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尚勇 尚文 尚正的雅安人

作者:耿俊杰 发布时间:2015-06-05 09:47:00 浏览次数:1106 【字体:

纵观雅安历史,可用三个“尚”来概括在雅安这片热土上曾经活跃过的历史人物,即尚勇、尚文、尚朴。

尚勇

雅安人的尚勇精神十分突出,这大约与雅安历史上长期的战乱有关。雅安自古为“岩疆”,即边境危险之地,北、西、南三面都是少数民族,且多有自己的政权,与中央王朝互相攻伐,使雅安始终不得安定。在这种环境之下,雅安人养成了一种特别的反抗精神。先秦时青衣羌人就反抗蜀王保子帝的攻掠。汉朝时公孙述据蜀,青衣人也不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作为雅安中心的芦山(当时称汉嘉)数次反抗周边强大政权的统治。唐代征雅州僚人造船,僚人不堪其苦,举兵造反。元人统治时,雅安人“不奉元令”,不惧屠杀。明清时,多次发生百姓冲入官府,痛打毒吏的事件。

北宋初年,雅州百丈县(今名山县)出了个名人曹光实。曹光实以勇猛著称。宋乾德年间,皇帝赵匡胤派王全斌平蜀,却一直攻不下雅州和黎州(今汉源、石棉一带)。此时的曹光实家族被仇敌的军队所围,他背着母亲,破门而出,挥戈突围,异常勇猛,敌人都避开他不敢接近。曹光实逃跑后,曹家三百多人被杀。曹光实背着母亲到成都,王全斌感其志气,命他带兵攻打雅州,他即攻下了雅州和黎州。后来曹光实因军事才能突出而到全国各地平定叛乱。宋军北征时,曹光实出雁门关攻打辽国。曹光实的南征北战对稳固宋朝的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至于当他战死后,赵匡胤都深感震惊。

抗日战争时期,雅安芦山县的乐以琴更以勇敢而名震全国,被誉为“飞将军”“江南大地之钢盔”。1937年,从8月14日到8月21日7天的时间里,乐以琴一人创下了击落敌机8架的纪录,其中一次空战就击落4架敌机,被联军统帅部授予五星星序奖章。乐以琴的座机2204号让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2005年9月13日,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血捍长空》,其中“飞将军乐以琴”是十集之中一个重要的专集。

尚勇的雅安人物不胜枚举:明代“深入吐蕃,屡运奇功”的赵荣祖;清代土司藏族女中豪杰王夭夭;民国时期在北京火烧赵家楼的曹永;出川抗日,血染疆场的郑显铭……

尚文

雅安人虽然尚勇,但却并不粗鲁。他们对文化的追求一直孜孜不倦,是尚文的。

名山吴之英在19岁时(1875年)进入成都尊经书院读书。尊经书院是在四川总督吴棠和学政张之洞的直接关心下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四川培养通经学古的人才。吴之英入学后,刻苦读书,经、史、文章都有造诣,很快就成为学院的佼佼者,与当时绵竹的杨锐、井研的廖季平、富顺的宋育仁同称“尊经四杰”。1898年,42岁的吴之英与宋育仁等组织蜀学会,创办《蜀学报》,并担任主讲和主笔,提出严法治政、着重理财、平衡赋税、奖励农兵、启迪民智、西学中用等变法主张。同年康有为、梁启超、杨锐等人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杨锐被清政府杀害。杨锐是吴之英的同学和好友,在北京朝考时名列伯仲。但时局紧张,没有人敢为变法的人说话,吴之英却不惧安危,写下长诗《哭杨锐》以示纪念。1913年,四川人民为纪念在保路运动中死难的英雄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建立纪念碑,请当时四位书法家以不同字体撰“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十个大字,吴之英用隶篆体书写,刻于碑的东面。吴之英死后,他的全部著作合编为《寿栎庐丛书》刊刻。丛书包括《仪礼奭固》《仪礼器图》《仪礼事图》各17卷,《周政三图》3卷,《汉师传经表》1卷,《天文图考》4卷,《经脉分图》4卷,《文集》《诗集》各1卷,《卮言和天》8卷。总共10种,73卷,约200万字,可谓浩大。

荥经人周文23岁时离开四川到达上海。1933年,创作了《恨》《薛仁贵征东》《一个英雄》《母亲》等作品。处女作《雪地》(短篇小说)得以发表。《雪地》以西康军旅生活为素材,讲述了军阀部队的士兵们反抗军官欺压的故事。周文将《雪地》寄给鲁迅,鲁迅转给茅盾,茅盾把它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文学》杂志上。1934年,鲁迅、茅盾将《雪地》推荐给美国作家伊罗生,伊罗生将《雪地》编入中国短篇小说集《草鞋脚》。《雪地》让周文的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文又放下小说创作,写了一系列抗日救国的杂文、评论和诗歌。

雅安人也一直在为自己家乡的文化发展努力着。汉源县的陈宗彦极力倡导新式教育。他1905年从日本弘文师范毕业后回国,次年主持清溪官立高等小学堂,举办师范一班、师范传习所,为推行新学准备师资。在任清溪劝学所视学时,因经费紧张,他只拿规定工资的一小部分。他筹办初等小学50多所,并在清溪、九襄、富林等地各办模范学校一所。他废除《四书》《女儿经》等教材,改用《国文读本》等新教材。任内还举办清溪县(今汉源县)全县学生运动会,创汉源先例。1930年在九襄开办女子职业班,内设缝纫、刺绣、扎花、制作、蚕桑等科。同年在三圣宫创办习艺所,内分藤条、木工、铁工、缝纫等项目,招收失学失业青年学习技艺,以便谋生。因一生致力地方事业,被人誉为“泰斗”“师表”“新学奠基人”。

尚正

雅安人正直纯朴,古风久远,至今犹存。雅安有两个著名的汉代文物,一是高颐阙,一是樊敏碑,历经荒烟蔓草二千余年,至今仍保存较好,成为国家级文物。这两件文物最初所要纪念的人也正是两个清正廉明、正直淳厚之人。

高颐是汉嘉郡(今雅安市雨城区)人。约在168年(东汉建宁元年)举孝廉入仕,历任北府丞、武阳令、阴平都尉及益州太守。高颐“卓尔绝殊,学优从政,亲贤乐善”,讲求法治,一生高风亮节。建安十四年(209)阴历八月,高颐病逝于任所,同年葬于故乡。死后“臣吏播举而悲叫,黎庶踊泣而忉怛”。死后朝廷为之立阙,这就是著名的“高颐阙”。

樊敏是芦山人。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是“无文不睹”,学识十分渊博,以致于国君都要准备礼品招请他为国出力。当地官员认为此人孝悌清廉而向皇帝举荐,成为皇帝的郎官(即侍从),他的忠心和正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后来樊敏被任命为永昌郡长史以及宕渠县令。他在宕渠施行教化,有政绩,三年后,母亲去逝,回家守孝,不做官。此时朝廷正值宦官当权,斗争激烈,国家动荡,樊敏写檄文进行批判,得到朝廷重视,准备再让他当官,他却推辞生病而不上任,直至皇帝再次征聘才被招为外台。他还做过治中诸部从事(州刺史的助理)。在任上,他起用正直人士,不用奸邪之人,按照故有制度办事,弹劾纠察贪污腐败的官员,为民除害。不惧猖獗之人,有人犯了法,一律按法处决。樊敏告诫子孙,如果贪污腐败、伤天害理将不得与祖宗同葬,在古代,这是很重的惩罚。经过严法惩治,州里和谐,人民称他为“吏师”,即官吏应当效仿的对象。樊敏能力出众,为政清廉。当时雅境民族众多,他积极传播汉族文化,少用武力,多用教化,赢得少数民族的崇敬和信任。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