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4个字,浓缩了川人品格品质品性!
在世界民族之林人们说起中国人总能想到“勤劳、善良”的美好形象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四川人又拥有哪些地域品格?这24个字是川人品格品质品性的缩写!
开放包容
从几千年前的古蜀先民开始,四川人就表现出开放、包容的胸襟。
三星堆不仅吸收着中原文化和长江中下游文化,还在青铜造像、黄金锻造等方面受到西亚、北非的影响。
两三千年前,古代四川人就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将“蜀布”和“邛杖”卖到大夏(古代阿富汗)。
李白虽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但数千年来,四川人并未受困于蜀道艰险。无论是丝绸、漆器还是金银铜铁器等,无不畅销全国、蜚声海外。
在唐代,蜀锦创造出风靡全世界的纹样“陵阳公样”,它同样融合吸收波斯、粟特等中西亚纹饰的特点。
四川人的“五腔共和”,创造出独具地方魅力的川剧。
上世纪30年代,四川人以包容之姿成为全国大后方、接纳大量工厂、学校。今日四川省会成都,同样是国人眼中最不排外的一座城市。
崇德尚实
崇德尚实,同样彰显着四川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川人崇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江堰有二王庙,成都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崇州有陆游祠……它们纪念的对象很多都不是四川人,但只要在历史上作出过贡献,川人都表现出了对他们的崇敬。这是川人最高贵的品格:只认道德的高度而不问出身。
而巴山蜀水虽然风光峻美,却也因此生存条件险恶,让川人渐渐淬炼出务实的生存智慧和本领。
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古训就是川人务实的表现之一,川人不把李冰当神,这些治水古训,才是古人留下的最大“干货”。
吃苦耐劳
从古至今,四川人都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珍贵品质。
正是成都平原的沃野千里和四川人的吃苦耐劳,两千多年前秦国为完成统一大业,才把四川盆地当成后勤保障基地;近三四十年来,又是吃苦耐劳的四川人,成为全国民工潮中一道感人的风景。
几千年来,尽管四川面临交通上的极大不便,但川人从未向困难低头和屈服,或积极勇敢走出盆地打拼开创,或留在盆地利用丰富物产进行各种创新创造。
嘉陵江畔明月峡里的古栈道,正是川人为走出盆地吃苦耐劳精神的见证。
敢为人先
川人的敢为人先,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第一。
四川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首创发明和发现都非常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诞生在北宋时的成都;世界上第一种彩色纸,由唐代女诗人薛涛发明;四川人虽然没发明造纸术和雕版印刷,却将这两项发明发扬光大率先推向市场。
如今,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诸多知名博物馆,收集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很多来自成都唐代书坊。
四川的敢为人先,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川在全世界最早使用天然气,两千多年前就有使用火井的记载;有中国最早的官办地方学校文翁石室,有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
到了近现代,四川人敢为人先的创新创造精神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四运动”时期,郭沫若、巴金都是文坛的先行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样是四川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四川广汉市向阳镇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改革的序幕。
四川人在吃苦耐劳中,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
四川人最可贵的就在于兼顾了吃苦耐劳和敢为人先;既脚踏实地又积极开拓创新,这就是实干又聪明的四川人的生动写照。
达观友善
四川人的乐观、幽默和诙谐,全国闻名,这些都是川人达观性格的具体展现。
从古至今,巴蜀儿女面对人生荣辱和个人得失时,总是表现出特别的豁达和乐观。
李白的父亲给他留下大量财富,助他寻求功名。结果李白傲岸的性格,令他在长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宋代的苏东坡,虽仕途坎坷却是乐天派,“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等佳句,呈现出乐观、旷达、洒脱、淡定、超逸、散淡等独特的个性风格,这些都是四川人生命智慧的表现。
时至今日,四川的谐剧、川剧、方言,很多都表现出遇事达观、对人友善的通透。
四川人的友善,表现在喜欢帮助别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感人肺腑;“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的俗语,更是川人友善的生动表达。
友善是四川人自古以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达观和友善,是巴蜀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巴适安逸
四川人的生活方式全国羡慕,就是因为巴适安逸。
它既包括了对“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的赞美,也包括了“诗情画意”的精神层面的满足,更是“自由自在”的人生哲学的感悟。
巴适安逸是四川文化的神韵所在,很多外地人觉得成都很休闲,就在于这里的文化风气、文化品格非常好。不仅用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创造美好生活,更有享受生活这种收放自如的态度。
事实上,川菜、川酒在全国独树一帜,同样是川人会享受生活创造的成果。
开放包容 崇德尚实
吃苦耐劳 敢为人先
达观友善 巴适安逸
这,就是我们四川人!
这24字
就是我们川人精神的缩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