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美食>详细内容

【美食】怀想南部手擀面‖何军林

作者:何军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20 14:06:22 浏览次数:602 【字体:

怀想南部手擀面

何 军 林

常常,中午到饭口的时候,为图方便省事,总是直奔单位楼下的小街觅食。多半没有预想目标,凭感觉就近钻进某家面馆,随便叫上一碗面条,三下五除二便弄了个肚儿圆。说实话,自个能叫上名的面条,在这条街上几乎都能吃到,唯有手擀面难觅踪影。不只是自己经常光顾的这条小街,在重庆数不尽的大街小巷,其实都很难碰到手擀面,不知个中原因是什么,也许是制作手擀面比较费事吧。

应该说,面条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擀、抻、切、削、揪、压、搓、拨、捻、剔、拉都成。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条,也就称为“手擀面”,算不得什么稀罕玩意,跟街头随处可见的重庆小面一样普通,远离“高大上”,跟人们通常所说的美食也扯不上多大关系。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手擀面却是挥之不去的“美食记忆”,饱含岁月的味道、老家的味道、亲人的味道。

我的老家在四川南部县农村,是标准的南方。北方人好面食,南方人爱大米,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集体的印象和记忆。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主食大米可谓天经地义,我也不例外。但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那时想顿顿吃上大白米饭,根本就不可能。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贫困是那个年代的底色,那阵子不仅兴粮票,而且面粉和大米属于同一档次,被归列为“细粮”,与豆类、土豆、红苕之类的粗食、杂粮区分开来,足见其珍贵。正因珍贵,能吃上面食,便成为顶顶快乐的事情。

吃面食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吃面条,比如机轧的挂面。但机轧的挂面比面粉贵,因为经过了加工。为了节省,自己动手制作手擀面,便成了我们家的首选。当然,制作手擀面不是经常的事,只有来了客人,家里才会做一顿手擀面,显得格外热情,格外隆重。正因为隆重,家里做手擀面的不是我奶奶,也不是我母亲,而是我爷爷亲自下厨操刀,给人感觉像是要做出一桌大餐似的。

一方面是因为爷爷的郑重其是,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手擀面充满强烈渴望,每次家里做手擀面时,我就会围着爷爷转,两眼像是长出了钩子。爷爷先是将面粉、水调制成面团,饧上一阵子后,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然后平放于案板上,用擀面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片状。当然,擀的过程比较繁琐,要反复卷、展、扑,直至将面团擀成薄片为止。接下来,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或宽或窄的条状面条,下锅煮上那么一会儿就成了。如果来的是贵客,爷爷端出来的手擀面,会加几片肥肠、几片酸菜,那香喷喷的美味能让人记上一辈子,流一辈子口水。

事实上,小时候能吃到爷爷做的手擀面,无疑是我感觉最幸福的事情,幸福得如同过年。后来长大离开家乡,能吃上爷爷做的手擀面,便成了无尽的渴望,成为思乡的理由,成为回家的借口。

遗憾的是,现在再也吃不到爷爷做的手擀面了。十多年前,回老家看望生病的爷爷,他不顾自己的病痛,欢天喜地专门给我做了一顿手擀面。然而,这顿手擀面却成了爷爷精心炮制的最后晚餐,吃得我泪眼蒙眬。不久,爷爷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带走了他的手擀面,让我空剩怀想。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何军林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