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成都记忆音频>详细内容

【成都记忆第2季】第35集 成都风物⑤|人日游草堂,诗情千古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7 07:00:00 浏览次数:41 【字体:

­

成都风物⑤|人日游草堂,诗情千古长

每年正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人日”,这是春节期间的一个小节日。而这样一个小小的节日,跟女娲的传说紧密相连。

2长

传说女娲创世,造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但实际考证起来,这种创世神话并不可信。人日最早应源于占卜习俗。西汉东方朔所写的《占书》里就提到:“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清明,则所生之物育;阴则灾。”这是以正月初一到初八八日内的阴晴,来占卜新的一年包括人在内的八种事物的吉凶情况的。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这一天的这种事物就昌盛;阴雨,则有灾难。《占书》中还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这种占候近代仍流行。湖北黄陂过年后,老农们就看初一到初十这十天的天气阴晴,来占一年的事物,占候的谚诀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哪一天天阴没见太阳落山坡,就是一年中将损某物。

或许因为造物创世的神话太过美好,占卜的起源反而被遗忘,作为人的生日却被永久铭记。 在天地之间拥有一个专属于人的日子,与万民一同庆祝这盛日,这是中国人的浪漫。

现在,我们要过生日,许愿吃蛋糕、唱“跟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基本上是必备的程序。那么,历史上,为了庆祝“人”的生日,又有什么习俗呢?根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可见在晋代,正月七日就已成为风行一时的节日。时兴吃“七宝羹”和作人胜。“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而这七种菜的“菜”并非专指蔬菜,而是指鸡、犬、羊、猪、牛、马、谷七种生物的“合菜”。“胜”是古代妇女戴的一种首饰,取意“优美”“优胜”。人胜一般剪刻成人的形象,妇女戴在鬓边或用来送人。花胜一般以花鸟为题材,形状近似于现代的花结。历史上有关人日剪彩的诗词不少,都约略地谈到了这种习俗,李商隐《人日即事》诗以他惯常的情调写人写事,诗中“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一句,谈到了人胜的渊源。

其实,全国各地人日的习俗不尽相同,有吃鱼的、有吃面的、还有送火神保平安的的等等。而在成都,人们则习惯“人日游草堂”,这是因为杜甫和高适的诗意唱和。

公元759年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760年开春,杜甫在裴冕、高适等友人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修建草堂,在此居住三年零九个月。

[高适:子美,都忙了一天了,来喝杯热茶吧

  杜甫:哦,好,来了。。。真是好茶

  高适:子美,我明天再托人带点瓜果、种子,撒在屋前,过不了多久,终究可以有些吃食

  杜甫:老夫甚是感激啊~这一路颠簸,终究有了个落脚的地方,感谢感谢

  高适:子美,客气了,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有这一方天地,希望你也能喘口气

  杜甫:达夫~我也只想在这“知天命”的年纪,活得更安稳吧。。。。]

如果说,中年之后的杜甫,总是以一种悲悯的现实主义眼光书写苍生,那在成都的时光,无疑是这场苦旅中为数不多的平和章节。在那些日子里,杜子美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在内的240余首诗歌。

与此同时,作为朋友的高适在彭州任刺史,他对杜甫一家生活安排和杜甫的去向甚为关心。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61年的正月初七人日这天,高适写下《人日寄杜二拾遗》一诗赠送杜甫: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堪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此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而当时间来到大历三年,也就是公元770年的正月,杜甫偶然翻检出高适的这首诗,此时高适已去,想着自己已是风烛残年,追念往事,于是写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一诗,表达对故人始终不渝的深笃友情: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复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廖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

锦里春光空烂漫,瑶墀侍臣已冥寞。

……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偏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羌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这前后两首诗,生死呼应,互诉衷肠,并将忧国忧民的情愫赋予笔墨之间,堪称作刎颈之交的千古绝唱。

清咸丰年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熟知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便特地在“人日”这一天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题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以至于每年群贤少长,齐聚草堂,吟诗作对,凭吊诗圣,“人日游草堂”的风俗也就此流传,成为歌颂友谊的节日盛会。

2方

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恢复古礼祭拜诗圣活动,至今已30余年,“人日游草堂” 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