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川南民间传统文化奇葩:建武僰道木台铁桩戏
建武铁桩戏,是宜宾市兴文县九丝城镇龙泉村独有的地方民间文化艺术,距今300多年历史,被称为“川南汉、僰、苗文化有机融合的活化石”“民间传统文化的奇葩”。2008年6日3日,建武僰道木台铁桩戏被宜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铁桩戏游行时,烟雾师施放烟雾,使铁桩姑娘腾云驾雾,有似飞仙,别具风采铁桩戏精华的地方是“行头”和“戏脚”
僰道木台铁桩戏,传说是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僰人被消亡后,统治者为感化当地土著人规规矩矩服从统治,把每月的二、五、八日定为场期。
兴文建武僰道木台铁桩戏演出
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二月初二正式开场。为吸引更多人前来庆贺并达成对赶场日期的共识,官府组织当地土著人编排戏目。为纪念帮助过他们的哈氏兄妹,当地人把僰人祭天神所举办的“上天梯”独出心裁地创作出三级人梯的铁桩戏。戏剧演出受到民众广泛喜爱和热烈欢迎。从此,铁桩戏年复一年传承下来,成了建武远近闻名的民俗传统文化节目。
兴文建武僰道木台铁桩戏演出
建武铁桩戏,举办一次由二台或四台铁桩组成。一台桩为一台独立的戏,戏目有《九丝之战》《哈氏三雄》《哈三妹出征》《凌霄之战》《哈三妹比武招亲》等。台四周绘有彩画,内容是本地风景名胜。
兴文建武僰道木台铁桩戏演出
台上设有6米长的铁桩,桩分上中下三段,根据演出剧目对演员(儿童)进行化妆和着装,然后将二至三名演员绑在铁桩上,余下演员站立平台,形成上中下三级人梯,象征僰人祭神三级天梯,演员不说白也不演唱。观众根据剧名、造型、着装理解戏意。
铁桩戏精华的地方是“行头”和“戏脚”
每台桩由8个着红色彩衣的壮汉抬着游街一周,有四架“香亭子”挂满书法字画,二架前行开道,二架随铁桩戏后行动。还有彩龙二条穿插其间舞动,锣鼓喧天,人流涌动,热闹异常。
一根铁桩站二至三名姑娘,形成三级人梯象征僰人祭神天梯,其创意独特,设计奇妙铁桩戏精华的地方是“行头”和“戏脚”
据《兴文县志》载:“明军攻克九丝城(公元1573年)次年修建建武城。后称建武千户所,清又称建武营,到现在有三百多年历史”。建武铁桩戏就在修建建武城时兴起。
建武铁桩戏融戏剧、杂技、舞蹈、鼓乐等艺术表演形式,并与商贸活动相结合,构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演精湛的露天舞台,深受群众喜爱,堪称民间传统文化的一株奇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兴文县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