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摩梭猪膘肉:舌尖上的民俗文化

来源: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整理 发布时间:2023-10-11 12:33:43 浏览次数:563 【字体:

地处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泸沽湖畔,居住着摩梭人。摩梭人的传统手工技艺十分丰富,猪膘肉制作技艺就是其中之一。

摩梭人称猪膘肉为“博产舍”。“博产舍”的制作过程很讲究:将猪宰杀后,从猪嘴到尾部直开一条口子,取出内脏,剔出骨头、脊肉等,然后均匀涂抹上各种调料,用麻线将口子按原样缝制好,再用重物将其压扁,随后晒干或阴干。制好的猪膘肉呈琵琶状,又被叫做“琵琶肉”。

泸沽湖地理气候特殊,昼夜温差大,可以让猪膘肉存放很长时间。因此,每户摩梭人家中都有制好的猪膘肉。猪膘肉在摩梭人看来也成了家庭富裕的象征:谁家的猪膘肉越多,放的年限越久,就代表这家越富裕。

猪膘肉可以用来祭祀,也被摩梭人视为招待贵客最好的食物。其吃法非常多,可煮、可炒、可蒸。烹制前的猪膘肉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但烹制后就会变得金灿灿、油汪汪,肥而不腻,香滑爽口。

猪膘肉制作技艺在泸沽湖畔世代相传,已成为摩梭人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摩梭人猪膘肉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整理

来源: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整理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