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乡村振兴】孕奇蓄秀百家池‖滕礼建

作者:滕礼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05 11:25:36 浏览次数: 【字体:

孕奇蓄秀百家池

滕礼建

百家池村是青神县高台镇一个自然村落。百家池村东沿富塘村(原南坝子村),南与白果乡甘家沟村(原坛罐窑村)接壤,西临滔滔岷江,北接诸葛村和麻柳社区。百家池地貌特点依山傍水、浅丘平畴。村内粤江河、沙溪河穿流而过。全村发展柑橘、水产、生猪等产业。

百家池的来历有两个传说。传说一:百家池村有部分村民是明、清时代从湖广来的移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湖广填四川”),当时百家池水涝不保,旱时连插秧、人畜饮水都有困难,涝时沼泽一片。移民们利用客家人兴建水利的技术修建约一百口水池供饮用灌溉,故称“百家池”。(客家人是一支较弱小的汉民族分支,他们在迁徙途中一般选择偏僻、地势高便于防御的立足之地,修建水池便成为客家人必备的生存本领。客家!客家!四处迁徙,客居他乡)

至今,百家池陈氏家族依然保持良好的客家家风、家教并引航乡亲。随着时代变迁,百家池人口不断增加,原来的百口小池已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家池群众响应毛主席“兴修水利”的号召,在政府支持下百家商议,共同出力在高处(在原3大队百家池村小学处)齐心协力修建一口约一百亩的大水池。因共饮一口水池,同宗同源也就呈现出独特的客家文化——守望相助,百家亲和!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家池”。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因高台庙祭祀的人是高台钱姓老祖宗——钱岳山。他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4年之间)乡贡进士,朝廷召至其到京城听用,后补缺回四川汉源县做官。因汉源民风彪悍,偶生夷乱。钱岳山便生以文治愚的想法,辞官治学:“教化于人,德化于人”。因朝廷尊其才,在汉源城北为其建起一所学校。钱岳山在此开坛讲学,传道授业,终生以教书为业。教出的学生有十多人陆续成为清代至民国雅安、乐山、西昌等地的县长。高台庙就是那时青神县令感恩于师为他修立的祀所,以示后人:“贵经术,崇文昌”。高台庙受百家拜竭,人称百家祠,后人不知其故误称“百家池”。

百家池村有个“百家坝”。百家坝土质属于粘质土类土壤,也就青神人说的大土泥。大土泥的特点:“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其土质粘厚,不易耕种。

在青神东山有一句俗语:“有女不嫁百家坝,一块土巴打十八下。”这是说百家坝农耕艰难,劳作辛苦。但这种土质宜种值柑橘、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红薯……这样的土壤既保肥,又保水,大土泥出庄稼呢!

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完善农业灌溉,吐故纳新,百家池村在沙溪河上利用水流力学原理建起了两座筒车,现在沙溪河上那座石桥处仍叫“双筒车”。“双筒车”灌溉工程一直延续到“农业学大寨”时期,当时还是青神有名的“水利工程”;在百家池村粤江河畔的小龙池半山腰还分布着汉墓群,大约八百平方米。可见百家池汉代以前就有先民居住于此。

百家池村沿岷江岸散落着一些民居,这里河坝底洼易遭洪灾。河边有一块地势高出平地一台,人们称“高台”。洪灾来临,高台就成了周边百姓的“救生台”,慢慢地人们迷信为高台能避水,是因有“高台老仙”庇佑。后来人们在这里修建庙宇,取名“高台庙”。

旧时,岷江航运很多船只都会停靠高台庙下面的水码头整休、补给。这里曾水运繁忙,往来商贾、官船云集,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高台庙集市。苏东坡来往青神与眉州在此驻脚,李白出川到此夜宿,陆游去眉州拜谒苏轼沿江而来,他站立高台庙仰望眉州深情感慨:“……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寒峥嵘……”

随着青神蚕丛大桥的建成,岷东大道的开通,青神东山“天堑变通途”。便利的交通,来往的客商,将百家池迅速融入时代发展之中。果园农场、乡村旅游的兴起、新农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百家池的椪柑、青见、默科特(青神红)脆嫩汁多,酸甜适度。这些优质柑橘为“椪柑之乡”的青神增光添彩;沙溪河、粤江河渔业、乡村旅游,融民俗风情为一体。两河流域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业,渔业养殖基地是“四川省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

“穿行高台绿满麓,百家池边溪鱼肥!”今天的百家池村楼房林立,道路宽敞,民风淳朴,守望相助,百家和睦。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百家讲堂”网红全国。百家池人驰而不息,圆梦百家。当一抹晨雾掠过,百家池宛如一幅生态画卷徐徐舒展,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百家池已成为青神门户,形象丰碑。2019年9月24日,百家池村(柑橘)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9年12月24日,百家池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19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4月,百家池村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2021年10月,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1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并获授牌;2021年11月,被民政部办公厅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滕礼建〔眉山市作家协会、眉山市诗歌协会会员,青神县作家协会(青神县散文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青神县瑞峰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

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图片来源:眉山新闻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