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2-10-10 11:56:06

【红色记忆】雪山魂——记老红军冯元庭的夹金山情怀(五)‖杨宓

作者:杨 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9-28 20:48:40 浏览次数:478 【字体:

位于宝兴县的《雪山丰碑》雕塑(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雪山魂

——记老红军冯元庭的夹金山情怀(五)

杨 宓

建立新中国 转战大江南北

冯元庭随北上部队翻雪山过草地,到达了陕西。

1937年8月,他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全旅约5700人。陈赓任旅长,陈再道任副旅长(后为许世友),冯元庭为该旅所辖772团副连长,开启了对日的八年作战。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由于表现突出还立功受奖。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冯元庭所在部队归属在18兵团62军下属的185师。185师有3个团,即553团、554团和555团。554团后整编为工程兵10团,即现在的雷锋团。剑锋所指,大军所向披靡。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贺龙率18兵团入川,第62军所属三个师参加了解放四川的成都战役。1950年2月,62军奉命组建西康军区及西昌、雅安、康定、昌都等军分区,军长刘忠带领官兵挥师进军西康,冯元庭所在的555团是进军西康雅安的先锋团。西康解放后,555团担任建立雅安新政权的任务,大部人员地方化,冯元庭由此下到了地方。

冯元庭从枪林弹雨中走来,无论是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都出生入死、英勇无敌,让敌人闻风丧胆;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浑身伤痕累累,十多次立功受奖。在他老年后,一次因摔伤骨折做手术,划开皮肉后都顺带取出一块弹片。那弹片是在攻打太原时留下的。

太原为山西省省会,地势易守难攻。阎锡山集团经过长期经营,修筑种类繁多的外围据点、纵深阵地和城防工事,给我军的攻击带来极大困难。冯元庭的555团担任主攻太原东山9号碉堡任务。太原东山地势高,能俯瞰整个市区,这里的碉堡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碉堡,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置,大多数碉堡呈三角之势,能攻能防,碉堡与碉堡之间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是一个碉堡群。

在进攻的战斗中,敌人的子弹密集地射下,炮弹不时在冲锋的路上爆炸。作为连长的冯元庭和战友们弓腰顶着铺盖冲锋,他的腿上和背上几处被弹片击中。“飕飕的子弹在我背上飞过,不少战友在我身边倒下,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必须拿下阵地。”20多年后,他给孙女讲述时,仍能让人感受到当时战斗的惨烈。太原战役前后经历两个阶段,历时6个多月,我军伤亡1.5万人,毙伤俘敌13.5万余人。

冯元庭的另一个兄弟冯安庭,牺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夕。他每每想起在他的影响下参加红军的两个牺牲的兄弟,都会凝望着远方,陷入一种深切的悲痛与思念之中。

三上夹金山 缅怀牺牲战友

当冯元庭再次登上夹金山时,已是中共宝兴县委书记、县长。组织安排他时,有两个县的考虑,在征求他意见时,他选择了偏远的条件更为艰苦、当时连公路都不通的宝兴县。夹金山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难以割舍的情感。

在宝兴县,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再上夹金山。

那是初夏的一天,夹金山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野花。冯元庭这位曾两上夹金山的老红军,感慨万千,心情也极为复杂和沉重。他沿着当年行走的路线,朝上攀爬。县上的随从人员要搀扶他,他拒绝了,独自走在前面。他走走停停,时而摸摸岩石,时而看看路边的大树,时而露出会心的笑容,时而双眼浸满了泪水。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年两次翻越夹金山时的情景,那长征时的峥嵘岁月。当他登上山顶,俯瞰山下时,禁不住大声喊道:“牺牲的战友们,我回来看你们了,蒋介石被打倒了,我们为之奋斗要建立的红色政权成立了!”他的喊声在山谷久久回荡,跟他在一起的两位随行人员无不动容。

他还特意来到杨有德牺牲之地一块大岩石下,久久停留,眼前浮现出杨有德临终时躺在他的怀里,要他回去告诉他的父母他偷跑出来是参加红军的情形。冯元庭动情道:“牛娃子,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会回去看望他们的。”

在硗碛,冯元庭寻找当年的那位藏族向导马红照,得知当年他因给红军带路,又参与掩埋牺牲的红军遗体,被反动派杀害了。他看望慰问了其家属,马红照的儿子拿出那盏马灯,说他阿爸生前要他们一定保管好。睹物思人,冯元庭深深怀念那位曾给他们带路的马红照。

宝兴县硗碛乡毛泽东、朱德长征旧居(杨树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牺牲的不少红军战士的遗体,被硗碛藏寨的藏族同胞,冒着生命危险自发组织起来抬回,集中安葬于南侧的山坡上。为便于今后祭奠,藏族同胞特地在英烈坟旁种了一棵松树。如今树干高大苍劲、枝繁叶茂地向四周伸展着,状如华盖,当地人把他称为“红军伞”。有山风吹来簌簌着声,像在为世人诉说当年的红军故事,也像在为长眠于此的红军唱诵祈祷。

这一年,冯元庭终于回到阔别近20年的家乡苍溪,见到了已改嫁的妻子肖世芬和已成家的儿子冯永和。以前他也曾打听过家乡亲人的情况,可战争年代南征北战,居无定所,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改嫁的妻子看到他,没有重逢的喜悦,心生的是一股怨气和委屈,随后嚎啕大哭起来。她有太多的痛苦和思念,有太多的委屈和压抑无法宣泄,甚至无法述说。在他参加红军走后,她被还乡团几次严刑拷打,眼也被打瞎,被逼无奈带着尚且年幼的儿女改嫁他人,过着极贫的生活,女儿随后也不幸去世。他理解她的心情,也十分愧对妻子和儿女。

他自己的父亲已离世,在世时他父亲从辗转的消息中得知,他在攻打剑门关时牺牲了,每年清明都给他和另二个参加红军的儿子烧纸钱,因为那在全国解放前夕牺牲的兄弟也是音讯全无。作为父亲认为三个儿子都牺牲时,内心是何等的悲伤和清苦,晚年的景象可想而知。冯元庭觉得对不起老人,泪流满面长跪在父亲的坟前久久不起。

在苍溪,他还走访了多名牺牲的老红军家属,见到了牛娃子杨有德的父母,告知了牛娃子牺牲时的情形。得知儿子的消息,牛娃子的父母老泪纵横。他安慰了两位老人,留下一些钱。

随后,他来到当年红军强渡嘉陵江的鸳溪渡口,凝视着滔滔的江水,他在江边坐了整整一个下午。苍溪是革命老区、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当年全县28万余人中有3万多人参加红军,牺牲了2.5万多人。

冯元庭后来的妻子叫袁凤英,河南济源县人,是他在华北抗战时期认识的。那时袁凤英是支援前线八路军、运送物资的青年突击队员,是一个勇敢而善良的妇女。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 宓

音频制作: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

文字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