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酒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3-01-20 10:20:11

《舌尖上的四川》第37集:酒俗(上)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喝酒习惯|川酒12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7-09 10:59:41 浏览次数:1387 【字体:

请点击此处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早年,哦不对不对,我是想说,中秋节还要两个多月才来,未来这60多天,我们都没有节假日了。

所以就像很多网友说的,咱们得特别感谢屈原大大,不然我们就要从五一一直上班,上到中秋,中间就没有端午节了。

说起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佳节,不知道你发现了吗?我们中国人过这些节日的时候,总是充满了仪式感,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还要逛灯会。

除了吃和玩,当然也少不了喝酒,不同的节日要喝不同的酒,不同的人生节点,也要有不同的喝酒方式,这些充满了仪式感的讲究,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中国人喝酒的风俗。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小编认为写得很好——“只有仪式感,才能让你放大每一种情绪,让缱绻在岁月中的日常琐碎,变成充满感动的细水长流。”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我们中国人喝酒的风俗,看看这些酒风酒俗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从仪式变成了习惯,细水长流,滋养着中国人不同的情绪。

今年的中秋节是阳历9月13号,和往年一样,到时候各式各样的月饼肯定又会出现在各家各户的餐桌上。

除了吃月饼以外,中秋节一边赏月,一边喝酒也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五代十国有一本书叫做《天宝遗事》,说是唐天宝年间,玄宗皇帝在宫中举办中秋节宴会,他命人熄灭灯烛,和文武百官一起,对月饮酒,好不自在。

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把农历八月十五正式确定为中秋节,这一天就更热闹了。

有一本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叫做《东京梦华录》,书里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意思是,中秋节这一天,有钱人家登上自己的楼台,百姓们则争先恐后跑去酒楼,都要一边赏月一边喝酒,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既然中秋节对月饮酒这么盛行,那喝什么酒,肯定也大有讲究。

农历八月,金桂飘香,人们顺应节气,在酿酒的过程中加入桂花,这样酿出来的酒,酸甜可口,颜色呈淡淡的琥珀色,同时还带着一种桂花的香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桂花酒了。

历朝历代跟桂花酒有关的诗句很多,可能你比较熟悉的还是毛主席的那句:“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桂花本来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喝桂花酒,寓意家庭甜蜜,富贵吉祥,子孙昌盛。可以说是“味美意更浓”。

听完了小编的介绍,今年中秋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来一杯香甜的桂花酒了呢?

要说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那肯定是除夕了,全家团聚,辞旧迎新,就算平时不怎么喝酒,这个时候,多少也要喝上几杯。

古代人过年当然也要喝酒,而且还要喝一种特别的酒,这种酒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它叫做“屠苏酒”。王安石写的那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提到的屠苏指的就是它,那么,屠苏酒是一种什么酒呢?

屠,是屠夫、屠宰的屠,意思是切割;苏是苏东坡的苏,指的是紫苏,一种药草,“屠苏酒”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用砍下的药草泡成的酒”。

相传,屠苏酒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发明的,后来经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力推广,流传开来。

据说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乡亲们一包草药,让大家用来泡酒,到了除夕那天再喝掉,可以预防瘟疫。后来这种方法广为流传,过年时全家一起喝屠苏酒,也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除了名字特别,古人喝屠苏酒的方法也很独特。一般情况下全家人一起喝酒,都是年纪大的先喝,尊敬长者嘛,但是喝屠苏酒却正好相反,通常是一家人围坐,年纪小的先喝,年纪大的后喝,每个人都只喝一点。

为什么要这样呢?古人的解释是“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意思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生命又少了一岁,所以拖一点时间再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因为跟身体健康有关,过年喝屠苏酒的习惯一直在民间盛行,但是到了清代中后期之后,这种风俗慢慢衰减,到了现代,屠苏酒更是早已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后来就不喝屠苏酒了呢?

其实啊,这是因为古代医疗条件比较差,而屠苏酒的原材料中含有白芷、大黄等中草药,这些药材可以发挥一定的御寒效果,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已经不需要喝屠苏酒来养身保健了,它自然也就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除了中秋节喝桂花酒,过年喝屠苏酒,古人在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在中国传统医学里,雄黄酒有驱妖避邪、杀虫解毒的功效,所以有句俗语叫作“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但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热以后就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所以雄黄酒是有毒的,千万不要喝。这一点,你可要记好了。

古人逢年过节要喝酒,遇上人生大事也要喝酒。过生日要喝“寿酒”,结婚要喝“喜酒”,宝宝出生还有“满月酒”。

之前我们在酒礼那一期节目里,给大家讲过遇上婚丧嫁娶,古代人喝酒的一些讲究。比如结婚时,夫妻俩要一起喝合卺酒,象征合二为一,永结同心。

而办丧事要准备“开吊酒”宴请前来吊唁的亲朋,死者出殡前要喝“动身酒”,每逢死者忌日,也要用喝酒来纪念。

除了这些,在民间,还有给老人办“寿酒”的习俗。因为酒与长长久久的久谐音,因此人们通常通过送酒、办酒席来祝老人健康长寿。

虽然喝寿酒这个习俗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很常见,但是你知道寿酒是怎么来的吗?

最早关于寿酒的描写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对鸿门宴的记载,说是:“沛公奉卮酒为寿”,意思就是刘邦捧着一大碗酒送给项伯,祝他健康长寿。这个例子证明,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我们国家就有了“以酒祝寿”的习惯。

晋代以后,喝“寿酒”,也就是过生日的时候喝酒庆祝逐渐在民间兴起,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沈约在著作里写到:上寿酒,乐未央。意思是喝了寿酒,欢乐将会无穷无尽。

虽然并不能真的让人延年益寿,但寿酒却寄托了人们将对于长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每一种喝酒的风俗,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渊源,寄托着中国人不同的情绪。

它们或是关于家庭幸福,或是关于婚姻美满,或是关于亲人康健,或是关于长者长寿。

在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里,中国酒文化逐步发展壮大,潜移默化之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浇灌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喜怒哀乐。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特色的喝酒习惯,这些习俗使中国酒文化变得更加璀璨耀眼。

《舌尖上的四川》,下一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不同民族的那些喝酒习俗。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川酒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喜马拉雅FM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主播:荣红红 邱 博

审稿:牛 淼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