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15:32:58

廖观音 曾阿义(合传)

来源:《四川省志·人物志》(1840-1985) 发布时间:2017-02-16 16:27:00 浏览次数: 【字体:

廖观音,真名不详,因排行第九,人称廖九妹或九女子,金堂县人,1886 年(清光绪十二年)出生在位于成都东北郊石板滩附近的茨芭店一贫苦农家。石板滩素有习拳练武的传统风俗,廖观音从小喜好习武,颇受邻里称赞。

曾阿义,人称曾罗汉,生年不详,与廖观音同乡,少时在龙泉驿“兴隆号”铁铺当学徒,后加入红灯会,练拳习武,成为华阳县东山五乡一带的首领。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勃兴。1901 年底,曾阿义从外地学习“神拳”归来,自称教主,广收门徒,宣传义和团的教义和宗旨。廖观音随其学习神拳,武艺精进,很受曾阿义的赏识。她协助曾在石板滩设棚授徒,并高坐莲台,诵经说法。由于她武艺高超,能说会道,很快在群众中建立起较高的威信,从者甚众。曾阿义为了团结教友,号召群众,尊拥廖为观音,自己位居幕后。廖观音之名从此远播。廖、曾二人密切配合,成为川西义和团的著名首领,被人称为“川西三杰”中的两杰。投奔廖、曾的除了贫苦农民外,还有部分秀才、手工艺者和其他阶层人士,不少妇女也成为廖观音的信徒。

1902年 6月 17 日,廖、曾部下在龙潭寺东10公里的文昌宫练拳,地方官府派兵捉拿。双方展开战斗,官兵受挫。义和团乘胜捣毁福音堂1所,杀死教士、教民数人。事发后,川督奎俊派兵往剿。廖、曾当机立断,在石板滩揭竿起义。几乎在同一时期,资中、简阳、仁寿等地义和团也纷纷起义。

廖、曾起义后,队伍扩至数千人,在川西各县义和团中实力最强。义和团成员头戴红巾,腰系红袋,袋中贮存号记,以棚(11人)为基层组织单位,每棚以三角红旗为标志,上绣七星,因而又号称“七星五虎团”。廖、曾以“灭清剿洋”为宗旨,率部“掳掠富室,烧毁教堂??官兵怯畏异常”。他们还刊印告示揭帖,揭露教士、教民霸田占房、欺压百姓的罪恶;痛斥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搜刮民财的行径,发出了“都说要把贪官斩,不上粮来不出捐”的战斗呼喊。为此,地方官吏惶恐不安。廖、曾所率义和团“声势日炽”。

是年夏,以廖、曾所部为主的川西各路义和团逼近省城,从四路形成包围之势,准备一举攻取成都。6月底,廖、曾所部在石板滩击败清军后,挥师西上,进驻院山寺,会集附近义军准备攻打龙潭寺,然后由北路直取成都。廖、曾与军师周俊辅等人制定了南北夹击成都的计划,派人去仁寿与义和团首领熊青禾联系,约熊于7月26、27日由南路会攻成都。

此时,廖、曾所统领的义和团包括金堂西南部、华阳北部、新都东部、简阳西部诸支,共约万余人。7月23日,义和团由二台子、院山寺进军龙潭寺。龙潭寺是位于成都东北面的一个要镇,只要攻取了龙潭寺,两小时即可兵临省城。当天,经过激战,义军占领了龙潭寺。消息传到成都,川督奎俊急调重兵前往镇压。为了避开清军锋芒,廖、曾二人率部撤离龙潭寺,埋伏在场口附近的高粱地中。24日,清军入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日黄昏,正当清军举杯庆功的时候,忽然一声炮响,杀声震天,廖、曾挥军冲杀而来。战斗中,义军战士个个奋勇当先。清军毫无出击之力,只能负隅顽守。激战一夜,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次日,清军统帅按察使陈璚急向省城求援,奎俊惊惶,飞调新都、雅安等地清军赴救。27日晨,义军再度攻打龙潭寺。廖、曾冲杀在前,指挥战斗。熊青禾因没有收到廖、曾相约会攻省城的密信,没有行动,故廖、曾率部孤军作战,战至黄昏仍未得手。在伤亡重大,又无援军的情况下,廖、曾果断下令撤出战斗,退回院山寺,旋即向金堂方向转移。

一路上,义军“不扰良民,惟教民遇之必死”,“拆毁金堂县属教堂,并杀教民多名”。不日,义军进抵金堂清江镇。驻定后,廖、曾赓即派人与金堂义和团首领唐顺天、仁寿熊青禾、简阳李永洪等人联系,约定会合。不久,唐、熊、李等部相继集结在清江镇。各路义军在清江镇南一里外的火盆山(又名铜盆山)扎下大营。至此,整个金堂西部地区完全被义和团控制。

8月 2 日,汉州(今广汉)知州高维寅率清军直扑清江镇进剿义军。廖、曾闻报,即率部在离镇西两公里的金水碾竹林中设伏。下午,当清军进入包围圈后,义军从两翼跃出,冲杀敌军。清军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抱头鼠窜,四散奔命。高维寅单骑逃往三水关。义军乘胜追击,兵抵三水关,威胁汉州城。8月 4日,廖观音再次设伏袭击记名总兵孙烈全所率清军。孙部全军覆没,孙本人也身首异地。

义军两战告捷,省城震动。奎俊忙调重兵包围火盆山。8月 6日,3路清军向火盆山发起猖狂进攻。廖、曾临危不乱,与其他首领一起指挥义军从北坡撤退,渡绵水突围。突围后,廖、曾等人率部进发淮口镇,途经苏家湾,攻占了苏家湾大教堂,诛杀不法教徒,并缴获大量粮食和枪械。清军尾追而至,双方在教堂展开攻守战。激战数日,义军难以固守阵地。见此情势,廖、曾与众首领商议,决定分散撤退,撤退前用炸药将大教堂的主要建筑炸毁。廖、曾二人率所部突破清军封锁,渡沱江撤回石板滩、茨芭店一带。

回到家乡,廖、曾重振旗鼓,经过 1个多月的休整和补充,队伍发展到 3000人以上,势力又逐渐壮大。附近州县的各路义和团,受其鼓舞,纷纷再起。

是年秋,以廖、曾率领的义和团为主力,各路义军再次逼近成都,包围成都的义军“多至三万人”。义军改变战术,化整为零,“一遇大队官兵,则身扮农夫,混迹民间;若官军稍寡,则勇往直前,官兵反为所败”。9月 15 日,一队义和团手执三角红旗,持长戈短刀,从成都南门越墙而入,直闯督院街总督府。市民们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红灯教进城了!”“廖观音进城了!”的呼声骤起。义和团小分队单刀直入,奔至走马街与清军接仗,终因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在清军的围击下,小分队复由南门撤出。廖、曾率部包围省城和小分队袭击总督府,使清廷惊恐万状,急派岑春煊为四川总督,率晋军入川镇压义和团。9月底,岑春煊接任后,采取“整顿团练”,“严查保甲”,“有‘匪’必诛”,“法严连坐”、“刈尽根株”等阴狠手段,残酷镇压义和团。在成都北郊,廖、曾与清军数战失利,队伍被打散。廖、曾撤退到简阳境内,伺机复出。岑春煊悬赏千金,四处捉拿廖、曾。

1902年底,廖观音在简阳镇子场不幸被捕,押往成都。在审讯中,廖观音大义凛然,骂敌不绝。1903年1月 5日,年仅17岁的廖观音被岑春煊杀害于成都。同月,曾阿义也被捕牺牲。

来源: 《四川省志·人物志》(1840-1985)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