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风物】《木里藏族自治县风物志》第二章 心灵安处是吾乡—宗教(四)
第二章 心灵安处是吾乡——宗教
木里原始宗教
东巴教
木里俄亚纳西族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但影响极深、极广的是东巴教。俄亚纳西族的东巴教,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由云南省丽江、中甸等地传入。东巴教信仰多神,俄亚纳西族把各种自然现象都赋予神性,并崇拜天神、山神、水神、白石、虎、神鸡、灵魂、祖先、灶神等。
祭天 纳西族最重要最先开始进行的祭祀活动是“木布”(即祭天)。祭天在纳西族过年时候的初三至初八举行,有主祭祀人和固定的组织,一般来说,主祭人均为东巴。俄亚村专门主持祭祀的东巴为“卡细”,协助东巴祭天者为“卡八”(即陪祭人,他们多由养猪户担任,本身不是东巴)祭天由大东巴率领,木官也参加。
俄亚村当地共有两个祭天团体:一是“普都”,有木官家等41户,还有克支、克支局、苏达、佐乌等村,地点在村后的男山上。另一个称“古速”,有东巴家等35户,地点在俄亚村南边的女山上。两个祭祀团体除地点不同外,地位也有差距,只有“普都”祭祀天神之后,“古速”才能祭天;祭祀内容繁简不一,祭品也有所差别。
祭山神 俄亚的祭山神仪式仅次于祭天仪式,时间为每年的三月十三日。在俄亚,大祭山神以村落为单位,每户出一人,男女均可。仪式在村北祭坛上进行。祭坛边插五根桃枝,周围插一圈彩旗,由东巴念“义比泰恩”(祭山经)。念毕杀一头黄牛,其中牛头献给山神,牛皮送给东巴,牛肉煮熟,由祭祀者共食。
祭山的目的一是祈求山神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二是保佑春耕顺利。此外祭山也有求育的作用,如俄亚村南北的山——阳山(男山)和阴山(女山),当地人认为可主宰生育。女山上有一股清泉,俄亚人认为是女阴所出,不孕的妇女多到此祭山,用泉水洗浴,从而达到求子的目的。
大祭山神
祭祀水神 祭祀水神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地点在龙达河和东义河交叉处的苦地吊桥附近。先请东巴念经,接着杀鸡煮猪膘,准备酥油茶,祭祀祖先。祭水神当天,全村人除不能行动者,都要在东义河里洗浴,再穿上新的麻布衣服,把破烂不堪的旧衣服丢到河中,让水冲走。人们认为这样能洗掉身上的污秽,来年必有好运。
敬鬼神 纳西族认为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因此,他们对已故的家庭成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一方面将尸体火化,另一方面则是把灵魂送到应该去的地方。纳西族认为鬼神有善恶之分,为人类造福者则被视为善者,奉为神灵、先祖; 而凶恶者则被视为鬼,认为人间一切灾难都是鬼在作祟。
纳西族一般将祖先供在室内大小木床之间的祖先柜上,仅在柜上放一瓶,内插一枚或几枚箭,竹竿铁镞,以鹰尾做箭羽,且在竹竿上拴五彩布和一面铜镜。据说箭是镇邪之物,可保卫祖先,铜镜可照妖,同样具有保卫祖先的作用。
纳西族敬神、驱鬼、祭天、祭祖、命名、卜卦、婚姻、年节、动土、营造、求寿、祈年、丧葬等,都要请东巴去念经、做法事。东巴作法时头带五佛冠,身穿亚麻长衫,有些东巴仅披一件毛毡做法事,腰上拴彩带,脚穿云头蓝靴或云头黑鞋。通神时,头部有一定的装饰。一种是“垮古鲁”,形如哈达,是一条一米多长的黄布,搭在头上,两端垂于胸前。还有一种面具“巴郭”,以羊皮剪成,近代用麻布和硬纸片糊成,留有耳、目、口、鼻等,在耳孔上各系一绳,以便拴系使用。东巴作法时还绘花脸,或者进行绘身,目的在于增加恐怖气氛,吓唬恶鬼。东巴脖子上多挂一串项链,中央挂一个象征鹰神的小铜鹰,鹰是东巴的守护神之一。
大东巴为即将远行的马帮领队占卜出行日期
东巴的法器主要有“配白”,即神棍或法杖,长40厘米,有四面,每面都刻有许多神,顶部为尖状。在神棍上拴五彩布,象征五行。东巴跳神时舞蹈动作粗犷豪迈,有如藏传佛教中“羌姆”跳神舞的舞步。东巴在施法和驱鬼的活动中,还使用刀、剑、弓箭、镇妖器、降魔杵等法器。东巴的乐器有两面鼓、铜钹、铜铃、木鼓、铜锣、法螺、木号等。
东巴经书与法器
东巴做道场活动,有其自然形成的规矩和区域。如果道场活动需念很深奥的经书,而本组的东巴念不下来,经东巴本人同意后,可另请其他组精通经书和熟悉道场的东巴。
东巴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出身,以家族传承为主,传给儿子或女婿,很少收学徒。东巴之间无从属关系,声誉高低以东巴家史长短、背诵经书多少、跳神技术高低、占卜灵验与否、群众信仰如何而定。俄亚地区的东巴分为三大类:一类称大东巴,要求精通东巴教义,有较高的巫术水平,必须去过“布质”(云南三坎白地村)。一类是一般东巴,能诵经、抄书、独立主持婚礼、办丧事、祭水神等。还有一种是小东巴,是刚刚出师的,处于见习阶段,可从事较小的宗教活动,不能主持大的祭祀。
“布质”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圣地。东巴到布质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也有学两三年的。东巴进布质学习之后可管三代。三代之后,这家的东巴又必须再进布质学习。对于东巴学徒们,当他们的师傅去世时,要念东巴祖师经,最高祭祀要杀黑色牦牛。
纳西族的东巴既是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又是纳西族最早的知识分子。东、俄亚纳西族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就是由东巴保存和传播的。纳西族的乐器也基本出自东巴,东巴有自己的舞谱,共四类,一类是神舞,有40多种;一类是禽兽舞,有金色巨蛙舞、白狮舞、玉龙舞、神鹏舞、白鹤舞、刺猬舞等30多种;一类是器物舞,如板铃舞、板鼓舞、螺号舞、灯舞、火把舞、鹰翔舞、鹰抓舞等数十种;一类是战争舞,如刀舞、剑舞、杀敌舞。
木里蒙古族人信奉的达巴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达巴”一词的含义是指“念经的人”,即祭司或经师。达巴教中首先出现的是祭祀天、地、山、川等自然诸神,祭祀祖宗,为死者亡灵指路及讲述氏族祖先迁徙路线的“哈达巴”,即祈祝达巴。后来,又产生了敬神镇鬼、驱邪撵鬼的“补达巴”,即念经达巴。随后,又产生了占卜的“盘达巴”。在达巴巫师之下有两种小巫——“哈司毕”和“毕扎”,也就是“鬼使神差”,其职能主要是在丧葬和驱鬼仪式中跳鬼装神,作“开路先锋”。
屋脚利加咀老达巴在重大节庆仪式上作法
达巴教没有系统的教义、组织和经书,多由劳动者家庭的男子担任,不脱离生产劳动。达巴为人做法事时,对方只需随意给些报酬。达巴一般是舅传侄,少数是父传子,拜师收徒者甚少。达巴的道具和法器有:海螺、铃、鼓、钹、刀、降魔棍、五佛冠及法衣。作法时,他们身穿法衣,有的自制、自画神像、符咒,捏面偶,并视作法对象念不同的经文或咒语,手舞足蹈地跳动。达巴教涉及木里蒙古族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祭天、祭祖、祭神、婚嫁、求喜、命名、择吉、卜算、祈年、驱鬼、辟邪、超度、治病及丧葬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达巴起着人与神、鬼、祖先之间沟通的媒介作用。
达巴教宣扬万物有灵,相信灵魂不灭,因此产生了很多鬼神。达巴教又认为人、牲畜生病是各种鬼魂作怪,因而又产生了许多撵鬼的方式。
达巴教崇拜火,认为火是光明、兴旺、吉祥、繁殖的象征,因此木里蒙古族家里的火塘要昼夜不灭,尤其是在清晨。此外达巴教还相信火塘有生殖繁衍的力量,并赋予其生殖神的意义。在婚礼中,达巴会为新婚夫妇念《祭火塘经》,祈求火塘烟火旺盛,用以象征新婚夫妇生育旺盛,人丁兴旺。达巴教认为火能驱鬼,因而达巴为人做法事时,往往借助火神的力量驱逐鬼邪,消灾祛殃。
木里达巴教还保存着植物崇拜的遗风,笃信树有神灵。有的村落和母系亲族一般将附近神山中的某一棵树龄长、枝叶繁茂的大树作为保护神,并在祭山仪式中进行祭树仪式。祭祀树神时,人们会在树下焚香叩头,往树上缠裹麻线,在树枝上悬挂五色布条。患者则把自己的破衣烂衫挂在树上,祈求树神把疾病除去。
古树崇拜
木里苗族信奉“土地”“门神”,并杀“泰山猪”祭祀“泰山神”,在他们家中设有如神坛的“泰山柱”。苗族人死后要请和尚敲鼓吹芦笙唱孝歌,举行开路仪式。
木里旭米藏族民间有叫“登布”的专司祭祀,“登布”没有经书,靠记忆背诵经文,做法事念经全靠记忆背诵,并使用旭米语。历代“登布”收徒授经均口传心记,口授经文中有许多神话故事及传说。法器主要有五冠帽、法杖、大鼓、拨浪鼓、摇钹和刻有怪兽图案的经板。
藏族除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外,在民间也有少量的巫师,藏语称“翰规”。翰规有的是寺庙还家的僧人,有的是苯波教徒。翰规有藏文经书,有的能解读东巴经,但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寺庙。翰规主要为民众念经诵佛以消灾祛难,节庆祝福时无特别衣着和仪式。翰规的师承如东巴、达巴一样,皆为世袭。
翰规念经,古老而神秘
木里彝族的民间祭司有毕摩和苏尼,他们为本族驱鬼除邪来治病以及丧葬时举行特殊仪式,如用小木棍搭制特殊小框架念经后送出郊外等。毕摩、苏尼用古老的彝族经书念诵,背背特殊的竹编斗笠以示其巫师身份。所念经咒书典多为《创世经》《开路图》《家谱系列》,经书的书写也很特别,虽均为横书,但第一行从右到左,第二行从左到右,如此往复呈“S”形。毕摩的特长是能心记口诵本家支二十多代的家谱和迁徙线路。毕摩的师承是世袭制,本家绝后可传本支系愿意且能学会的青年。学徒要经老毕摩传、帮、带,亲临观摩实习数年方能独立从事祭祀活动,并在一次较大场面的祭祀活动中,老毕摩为其带上斗笠帽才可视为正式毕摩。
作为经师或祭师的毕摩精通老彝文,念诵经书,是替人做多种祭祀的彝族知识分子,也是彝族社会历史、军事战争、农事活动、婚丧嫁娶、迁徙繁衍、日常生活以及伦理道德等各种史料的见证者。
毕摩做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