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第2季】第30集 她是最好的竹子形象代言人
她是最好的竹子形象代言人
【小剧场】
(两人散步声,可配踩到树叶等音效)
友人(男):洪度,你我今日相约赏竹,看这春雨之后的竹林,别有一番意蕴,我写首《雨后玩竹》赠予你,如何?
薛涛:竹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你在南方春天的雨后玩竹,怎能看到它不畏霜雪的英姿呢?
【版头】
在中国,竹是君子的象征。它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它中空外直,生而有节,也是高洁情操的象征。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表达对竹子喜爱与赞美之情,也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竹文化。而在中国的竹文化发展史上,薛涛是一位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巴蜀文化研究学者祁和晖认为:
“薛涛的格局不小,她上承晋竹林七贤,下启宋文同、苏轼的中华审美竹文化,她所住的竹居茅舍,就代表了我们的竹居文化。”
薛涛一生爱竹,了解她的人生经历后,你也会把她和竹联系在一起,她就像竹子一样,经历了风霜的吹打、在春天破土而出,也像竹子一样,高洁不屈。
薛涛的诗作中,爱竹敬竹的诗也相当有特色。薛涛现存写竹的诗词并不多,但每一首都堪称绝妙,特别是《酬人雨后玩竹》。她暮年住在碧鸡坊,建了吟诗楼,并在居所附近遍种佳竹。一场春雨过后,微风习习,薛涛和后辈友人一起在竹林中漫步。知道薛涛爱竹,友人即兴写了一首《雨后玩竹》诗相赠薛涛,赞美南国春雨后翠竹的婀娜多姿。薛涛却觉得友人的诗没有写出竹子的节操和精神,于是酬答唱和了一首《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这首诗,通篇不见一个竹字,却又能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感受到竹傲霜斗雪的风姿。而且薛涛在诗中以竹言志,在颂扬竹子高洁的品行时,也以竹自喻,以竹自勉,展示自己对高洁品质和高尚节操的向往与追求。
薛涛在竹文化上的印记,不仅是诗词,更重要的是为成都留下了一座“竹文化”地标——望江楼公园。
其实,薛涛一生的活动,都与望江楼公园一带并不相干。但是唐文宗大和六年,也就是公元832年,薛涛辞世,《华阳县志》与《华阳新志》都有记载:“薛涛墓在城东数里”。据考证,“城东数里”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望江楼公园附近。当年大唐宰相、剑南西川节度使段文昌,为薛涛撰写了墓志铭,并手书“西川校书薛洪度之墓”,引得文人墨客都到这儿来凭吊、怀念薛涛。
为了纪念薛涛,后人在她的坟墓周围种上了桃花,唐代诗人郑谷的《咏薛涛坟》诗中,就有“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的句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薛涛爱竹,人们又把桃花换成了翠竹,以表示对薛涛的敬意。因此清代诗人郑成基在《咏薛涛坟》诗中感慨地说:“昔日桃花剩无影,至今斑竹有啼痕。”
随着岁月流逝,薛涛坟侧的翠竹不断生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丰富望江楼公园的文化内涵,公园确定了“以竹建园”的方针,1954年开始,从全国各地引种竹子。经过几十年的精心培植,已有30个属270个品种4296丛竹子,其中不乏名贵竹种。如今的望江楼公园已成为全国竹子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竹类公园,也被人们称为“锦城竹园”或“竹子公园”。
不仅如此,望江楼公园中的“竹文化陈列馆”展示了能工巧匠用各种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竹工艺品,可谓精品云集。而望江楼公园的竹文化节,也成为了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和文化活动。
在望江楼公园中部的竹林深处,立有一座薛涛的汉白玉雕像,容貌秀美,恬美淡然。雕像旁边的山石上刻着她那首《酬人雨后玩竹》。站在薛涛雕像前面读这首咏竹诗,更能体会薛涛的刚直不屈、志洁心高。薛涛与竹,都成为了诗意成都、生活美学的精神遗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