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清明特辑】汪毅 ‖ 清明,缅怀戴碧湘先生——我与戴老28年

作者:汪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04 21:53:15 浏览次数:825 【字体:

清明,缅怀戴碧湘先生

汪 毅

戴老是诗人、戏剧家、军旅作家、艺术教育家、革命家、文艺工作组织者与领导者,其经历和贡献便是最好的注释。他曾出席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三、四次代表大会,创作的经典之作《抓壮丁》(与人合著),曾轰动一时,影响了一个时代。

戴碧湘

戴老是我心中的山与海。这座山葱茏、挺拔、风景独秀;这个海澎湃、邃远、湛蓝,给我以辽阔思绪和连绵怀想——

屈指算来,自1986至2014年,我向戴老请益并交谊忽忽已达28年,竟占去了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

1986年,作为内江市的文化后备干部,我考取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成为社会文化管理系的全国第一批学员(仅有83人),从安岳县文化馆馆长任上来到北京就读。那时,我们学习的教材之一便是由戴老主编的《艺术概论》和《文化管理学概论(上下)》。其中,《艺术概论》是“文化大革命”后出版的第一本关于艺术概论的重要教材,风靡全国艺术院校,对那个时段的艺术思潮做了客观的导向。

颇巧的是,给我们上文化管理学概论课的汪建德老师,他系《文化管理学概论》的编者之一,故与戴老常有联系。当汪建德老师得知我来自戴老的桑梓时,十分高兴。就这样,我认识了戴老,并成为他家的常客,亦成为戴老获悉家乡情况的“信息源”。故“说不完”的安岳(特别是安岳石刻)与“讨论不尽”的《艺术概论》和《文化管理学概论》教学实践效果,成为我们见面时摆“龙门阵”的主题。而这时,戴老的夫人周翠翘老师总是会做上可口的菜肴,让我“改善伙食”。

汪毅(左)与戴碧湘夫妇合影(2006年,北京)

1988年7月毕业后,我调至内江市工作,先后任文联秘书长、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文化局副局长等职。期间,我与戴老“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或讨论张大千的绘画,或议论公孙长子的双钩书法,其趣悠悠,其乐融融。内江《青年美学》创刊时,我还特请戴老为杂志题词并作顾问。

1996年1月,我调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工作。我们除以书信、贺卡、电话交流外,戴老还十分关心由我具体持编(责任人)的《巴蜀史志》,甚至在眼疾白内障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坚持写了《忆田家英》《吴雪的戏剧生涯》两篇文章,还口述了《表演艺术家陈戈》《表演艺术家雷平》《记丁洪》文章(周翠翘老师代笔),以写故人情怀,使读者领略到巴蜀先贤的文化表达与理想追求,让刊物熠熠生辉。其中的《表演艺术家陈戈》《表演艺术家高平》《记丁洪》分别刊发于《巴蜀史志》2013年第一、二、三期,这应该是戴老晚年(约95岁)最后的回忆录作品,足可见他人间重晚情之一斑。至于我到北京出差,只要有时间也一定会去看望戴老和周老师。2014年8月,戴老病故于北京,享年96岁。当时公务缠身,我无法前往,只能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情难自禁之下,我一气呵成诗10首并发表。尽管如此,至今我仍为当时未能赴京送戴老最后一程而感到遗憾。

戴老对四川文艺的贡献,包括文学和戏剧两个方面。1936年,他在成都创办了《诗风》半月刊、《四川文学》月刊;1937年,他与同人合编了《金箭》文学月刊。1938年,戴老任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党支部书记,系演剧队的灵魂人物,与吴雪组织演出剧队在四川境内流动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血祭九一八》《抓壮丁》等数十个剧目,鼓舞了四川人民的抗战激情,为抗日救亡贡献了一份力量。

戴碧湘创办的《诗风》半月刊、《四川文学》月刊及与人合编的《金箭》文学月刊

戴老喝过延河水,仰望过宝塔山。1940年1月,戴老到延安,先后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剧务部主任、设计室室长等职,并有《高原演出六年》等回忆录问世。

戴老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中的精彩一笔。他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写过长诗(近500行)《辽沈决战》,记录了辽沈战役惊心动魄的一章。故纵观戴老的文艺(文化)生涯,除戏剧表演、艺术教育、文化工作领导外,一定意义上是“团长生涯”,即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他出任了四个“团长”职位——辽西文工团团长、辽吉军区文工团团长(后改为44军文工团)、总政广州战士话剧团团长(兼政委)、东方歌舞团首任团长。这四个任职,既有军旅的,又有地方的,其经历颇不寻常,注定了戴老对军队和地方文艺事业(特别是舞台艺术)的满腔情愫与特殊贡献。

戴老还出任了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剧学院筹建领导小组组长等职,时间长达四年,为中国戏剧艺术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还主持了文化部艺术教育局(司)的工作,时间长达四年多,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影响八方。

戴老德高懿行,一生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实现了他信奉的“唯善、唯真、无悔、无争”准则,完善了他的人格写真(按戴老的资历、能力、贡献,他完全可以走到更高位置,但他曾两次让贤,婉言谢绝了组织上对他更高职务的安排)。

1937年4月,戴碧湘、田家英、蔡衣蕖送章嘉乐、汪大漠、叶兆麒去延安参加红军时留影(前排左起:汪大漠、田家英、章嘉乐,后排左起:叶兆麒、戴碧湘、蔡衣蕖)

戴老称得上读书人的“种子”,他一生读书、惜书、痴书、藏书、写书,编书乐不知疲。书中有他的深深情怀,更有他的灵魂、寄托和遐想。他的读书、惜书、痴书、藏书有若干感人故事,包括在南征北战的年代。如果说“冲天一怒为红颜”是名句,那么对于戴老而言,“冲天一喜只为书”则是他的格言了。故可以说,关于书的林林总总,是戴老大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在戴老的身上,既有浓郁的文人特质,又有文化人的松骨品格。他尽管在文化界身居高位,但交友却颇为严谨。这一点,戴老交友资料袋上的记录便是注脚。在戴老的交友圈中,大都是学富五车的鸿儒之士,有的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从戴老交友的记录来看,他是按时间和区域分类的,特点是早期为川籍人杰居多,中后期为“五湖四海”,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1931—1939年,在成都,有吴雪、江牧岳等16人;第二部分:1940—1945年,在延安,有贺绿汀等8人;第三部分:1946—1949年,在东北,有丁毅1人;第四部:1949—1963年,在广州、武汉,有柯原、张永枚等8人;第五部分:1963—1988年,在北京,有华君武、余秋雨等19人,其中忝列的竟是我的名字,而且是戴老最后手书增加上去的(其他名字均为打印)。这让我既惶恐,又感动,没有想到戴老竟把我视为隔代友人,甚至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位。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汪毅文献特藏馆”在安岳县图书馆开馆。信息在朋友圈发布后,周翠翘老师不仅点赞,而且说到拟将戴老所藏物品无偿捐赠家乡安岳的事。受周老师委托,为玉成此义举,我曾三度赴安岳,与安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县图书馆反复磋商,得到其大力支持。

戴老的阅历、经历、资历、能力、精心和对书的敝帚自珍,决定了他捐赠物品的丰富、珍贵和可遇不可求。其捐赠有:图书5000余册(含古籍、签名本等)、书画作品数十件(含习仲勋、曹禺等书法,含黄胄、晏济元等绘画)、手稿、书法(戴老本人的)、信札、证章(含戴老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等)、印章、老照片、戏剧人物等若干。这对于书香安岳,促进安岳的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戴老的捐赠,体现了一个党龄长达76年(1938—2014年)的共产党人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

戴老虽然于2014年8月长眠于北京,但如今“戴碧湘文献展藏馆”的开馆却告诉我,戴老捐赠的既是一笔硕大的文化财富,也是他书香安岳的宝贵精神财富,掀开了安岳“世界读书日”的新篇。当这两朵财富之花盛开在普州大地——这方戴老生前深深眷恋的热土和我们的心中时,我有理由相信,家乡人民不会忘记戴老这位卓越的文化人,不会忘记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更不会忘记这两朵“财富之花”绚丽的那一道风景线!

2021年3月写于安岳—成都

惊悉戴碧湘先生噩耗相忆(十首)

汪毅

感戴老恋乡

老大还家终未还轮椅座上思乡添

一语破竹抒胸臆爽约回乡是来年

注:2013年11月,笔者看望戴老时,他发出相约明年四川安岳见的邀请。

感戴老还乡未遂

回乡有爱情切切天堂无意恨绵绵

垂老总说家乡美清魂何时归故园

感当年席间戴老思乡

老少京华见面欢桌炉话题总故园

停杯驻箸思故土家乡红苕比蜜甜

感戴老主编《诗风》《四川文学》

写诗编剧本色著诗刊文刊留巴蜀

纵使时光流逝远一抹重彩艺坛殊

注:20世纪30年代,戴老曾主编《诗风》半月刊、《四川文学》月刊,与人合编《金箭》月刊等。著有剧本《抓壮丁》(与人合作)和诗文集《浅水堂剩稿》《戴碧湘诗文集》。

感戴老任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支部书记

抗日烽火燃艺坛旅剧添薪助燎原

巡演巴山与蜀水经典留痕天地间

注:1938年5月,戴老任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支部书记,排演有《抓壮丁》等经典剧目。

感戴老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剧务部主任

青艺激荡延河水艺术人生劲风吹

从此天地多瑰丽舞台之花更艳美

注:1941年9月,戴老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剧务部主任。

感戴老任辽吉军区文工团团长

自谓军中文艺兵山海关外荆棘行

血与火中铸诗句《辽沈决战》击鼓鸣

注:1946年7月,戴老任辽吉军区文工团团长。曾著500行诗《辽沈决战》。

感戴老任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

挥笔移师看木棉领衔文艺珠江边

《西沙之战》诗涛涌兵情犹歌仰止篇

注:1956年3月,戴老任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诗人张永枚(曾著长诗《西沙之战》等,影响甚广)在“碧湘老上级仙逝跨鹤云游九霄,俚曲敬悼”中有“兵情山重泪无言”句。

感戴老任东方歌舞团首任团长

开山建团任在肩东方歌舞美人间

琵琶犹弹寄意调共说当年创业艰

注:1963年5月,戴老任东方歌舞团首任团长。

感戴老艺术教育贡献

概论并蒂两支花独秀艺坛春发芽

馨香一瓣我曾捧常忆园丁注芳华

注:“文化大革命”后,戴老任文化部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代理局长,主持编教材《艺术概论》《文化管理学概论》(上下),影响甚广。1986年,笔者就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曾学此教材。

2014年8月于成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汪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