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二毛的老菜谱》第12期:上世纪红遍上海的素菜餐厅,鲁迅也前去打卡

作者:二毛 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时间:2019-08-25 11:23:06 浏览次数:753 【字体:

【编者按】“中国美食不灭,正得益于几千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极富生命力的发展。”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谱30余年,所藏文献跨越明清到上世纪80年代。

《二毛的老菜谱》栏目将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为线索,在老菜谱里探寻美食文化的历史和变迁。

 人物名片

二毛

二毛(原名,牟真理),上世纪60年代生于重庆酉阳。著名诗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文化部和中国烹协),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1987年直至现在,先后在重庆、成都和北京创立文化餐饮品牌“川东老家”和“天下盐”。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国吃家》等美食著作。

口述/二毛

整理/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这一期介绍的菜谱是《功德林素菜谱》,1982年由上海黄浦区第二饮食公司编撰。著名作家、书法家赵朴初题写书名 ,他当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功德林1922年创始于上海,是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品牌,一直享有素食鼻祖之称。刚开业时,功德林只有十几名员工,是一家规模很小的饭店。随着吃素的人增多,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功德林素菜谱》,1982年上海黄浦区第二饮食公司编撰

1932年,功德林搬到南京路国际饭店西侧的一栋楼里,店面扩大到3层楼,职工增加到130多人,菜色也由10多种发展到300多种。除了日常餐食,饭店还有酒席、寿席、高级素宴、净素月饼等等,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素菜餐厅。

我收藏的《上海市黄浦区文史资料选辑》里,介绍了上海黄浦区一些著名餐馆历史,其中就包括了功德林素菜馆。据这本文献介绍,功德林原来的经营者赵云韶,是杭州城皇山常寂寺讲经大和尚高维均法师的徒弟。

 1921年,高维均法师听说现在信佛的人日益增多,但市面上没有一家专门供应正宗素菜斋饭的素材馆,他便将赵云韶招至上海开设素菜馆。赵云韶组织了一批佛门居士,筹集到一些商业人士的经费。

1922年4月初八,在释迦牟尼生日这天,素菜馆正式开张。因佛经上“功德”之语,取名为“功德林”。

到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功德林已有60年的历史。功德林不仅以擅做素材著名,其仿荤技术也很了得,可以用不同的素菜做成鱼类、家禽以及各种山珍海味,做出四季分明的菜色。

 以素仿荤,鲁迅先生曾经批评过这种做法。他认为有些人想吃荤菜,却用素菜代替,其本心还是对荤菜向往。

事实上,鲁迅曾经光顾过功德林。《鲁迅日记》有过记载:“1928年8月19日晚,柳亚子邀饭于功德林,同席有尹默、小峰、漱云、刘三及其夫人并二女。品尝了功德林的素菜。”

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上海,许多著名人士都是功德林的常客,尤其是以“七君子”为首的爱国人士。

1936年,沈钧儒、周韬奋、李公朴等爱国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时,就在“功德林”以聚餐为名联络各界。“七七”事变后,“七君子”仍经常以功德林为据点进行革命工作。

后来,“七君子”之一的史良还写过一篇《怀念功德林》,提到他们对功德林的素菜的喜爱。据店内老员工回忆,他们喜欢的菜式有素鸡、素鹅、烤夫、冬菇面筋、雪菜竹笋等。其中沈钧儒最爱吃的是老烧豆腐,还格外要加四川辣酱。

   《上海市黄浦区文史资料选辑》介绍了上海黄浦区一些著名餐馆历史,其中包括功德林素菜馆

功德林的素菜深受喜爱,也是因为它的菜色独具特色。功德林坚持用四季新鲜时蔬做菜。根据《上海市黄浦区文史资料选辑》描述,一只500克的冬笋,只选用100克左右鲜嫩的部分;冬菇只用肉厚形圆、个头大小相近的上品;所用豆腐、粉皮、烤麸等都是自己加工制作。

另外,功德林制作花样繁多,其主厨都有数十年的烹饪经验,能将各种原料做出几百种菜式。比如“炒虾仁”,是用土豆去皮煮熟,切成虾仁状,再用冬菇、胡萝卜等配料切成小粒,和青豆一起入锅炒。

“醋熘黄鱼”是用将煮熟的土豆压成泥,涂在豆腐衣上,中间放豆腐干丝、冬菇丝、笋丝等原料,包捏成黄鱼状,在头部用两片冬菇做成鱼鳃和鱼目,用豆腐干切成薄片作为鱼尾。

 现在,功德林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素菜馆,美国《纽约时报》副刊都曾介绍过功德林的素菜。

附图

功德林素菜馆菜谱

前期回顾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期:正宗的四川满汉全席要吃三天三夜?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2期:关于大白菜,你不知道的一百种吃法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3期:50年代的贵州公社食堂,为何顿顿都能吃上肉?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4期:风靡欧美半世纪的《中国食谱》,胡适和赛珍珠都为它作序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5期:从“娇莺戏蝶”到“东篱采菊”,古诗词和菜谱的完美结合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6期:大画家里的美食家是怎么做菜的?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7期:你想知道的鳝鱼做法,都收在这本菜谱里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8期:川菜在过去的国宴中是什么级别?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9期:《中国烹饪》川菜专辑,记录了一代川菜名师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0期:在绿皮火车的年代,餐车上都吃些什么?

【方志四川•美食】《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来源:封面新闻

口述:二毛(著名诗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

供图:二毛

整理:薛维睿

来源: 封面新闻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