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⑩:飘荡唐诗蕴藉宋词豪放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1-21 16:51:17 浏览次数:428 【字体:

成都“老市长”赵抃

易旭东

10 飘荡唐诗蕴藉宋词豪放

童颜鹤发,仙风道骨。

冷清古道上的清癯老者。

赵抃骑着一匹瘦马,肩上停着一只白鹤,囊中藏着一张雷琴,入潼关、渡秦川、到凤翔,然后向南,进大散关、上秦岭,沿着当年杜甫的足迹,翻越文化名岭——铁山青泥岭。

夕阳下的青泥岭(图片来自网络)

数次自长安入蜀,在景佑元年(1034年)与以后的20年中,都走青泥道。

“天下商税,四蜀独重”。

王安石“变法”后,年商税总额不低于为600万贯,四川150万贯,约占总额的25%。

政府一年布帛的总收入为1100万余匹,四川达170万余匹,约占布帛总收入的16%。蜀锦“天下第一”,如果以锦绮、鹿胎、透背等高级丝织物计算,四川所占比例更高。

茶叶年产量高达2千万斤,几乎占全国茶叶年产量的2/3。

全国每平方公里内的平均耕地面积为184亩。

两浙路为296亩,成都府路高达394亩,大大超过总平均数,比两浙路多出近100亩。

“极似江南”。成都平原,“无寸土之旷”。

苏轼称颂,“千人耕农万人食”。

一个农业人口即可养活9个非农业人口。

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堪称全国之最。

“成都有事”。

“东军在蜀,连三次有谋变者”。

边境不宁。成都平原周边出现不安定因素,守边兵卒不满给俸,接连有谋反行为发生,事关大局稳定,王安石全盘考虑,思前想后,决定派一位德才兼备、在当地有威望的官员去。

顺应民意。因“蜀人素爱抃”,王安石就让赵抃入主成都。

只是,已经65岁。怕他身体吃不住。

而且,也没有从宰相之位再任同一地方官的先例。

按照惯例,“前执政旧不差知成都,成都今又少有人欲去者”。宋神宗召见赵抃:“卿能为朕行乎?”还没有过从朝廷再下到成都去的先例,你能为了朕破一次例吗?

赵抃回答:“陛下宣言即敕命也,顾岂有例?”陛下的话就是法律,何必管例不例?

临危受命。二话不说,满口答应。

他,以儒家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孤贫自省预台选,无意顾藉家与身”,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的儒家积极用世之情,不畏艰难,“弹劾不避权贵,举贤不择布衣”。

他,写下《再有蜀命别王居卿》。

穆陵关望剑门关,岱岳山连蜀道山。

自顾松筠根节老,谁令霜雪鬓毛斑。

离家敢谓虞私计,过阙尤欣觐帝颜。

叱驭重行君莫讶,古人辞易不辞难。

“离家敢谓虞私计,过阙尤欣觐帝颜”的忠君思想,“辞易不辞难”的精神,非常感人。在青州的时光,与同僚、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美丽的齐鲁山水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心中。

陕西徽县境内的青泥道,陈仓道上的一段,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至今隐藏在水阳乡、大河店乡、嘉陵镇、虞关乡境内的青泥岭山脉中。

东通宝鸡,西连成县。

南达汉中,北接天水。

与现在宝成铁路线大致吻合。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丫”形缎带上的结点,把古老的陇原、三秦大地与富庶的成都平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气壮山河的历史活剧。

青泥道,古称故道、嘉陵道,今陕西宝鸡陈仓南至今大散关,再至今四川剑阁,北进关中,南下成都,西至陇上的枢纽。古蜀国就已有,北宋为“传军国急报,达官司文书”的大官驿道。

横亘于陕西略阳、甘肃徽县之间青泥岭山脉,绵延30多公里,群山之巅的最高峰,形似巾,色如铁,名铁山,海拔1946米,如鹤立鸡群,崛傲突出,在通陕入蜀的要道上,一座标志性山峰,嘉陵道中艰险的一段,从长安到成都途中,秦岭、青泥岭、剑门三道险岭中的最险山峰,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算得上最崎岖、最雄伟、最壮观的一岭。

因岭高雨频,道路泥泞而得名。

终年笼罩在茫茫云雾中,崎岖曲折,行人整日在泥泞中跋涉。

嘉陵江双龙崖古蜀道栈道遗迹(图片来自网络)

蜀道之始。“蜀口有铁山栈道之险”,既是陈仓道入蜀的屏障,又是连接陈仓道与阴平道的枢纽,被称为“秦雍入蜀的咽喉,南北交汇之要冲”。景观长廊,神秘又具有诱惑力。

途经的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韦应物、元稹、雍陶、薛涛、李商隐、康术、薛逢、柳宗元等10多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赞叹青泥岭的艰难、雄奇、壮观、高峻,或吐露真情,或抒发感慨,都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歌赋。

元稹轻推驿窗,“岧绕青云岭,下有千仞蹊。徘徊不能上,人倦马亦嘶”。

赵抃在想象和追忆。

平生至宝,视为生命知己。“我昔所宝真雷琴,弦丝轸玉徽黄金。昼横膝上夕抱寝,平生与我为知音。一朝如扇逢秋舍,而今只有无弦者。无情曲调无情闻,浩浩之中都奏雅”。

“我默弹兮师寂听,清风之前明月下”。

那个于“安史之乱”,在马嵬坡痛失爱妃,又在青泥岭上承受颠簸之苦的皇帝,是何心情?那个在天子面前,没穿好衣服的李白,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时,有何感受?瘦骨嶙峋、抑郁不得志的杜甫,走了一天,还在青泥岭间跋涉时,何等沮丧?

飘荡着唐诗的蕴藉,宋词的豪放。

与众不同。李白望着嵯峨铁山,聆听林涧鸟鸣,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连连惊呼。而且,夸张大胆、想象惊人,“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侧身西望长咨嗟”,尽管毛骨悚然,却光彩夺目。

杜甫路过,惆怅满腹。泥泞变成黑马,小孩用泥泞活像老翁,因为泥泞猿坠鹿死,把全家在青泥岭跋涉、艰辛、疲惫、饥饿状态写的淋漓尽致。他,望着天空的星星,想起已落的月亮,怅然地感叹,“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徽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赵抃兴致盎然,感到自己又年轻许多,少年时代的那份浪漫,接撞而至。如果山花盛开,祥云溢彩,当年唐明皇走过时,是否想到如果心爱的贵妃还在,一定要摘朵野花给她戴在头上?

面对杜甫的漫漫蜀道,大不以为然。

站在青泥岭上,以近似调侃的口吻,豪情万丈地写下《过青泥岭》。

老杜休夸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

青泥岭上青云路,二十年来七往还。

不同凡响。面对险途,举重若轻,等闲视之,潇洒与豪迈。

如今,让人想到毛泽东的《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经典名句。

气壮山河。一种秋高气爽,水落石出的感受,弥漫周身。

对杜甫描写泥功山难行,也不以为然,表现出对蜀道之旅与众不同的乐此不疲。除了包括《过青泥岭》的诗之外,《乙巳岁渡关》,同样意蕴着不惧困难的自负与得意。

谁云蜀道上天难,险栈排云彻万山。

我愧于时无所补,十年三出剑门关。

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迎难而上的洒脱,与《过青泥岭》如出一辙。

《熙宁壬子至节夕宿两当驿》,别有一番情趣。

里数三千七百余,两当夕夜宿中途。

举朝五往东西蜀,还有区区似我无?

 爬山涉水,攀登蜀道之行的行旅诗,仿佛有一股举重若轻,迎难而上的潇洒,甚至在诗歌中,还表现出对蜀道之旅与众不同的乐此不疲。明知征途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自负与得意。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