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四川》第38集:酒俗(下) 想要喝酒喝的爽,就得入乡随个俗~|川酒13
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然后一起去东京和巴黎~
其实我特别喜欢迈阿密
和有黑人的洛杉矶
怎么办,最近又想请假去旅行了…
你不用请假,也可以去旅行啊
真的吗?有什么好办法?赶紧告诉我
那就是…在朋友圈旅行吧!
现如今,旅行这件事儿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了。翻开朋友圈,各种旅行照花式拉仇恨,大家不是在景点,就是在去景点的路上,感觉就我最苦逼,还在工作。
自从之前那位在辞职信上写下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老师爆红网络之后,“裸辞”“环游世界”“追求自由”,几乎成了年轻群体的flag,诗和远方也变成了许多人的人生追求。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确很帅,但同样,许多人也因为只顾着拍照打卡,却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在旅行中造成了尴尬。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独特、悠久的文化和习俗,尤其是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单是说喝酒,喝什么、怎么喝,就有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节目,我们带着你一起去感受一下不同民族不同的喝酒风俗 ,让你了解一下,跟少数民族同胞喝酒,有多嗨~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四川地理环境多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其中5000人以上的就有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等14个少数民族。
从古至今,少数民族同胞耕种、收获、酿酒、喝酒,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喝酒习惯,今天,我们挑选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是第一个——唱酒歌 !
所谓酒歌,就是在酒席上劝酒、助兴、抒情时所唱的歌曲 。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不管是亲朋聚会,谈情说爱,还是大小节日,都要载歌载舞,而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唱酒歌就是一种开场助兴的活动,大家轮流开唱,一人一首或者是一人一句,等气氛活跃了,就可以开怀畅饮了。
但要是来了客人,那唱酒歌就要复杂多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为了向客人表示尊敬和欢迎,主人们会端起酒杯,以歌声来敬酒、劝酒、往往还一边唱一边跳,把酒席上的气氛搞得十分热烈。
除了主人一个人独唱,有的时候唱酒歌还会更加隆重,需要几个人一起完成,就像一个小型团队一样,有负责演奏乐器的,有负责唱酒歌的,还有端着酒壶,负责给客人倒酒的,就连给客人递酒,也有专门的人员。
在唱酒歌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由一个主唱,几个合唱,来带动酒桌上的气氛,在他们唱歌的同时,负责倒酒的人往酒杯里斟满美酒,接着负责递酒的人把酒杯递给客人,要是客人不接过酒杯,唱歌和演奏就不会停止,直到客人把杯子里的美酒一饮而尽,唱酒歌才算告一段落。
为了让客人们放下矜持,融入喝酒的氛围,少数民族在创作酒歌的时候可是花了不少心思,有的酒歌经过了千百年的流传,反复修改,有的则是根据当时的现场情况,即兴创作出来的。
虽然是即兴创作,但是酒歌的唱词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性,不但会运用到例如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还会采用像什么借景抒情、前后照应这些表现手法。内容大多是赞美生活、介绍礼仪规范或者是讲述一些神话传说。
虽然四川地区的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这种“唱酒歌”的民俗。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民族酒歌的曲调都各有特色。
比如四川甘孜藏族地区的酒歌就是舞曲性的酒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非常适合跳舞,因此唱这种酒歌的时候通常还伴随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而苗族和彝族的酒歌大多是山歌性的酒歌,音调更加悠扬清朗。
酒歌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的特点,而且把民间艺术和酒文化完美融为一体,直到现在,依旧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承。想要说走就走的你,可以考虑去感受一下哦。
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种独特的酒俗,就是“喝砸酒”,它其实不仅局限于四川,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都比较流行,这种习俗涉及到藏族、土家族、羌族、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什么是咂酒呢?咂就是我们四川话里面“咂嘴巴”那个咂,就是把司马光砸缸的那个砸,偏旁部首从石头的石,改成口字。咂酒就是把青稞、小麦、大麦、玉米煮熟后,加入酒曲放进酒坛内,经过长久存储发酵而成,它的口感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营养丰富,深受酒客们的喜爱。因为喝的时候嘴里会发出“咂……咂”的声音,所以就有了“咂酒”这个名字。
为什么喝这种酒的时候会发出“咂…咂”这种奇怪的声音呢?因为砸酒的喝法非常独特,人们将酒坛打开以后,不能马上喝,而是先要往里面加开水,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往酒坛里插上几根长竹管,拿着各自的竹管往外吮吸,因为是吸嘛,就会发出“咂……咂”的声音。所以这种酒就叫做咂酒了。
喝咂酒的过程中,一边喝还要一边继续添加开水,直到最后酒坛里的酒完全变成了白开水为止。喝完之后人们还要将剩下的酒渣吃掉,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
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族同胞非常看重喝咂酒,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羌族新年的时候,都要举行开坛,也就是开酒坛的仪式。
开坛仪式上,先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打开酒坛,点出几滴咂酒洒向四方,表示敬天地、敬祖先。紧接着,这位老人念起开坛词,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赞颂,或者是向客人表达谢意和祝愿。
开坛仪式结束后,致辞的老人要第一个品尝咂酒,他吸完第一口酒以后,才按照年龄长幼依次开始喝。
在羌族人民之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喝咂酒的歌谣,现代还有一首《咂酒飘香》的歌词,里面这么写道:羌笛悠悠情谣,羊皮鼓敲上云霄,端起红碗咂酒相邀,喜鹊枝头迎客到。
这首充满欢乐氛围的歌词,再现了羌族同胞欢庆新年,畅饮咂酒的情形,喝咂酒不仅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这种别具一格的习俗也成为了羌族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了一边唱歌跳舞一边儿喝酒,大家围坐在一起喝一坛酒,在川西地区,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喝酒习惯,那就是喝转转酒,它流行于彝族地区,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喝酒风俗。
什么是转转酒呢?一般是一帮人围坐成一个圈儿,圈的中间是一个酒壶和一个土碗,大家把酒壶里的酒倒进碗里,一起共用土碗来喝酒,一个人喝完传给下一个人。土碗在大家的手里,转过来转过去,所以这种喝酒的方式就叫做喝“转转酒”了。
除了在酒具上不讲究,大家一起共用一个酒杯或者一个土碗来喝酒,喝转转酒也没有固定的地点。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管是在田地里还是山路边或者街道集市,经常都可以看到三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喝转转酒。
喝“转转酒”这个习俗,来自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中,住着汉人、藏人和彝人三个结拜兄弟,有一天,三弟彝人请两位兄长吃饭,吃过饭之后,三个人挤在一起,睡着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早,三个人都被一股浓郁的香气唤醒了,他们发现,原来昨天晚上吃剩下的米饭都变成了香味浓郁的米酒,大家都把这份美酒看作是上天的奖励,三兄弟你推给我,我让给你,都想把酒留给对方喝,于是从早转到晚,酒也没喝完。
这时,神灵出现了,告诉他们,只要辛勤劳动,酒喝完后,还会有新的酒涌现出来,于是,三个人高兴地就传递着大口喝了起来,一直喝到酩酊大醉。
不管传说是否真实,“转转酒”都体现了少数民族同胞“共饮一杯酒”的兄弟情深和坦荡豪爽,它与唱酒歌、喝咂酒一样,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质朴率真性格特点的真实再现。
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酒风酒俗,它们合一起,造就了中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听完了今天的节目,下次出去旅行的时候,记得入乡随俗,好好体验一把哦。
每一种酒俗都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凝结,在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除了有各种不同的酒风酒俗,还有许许多多关于酒的神话传说。
他们或是父辈祖辈口口相传的故事,或是书本上有案可查的历史,它们将告诉你,原来酒,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东西。
《舌尖上的四川》,下一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川酒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喜马拉雅FM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主播:荣红红 邱 博
审稿:牛 淼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