学术研究成就。
汉成帝末年,扬雄逐渐发现赋的反讽功能有限,意识到“赋劝而不止”,“辍不复为”。不再作赋的扬雄,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对《易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研究与解释中。
汉哀帝时期,是扬雄创作上的高产期。当时,有外戚丁氏、傅氏,以及得宠的臣子董贤,他们相继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一些趋炎附势之徒选择依附他们,大多平步青云。扬雄不屑同流合污,不愿卷入外戚专权的斗争中去,于是转向研究天文历法。
扬雄依据汉代“浑天说”的理论以及《太初历》的成就,并模仿《周易》的卦、爻、辞、象、变、占等原理,创作出《太玄》一书。他驳斥了所谓的神学和谶纬之学,将“玄”视为宇宙的本源,强调正确认识自然的必要性,创造了一种新的模拟天道人事运动变化规律的哲学,也就是“玄学”。
《太玄》写成后,由于思维独特,文字艰深,“观之者难知,学之者难成”。但也有有识之士称赞他与圣人同功。大儒司马光就曾比喻说,如果《周易》是天,《太玄》就是升天的阶梯。
继《太玄》之后,扬雄又写了《法言》一书。《太玄》探讨宇宙万物及天人关系,《法言》则探讨政治伦理等人生问题。《法言》共13篇,采用语录体,模仿《论语》的形式。《法言》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例如他主张“人性善恶混”,认为人性是善恶相混的,要修身以正自身;希望人们在学习之后去实践,做到知行合一等。这些儒家理论更为“入世”,在“独尊儒术”后的汉代更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班固说:“自雄之没至今40余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
《太玄》和《法言》,让我们看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在扬雄身上实现了神奇的共存。两部著作的完成,也创建了一个严谨而精细的哲学体系,扬雄因此完成了从文学家到哲学家的转变。
按照汉朝的制度,各郡和各诸侯每年都要派使者进京汇报工作,将全年人口、钱粮、治安等情况上报朝廷,这被称为“上计”。另外,臣服汉朝的四方少数民族酋长,每年也要派使者到长安纳贡或朝见天子,称“朝聘”或“朝觐”。“上计”或“朝觐”的使臣(使者)来自全国各地,说着不同的方言。每逢“上计”或“朝觐”时,扬雄便会去拜访各地使者,向他们询问“异语”,并把这些“殊方异语”进行记录整理。这个现在叫做“方言调查”的工作,扬雄持续进行了27年,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方言研究专著——《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代简称《方言》。《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著作,不仅保存了汉代方言资料,而且在语言发展规律和方言性质上给后人极大启发,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另外在文字学上,扬雄还模仿《苍颉》著有《训纂篇》,是“小学(即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王莾新朝天凤五年(公元18年),71岁的扬雄病逝于长安。因为一生贫穷,他的挚友桓谭等人凑钱为之发丧。
尽管故人已逝,但青名留史。综观扬雄一生,以圣人之业自任,“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是一位“忧道不忧贫”的君子。汉代人认为,扬雄是西汉两百年中最杰出的人才,道德和学问可以和孔子媲美,称他为“西道孔子”;晋朝人认为,他堪与先秦诸子比肩,称他为“扬子”;现代人以他的学术成就涉及的领域众多,说他是“百科全书式人才”。他著述丰富,成就杰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成都的洗墨池和墨池书院,郫都区的扬雄墓,绵阳的子云亭,无不显示出后世对这位西汉儒学大家的敬仰之情。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41集-西道孔子——扬雄(下)
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您还可上方二维码”
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文案编辑:兰馨 录音制作:葵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