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名镇名村>详细内容

【古镇】南部县大桥古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11 14:32:49 浏览次数: 【字体:

南部县大桥古镇

诗曰:“四面青山拱笔尖,金鱼涌水透寒泉。清风阁上神仙聚,逍遥观顶老君眠。梧桐树上结豇豆,明月楼中古圣贤。一道二郎前镇守,龙桥接水万万年。”诗中所述之地,即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

大桥镇位于南部县城西约45公里处,紧邻升钟湖4A级风景区,是古代阆中至成都所谓“皇柏大道”上的重要驿站。

“大桥”之名来源有二:其一,大桥场西侧有一荃子山石梁,石梁呈拱桥状,长十多米,宽二米、洞高两米许,首尾不可互见,旧时人称“旱桥”,也称“大桥”;其二,古时候,谯姓为此地第一大姓,故取大谯之谐音为“大桥”。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在此置县,因境内多盐井,故以“新井”名之,县址即今大桥场。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撤县并入南部县,其间600多年历史。

大桥场四面环山,一条小河穿场而过。小河之上原有两座石拱桥,如两道彩虹飞架南北。其上一座名曰“桂花桥”,桥头一亭,上书“桂花桥”,两边一副对联:“新井县中存八景,桂花桥上访三元。”桂花桥下游200米处便是“金鱼桥”。金鱼桥横跨南北,长16.4米、宽2.9米、高3.3米,两边石栏高80公分,五墩四拱石板桥。《渑水燕谈录》载:“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技,岂汝先人志耶?’杖之,碎其金鱼。”桥东头原有清川北道台黎学锦题“陈母杖击金鱼处”石碑。“金鱼桃浪”为南部十四景之一。清李允修《金鱼跳浪》载:“杖击仙郎处,桃花映水红。遗踪追驷马,江气吐霓虹。”

从金鱼桥沿石阶上行五十步,便是“清风楼”。“清风楼”是北宋进士蒲宗孟在家乡修建的私人藏书楼,是当时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清风楼遗址尚存。距清风楼100米处的古建筑“禹王宫”,是古代大桥人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之地。现在大桥小学校园内,部分保存完好。

大桥场东南1公里有一天然石窟,长38余米,深3米,高4米左右。这就是三陈早年刻苦攻书的地方,名“漱玉岩”,又叫读书岩。石室顶部刻有清南部县令李澍手书“漱玉岩”三字,周围有一些日月星辰的图案,还有一处突起的石锥,中有一孔,传说是陈氏兄弟仿效古人“头悬梁”之处。洞内石壁间有历代文人墨客许多题咏,其中清晰可见的是雕刻的北宋诗人黄登礼、杨异悚的诗句,书法精湛,雕刻精细。洞内一股清泉从石缝流出,终年不枯,洞口悬泉瀑布,飞珠溅玉。有诗赞曰:“石上名篇列似屏,人称杰出地称灵。班联玉笋冲霄汉,瑞应金桃焕日星。将相恩荣丹凤诰,文章辉映紫薇亭。登临怀古惆怅增,云锁岩扉入坐青”。(清·孙文锦《题新井三陈读书岩次壁间韵》)

漱玉岩

漱玉岩前200米处的思乡井为整石凿成,口小腹广,水味甘美,冬暖夏凉,大旱不竭。传说陈母随子居京,病中思饮家乡水,其子陈尧叟驰马取此井水至京,母饮之病愈,故名“思乡井”。

与“漱玉岩”遥相呼应的“黉庙子祠堂”,位于大桥场东北角500米处的松树坪,始建于清乾隆45年,起初是王姓宗族祠堂,民国初年当地绅士王文忠的府邸,占地10余亩,三层院落,逐层递进;两边厢房,左右对峙。院内石刻木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黉庙子祠堂”是大桥镇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黉庙子”又称瑞笋湾,以前曾有三根状如竹笋的石柱,石质坚细,千年不化。可惜毁于20世纪60年代。目睹者言:中间石笋高2米,呈方形;左边石笋高1.7米,呈圆形;右边石笋,因民国驻军取火烧断,仅剩1米。据《陈氏族谱》载;“先主下葬时,天降鸿雨七日,后生石笋三根。”风水先生曾说“三笋对三峰、此地出三公”。果然,陈氏三兄弟,连连高中,位居极品。清顺治举人李允修《三元石笋》赞道:“间气三芝秀,幽岩雁塔留。科名成鼎足,伯仲应鳌头”。“出兄弟状元宰相瑞笋处”一碑尚在。

位居翠屏山的封峦寺,传说是当年樊梨花带兵镇守之处,唐高祖也曾来此议事。后特遣房玄龄监工修造“封峦寺”以作纪念。自此以往,来往官员,经过此地,必行拜谒之礼。民间有“文官下轿封印,武官下马封峦”的说法。

封峦寺山脚下,如今大桥中学河对岸,有一块长80米,宽约50米的平坦山地,人称”道子坪”。乃当年陈氏家圃,是陈尧咨跑马射箭之所。欧阳修《卖油翁》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

古时的大桥场依金鱼山而建,如今山上建有“三陈祠”和“金佛寺”。“三陈祠”内收藏历代碑刻、匾额和书画作品,塑三陈雕像,四壁绘三陈事迹。

自古灵地育名人。北宋陈氏父子四人同朝辅政,创中国宦族奇观,而“一门二相二状元”,更以千古佳话彪炳史册;蒲宗孟清风美名世代相传;“罗盛教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王永维英名永昭后人。

END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南部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