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5-15 15:32:58

廖观音 曾阿义(合传)

来源:《四川省志·人物志》(1840-1985) 发布时间:2017-02-16 16:27:00 浏览次数:2803 【字体:

廖观音,真名不详,因排行第九,人称廖九妹或九女子,金堂县人,1886 年(清光绪十二年)出生在位于成都东北郊石板滩附近的茨芭店一贫苦农家。石板滩素有习拳练武的传统风俗,廖观音从小喜好习武,颇受邻里称赞。

曾阿义,人称曾罗汉,生年不详,与廖观音同乡,少时在龙泉驿“兴隆号”铁铺当学徒,后加入红灯会,练拳习武,成为华阳县东山五乡一带的首领。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勃兴。1901 年底,曾阿义从外地学习“神拳”归来,自称教主,广收门徒,宣传义和团的教义和宗旨。廖观音随其学习神拳,武艺精进,很受曾阿义的赏识。她协助曾在石板滩设棚授徒,并高坐莲台,诵经说法。由于她武艺高超,能说会道,很快在群众中建立起较高的威信,从者甚众。曾阿义为了团结教友,号召群众,尊拥廖为观音,自己位居幕后。廖观音之名从此远播。廖、曾二人密切配合,成为川西义和团的著名首领,被人称为“川西三杰”中的两杰。投奔廖、曾的除了贫苦农民外,还有部分秀才、手工艺者和其他阶层人士,不少妇女也成为廖观音的信徒。

1902年 6月 17 日,廖、曾部下在龙潭寺东10公里的文昌宫练拳,地方官府派兵捉拿。双方展开战斗,官兵受挫。义和团乘胜捣毁福音堂1所,杀死教士、教民数人。事发后,川督奎俊派兵往剿。廖、曾当机立断,在石板滩揭竿起义。几乎在同一时期,资中、简阳、仁寿等地义和团也纷纷起义。

廖、曾起义后,队伍扩至数千人,在川西各县义和团中实力最强。义和团成员头戴红巾,腰系红袋,袋中贮存号记,以棚(11人)为基层组织单位,每棚以三角红旗为标志,上绣七星,因而又号称“七星五虎团”。廖、曾以“灭清剿洋”为宗旨,率部“掳掠富室,烧毁教堂??官兵怯畏异常”。他们还刊印告示揭帖,揭露教士、教民霸田占房、欺压百姓的罪恶;痛斥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搜刮民财的行径,发出了“都说要把贪官斩,不上粮来不出捐”的战斗呼喊。为此,地方官吏惶恐不安。廖、曾所率义和团“声势日炽”。

是年夏,以廖、曾所部为主的川西各路义和团逼近省城,从四路形成包围之势,准备一举攻取成都。6月底,廖、曾所部在石板滩击败清军后,挥师西上,进驻院山寺,会集附近义军准备攻打龙潭寺,然后由北路直取成都。廖、曾与军师周俊辅等人制定了南北夹击成都的计划,派人去仁寿与义和团首领熊青禾联系,约熊于7月26、27日由南路会攻成都。

此时,廖、曾所统领的义和团包括金堂西南部、华阳北部、新都东部、简阳西部诸支,共约万余人。7月23日,义和团由二台子、院山寺进军龙潭寺。龙潭寺是位于成都东北面的一个要镇,只要攻取了龙潭寺,两小时即可兵临省城。当天,经过激战,义军占领了龙潭寺。消息传到成都,川督奎俊急调重兵前往镇压。为了避开清军锋芒,廖、曾二人率部撤离龙潭寺,埋伏在场口附近的高粱地中。24日,清军入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日黄昏,正当清军举杯庆功的时候,忽然一声炮响,杀声震天,廖、曾挥军冲杀而来。战斗中,义军战士个个奋勇当先。清军毫无出击之力,只能负隅顽守。激战一夜,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次日,清军统帅按察使陈璚急向省城求援,奎俊惊惶,飞调新都、雅安等地清军赴救。27日晨,义军再度攻打龙潭寺。廖、曾冲杀在前,指挥战斗。熊青禾因没有收到廖、曾相约会攻省城的密信,没有行动,故廖、曾率部孤军作战,战至黄昏仍未得手。在伤亡重大,又无援军的情况下,廖、曾果断下令撤出战斗,退回院山寺,旋即向金堂方向转移。

一路上,义军“不扰良民,惟教民遇之必死”,“拆毁金堂县属教堂,并杀教民多名”。不日,义军进抵金堂清江镇。驻定后,廖、曾赓即派人与金堂义和团首领唐顺天、仁寿熊青禾、简阳李永洪等人联系,约定会合。不久,唐、熊、李等部相继集结在清江镇。各路义军在清江镇南一里外的火盆山(又名铜盆山)扎下大营。至此,整个金堂西部地区完全被义和团控制。

8月 2 日,汉州(今广汉)知州高维寅率清军直扑清江镇进剿义军。廖、曾闻报,即率部在离镇西两公里的金水碾竹林中设伏。下午,当清军进入包围圈后,义军从两翼跃出,冲杀敌军。清军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抱头鼠窜,四散奔命。高维寅单骑逃往三水关。义军乘胜追击,兵抵三水关,威胁汉州城。8月 4日,廖观音再次设伏袭击记名总兵孙烈全所率清军。孙部全军覆没,孙本人也身首异地。

义军两战告捷,省城震动。奎俊忙调重兵包围火盆山。8月 6日,3路清军向火盆山发起猖狂进攻。廖、曾临危不乱,与其他首领一起指挥义军从北坡撤退,渡绵水突围。突围后,廖、曾等人率部进发淮口镇,途经苏家湾,攻占了苏家湾大教堂,诛杀不法教徒,并缴获大量粮食和枪械。清军尾追而至,双方在教堂展开攻守战。激战数日,义军难以固守阵地。见此情势,廖、曾与众首领商议,决定分散撤退,撤退前用炸药将大教堂的主要建筑炸毁。廖、曾二人率所部突破清军封锁,渡沱江撤回石板滩、茨芭店一带。

回到家乡,廖、曾重振旗鼓,经过 1个多月的休整和补充,队伍发展到 3000人以上,势力又逐渐壮大。附近州县的各路义和团,受其鼓舞,纷纷再起。

是年秋,以廖、曾率领的义和团为主力,各路义军再次逼近成都,包围成都的义军“多至三万人”。义军改变战术,化整为零,“一遇大队官兵,则身扮农夫,混迹民间;若官军稍寡,则勇往直前,官兵反为所败”。9月 15 日,一队义和团手执三角红旗,持长戈短刀,从成都南门越墙而入,直闯督院街总督府。市民们纷纷奔走相告,一时间,“红灯教进城了!”“廖观音进城了!”的呼声骤起。义和团小分队单刀直入,奔至走马街与清军接仗,终因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在清军的围击下,小分队复由南门撤出。廖、曾率部包围省城和小分队袭击总督府,使清廷惊恐万状,急派岑春煊为四川总督,率晋军入川镇压义和团。9月底,岑春煊接任后,采取“整顿团练”,“严查保甲”,“有‘匪’必诛”,“法严连坐”、“刈尽根株”等阴狠手段,残酷镇压义和团。在成都北郊,廖、曾与清军数战失利,队伍被打散。廖、曾撤退到简阳境内,伺机复出。岑春煊悬赏千金,四处捉拿廖、曾。

1902年底,廖观音在简阳镇子场不幸被捕,押往成都。在审讯中,廖观音大义凛然,骂敌不绝。1903年1月 5日,年仅17岁的廖观音被岑春煊杀害于成都。同月,曾阿义也被捕牺牲。

来源: 《四川省志·人物志》(1840-1985)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