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二毛的老菜谱》第14期:这里可以吃到慈禧最爱的美食

作者:口述:二毛 整理:薛维睿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19-09-24 17:26:40 浏览次数:762 【字体:

【编者按】“中国美食不灭,正得益于几千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极富生命力的发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谱30余年,所藏文献跨越明清到上世纪80年代。

《二毛的老菜谱》栏目将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为线索,在老菜谱里探寻美食文化的历史和变迁。

人物名片

二毛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纪60年代生于重庆酉阳。著名诗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文化部和中国烹协),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1987年直至现在,先后在重庆、成都和北京创立文化餐饮品牌“川东老家”和“天下盐”。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国吃家》等美食著作。

口述/二毛

整理/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这本《仿膳菜谱》出自于北京的仿膳饭庄,书名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题写。仿膳饭庄位于北京市的北海公园内,已有80多年历史。所谓仿膳,就是仿照宫廷御膳房的菜品。

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题写

过去皇帝在宫廷都设有机构庞大的御膳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清王朝覆灭,原在清宫御膳房的厨师随之失业,散居在北京各处。1925年北海公园开放,原在清宫菜库的赵仁斋邀请孙绍然、王玉山、赵成寿等御膳房的厨师,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了一家茶社。这家饭馆仿照清宫御膳的做法,制作一些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取名“仿膳”。

1956年,仿膳茶社改名为仿膳饭庄。1959年,仿膳饭庄扩大经营,由北海公园北岸搬到了南岸的漪澜堂、道宁斋内。漪澜堂和道宁斋是琼华岛上一组古老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背山面水,风景秀丽。后来这里经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修整,并用来开设饭庄。整个建筑面积有两千多平方,可容纳大小餐厅11个,可承办宴席25桌。

还是仿膳茶社之时,这里主要的菜品有抓炒鱼片、抓炒里脊、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豌豆黄原本是北京民间传统小吃,后来传入宫中。据说慈禧太后甚为喜爱,于是成了原清宫寿膳房的日常小吃。毕竟是宫廷小吃,做工选料都十分精致。用特定的豌豆煮烂晒干,磨粉后经马尾罗筛筛过,再经过多种工序制作出来的豌豆黄才是上品。

肉末烧饼是用炭火烤制,黄白分明,外酥里嫩。关于这道菜品有一个故事。慈禧太后有一晚梦见烧饼,第二天的早点中,竟然真有一道肉末烧饼。慈禧可谓圆了梦,感到非常高兴,询问这道菜是谁做的。做烧饼的是御厨赵永寿,慈禧太后赏给他20两银子和一根翎子,这道菜也成为一道名菜流传开。这赵永寿师傅正是开设仿膳茶社的厨师之一。

《仿膳菜谱》北京仿膳饭庄编纂,1980年5月第1版

在经营茶点的同时,仿膳茶社还恢复了一些宫中传统炒菜,其中有名的是“三个四”,即四抓、四酱和四蔬。四抓指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腰花和抓炒大虾;四酱是炒黄瓜酱、炒胡萝卜酱、炒榛子酱和炒豌豆酱;四酥则是酥鱼、酥肉、酥鸡和酥海带。

四抓背后也有故事。慈禧有一日对晚膳不太满意,一位姓王的伙夫将剩下的猪里脊片和调料放在碗里,随意抓了抓,放入油锅里炸,捞出后浇上汁,在锅里翻炒几下呈上。这道菜慈禧品尝之后很满意,问这是一道什么菜。太监急中生智,回禀菜名叫抓炒里脊。慈禧这道菜大为夸奖,赏了伙夫白银和尾翎。因其姓王,又封他为“抓炒王”,还将他由伙夫提为御厨,专为太后烹调抓炒菜。抓炒里脊闻名宫廷,后来逐渐有了宫廷的四大抓炒,成为北京地方风味中的独特名菜。这位御厨也就是仿膳茶社的王玉山。

仿膳饭庄菜谱

这些菜在北海公园很受欢迎,得到游客交口称赞,很快开始有名。经过几十年变迁,御厨们有的走了,有的离世,茶庄渐渐失去了清宫风味,变为一般性的大众饭馆。直到1955年,仿膳请回了王玉山、温宝田、杨青山等御厨,仿膳茶庄变为仿膳饭庄重新恢复。

仿膳饭庄的菜品式样比过去更丰富,不乏荷花莲蓬鸡、溜鸡脯、海红鱼翅、怀胎桂鱼等名菜。1959年,溥仪特赦出狱,因为怀念清宫口味,他多次到仿膳饭庄用饭,非常赞赏这里的菜点,称比他做皇帝时做得更好。

仿膳饭庄菜谱

仿膳菜谱

菜谱一

菜谱二

来源:封面新闻

口述:二毛(著名诗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

供图:二毛

整理:薛维睿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 封面新闻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