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8-14 22:07:13

《四川省志▪电力工业志》

发布时间:2016-12-27 19:16:00 浏览次数:2040 【字体:

4946c0494eb14863b01ee4e489f52f98.png

《四川省志▪电力工业志》概述

四川的电力工业,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当时在成都的四川银元局于厂内安设发电机,用蒸汽动力发电。光绪三十二年冬月(公元19071),重庆绅商刘沛膏等人创办电业。光绪三十三年和三十四年烛川电灯公司和启明电灯公司相继在重庆、成都两地成立。到民国元年(1912年),全省共有发电装机容量634.5千瓦,职工80余人。

民国2~9年间,四川军阀内战不息,交通梗阻,未增装发电机组,原有电厂和供电线路亦遭破坏,不能正常生产。

民国10年,四川留德学生税西恒在泸州筹建济和水电站,于民国12年开始施工,民国14年竣工投产,装机140千瓦。同时,成、渝两地有部分新机组相继投入运行,宜宾、自贡、合川、内江、南充、万县等沿江交通便利的中小城镇也陆续兴建起一批小型电厂。到民国25年,全川发电装机容量达7270.9千瓦,年发电量1037.5万千瓦·时。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至重庆,一大批工矿企业,特别是兵工生产厂家陆续内迁至川,使四川省用电需求量激增,带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重庆电力公司、成都启明电灯公司和合川、乐山、安县等地的电厂都相继新增了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后来资源委员会利用新迁入川的电力生产设备先后办起了万县、岷江、宜宾、自流井、长寿、巴县、泸州、都江等电厂,共有装机容量19726千瓦。大竹、綦江、绵竹、广安、永川、荣县、温江、隆昌、云阳、射洪、绵阳、遂宁、眉山、达县、三台、奉节、铜梁、邻水、乐至等县,都先后办小电厂。重庆、广元、合川、乐山、泸州等地的工矿企业,特别是兵工厂亦先后办起自备电厂。到民国34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省发电设备拥有量已超过6万千瓦,实际投产58238千瓦,其中重庆及其近郊投产的装机量占60%。

民国35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虽然增装了少量机组,但多数设备年久失修,不能正常生产,加之物价飞涨,社会动乱,电业处于十分困难境地。1949年底国民党撤离大陆前,对四川工业设备进行破坏,电力生产设备首当其冲。全省已投产的66816千瓦发电机组,被炸毁21116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1.6%。到1949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减少到4.57万千瓦,为全国总装机量的2.47%;年发电量1.47亿千瓦·时,为全国年总发电量的3.41%;33千伏线路4条,共长约200公里。

1949年11月后,四川各地相继解放,人民政府对电力工业实行军事管制,没收官僚资本,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私营电力企业逐步转变为全民所有。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及时对被破坏的发、供电设备进行修复。到1952年8月,被严重破坏的重庆电力公司第三厂(后改名鹅公岩发电所)、长寿发电厂桃花溪电站和下硐电站以及成都至灌县(今都江堰市)33千伏输电线路等全部修复投入运行。成都、重庆、宜宾等地对年久失修的陈旧设备进行检修,提高了设备出力。

1952~1957年,由苏联援建的重庆发电厂和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狮子滩水电站、龙池发电所等先后建成投产,成都电厂在一期工程5000千瓦机组建成投产的基础上,开始了二期工程建设。内江、宜宾等中小城市也兴建和扩建了部分发电厂。同时,四川第一条(重庆至长寿)11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投产。1955年,西康省(除昌都地区)并入四川省,所属发电装机容量1646千瓦及其全部供电设备随之并入四川。到1957年底,全省有发电装机容量18.6万千瓦,年发电量6.78亿千瓦·时;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8.87万千伏安,输电线路862.36公里,从而较好地满足了成都、重庆、宜宾等主要城市工业生产用电需要,为进一步发展本省电力作了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准备。

1958年“大跃进”中,在全川掀起了“全民办电”运动。一大批新建扩建工程相继上马开工,全省主要电力建设项目达到37个,其中火电工程17个,水电工程16个,送变电工程4个,总投资达4.98亿元。1958~1960年,全省共新增装机容量47.84万千瓦;电网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东部以重庆为中心的渝、长、碚电力网;西部以成都为中心,北至江油、德阳的川西电力网,南部包括宜宾、自贡、内江、泸州在内的川南电力网,并开始组建成都铁塔厂、成都电力金具厂和成都电力机械厂3个电力修造企业,提高了全省电力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但在水电建设中,除大洪河电站建成发电外,鱼嘴、坛罐窑、紫坪铺等工程在财力、物力尚不具备,又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前期准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搞所谓“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最后被迫停建,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受到“打破常规”和搞“超铭牌出力”影响,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管理混乱,事故增多,经济效益下降。

1961年,四川电力工业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进行基本建设的调整,相继停、缓建了一批在建工程,将人、财、物力集中于重庆、成都、白马、大洪河等重点工程的“填平补齐”。到1962年底,全省电力基本建设主要项目由1961年底的29个,缩减为11个,又通过《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贯彻,加强企业管理,使投产设备逐步达到了设计水平。到1965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83.17万千瓦,年发电量28.94亿千瓦·时。

1964年,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1965年即在四川拉开“三线建设”帷幕。一大批军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骨干企业陆续在川兴建,一场大规模的电力建设亦同时在川展开。是年,水利电力部在成都成立了西南电力指挥部,由副部长张彬兼任总指挥,并从河南、东北、华东等地抽调施工队伍和从上海、北京、云南等地抽调技术人员入川支援。1965~1966年,龚嘴水电站、映秀湾水电站、渔子溪一级水电站、磨房沟二级水电站和豆坝、渡口、河门口、新庄、五通桥、万源发电厂的新建工程,重庆、江油、白马发电厂的扩建工程以及狮达万线、渡平线、建中线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先后开工。新建扩建工程的设计装机规模达238.52万千瓦,为1965年底全省总装机容量的2.86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电力系统的领导机构普遍受到冲击,共产党员被停止了组织生活,许多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遭到批判斗争,职工队伍被分裂为几派,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废除,设备失修,事故增多,正在兴起的大规模电力建设工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不按基建程序办事,盲目决定在五通桥建设洞内发电厂利用天然气发电,历经10余年的建设,耗资人民币近亿元,终因缺乏天然气而不能发电。但是,由于国家对“三线建设”的重视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援,广大电力职工艰苦奋斗,排除干扰,克服社会动乱、生活艰苦带来的重重困难,推进了电力生产建设的发展。除在建的一批骨干电厂相继投产发电外,自1970年5月四川第一条(宜宾豆坝至龚嘴电厂)22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后,映秀湾至安县至广元、豆坝至重庆、龚嘴至九里至成都、渔子溪至成都、甘肃省碧口电厂至广元等22220千伏输电线路也相继架通投运,还建成了安县、凉亭、九里、青白江等220千伏变电站。到1975年底,全省总装机容量289.02万千瓦,年发电量107.94亿千瓦·时。分别比1965年增加246.26%和272.98%。1976年底全省共建成投产220千伏线路1318公里,变电容量75万千伏安,基本形成了由龚嘴发电厂北到甘肃省碧口,南至豆坝,东至华蓥山的220千伏主力电网。还建成了渡口、西昌两个110千伏地区电网。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四川电力工业系统经过1977~1980年的恢复性整顿和1978~1981年设备恢复性大修,深入进行“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到电力生产建设。1978年,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70万千瓦的龚嘴发电站全部竣工发电;华蓥山发电厂等在建工程顺利发展;220千伏电网也加快了建设,綦江—遵义220千伏输电线路于1981年底建成,1982年3月2日正式投运,实现四川与贵州联网。1981年同1978年相比,省电力局系统发电量增长了15.28%,供电标准煤耗率下降28克/千瓦·时,厂用电率和线路损失率分别下降0.54和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6.89%,电力生产建设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1981~1985年,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四川电力工业系统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开展企业全面整顿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设备检修和电网完善,使生产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安全经济发供电水平不断提高。到1985年底,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62.63万千瓦,年发电量221.42亿千瓦·时。分别比1980年增长16.59%和35.24%;年平均增长分别为3.32%和7.05%。但是,由于这个时期基建前期工作做得不够以及建设投资不足等原因,安排的新建项目甚少,省电力工业局系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只有27万千瓦,而同期原供四川的甘肃省碧口水电站30万千瓦机组的电力不再主供四川,加上全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电设备与用电设备装机量之比,由1980年的1∶2.7上升为1∶3.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50%。全省电力缺口高达1/3。从1983年开始,丰水期也要拉闸限电。1985年,全省主电网强制拉闸限电线路达2万余条次,比1975~1984年10年间拉闸限电次数总和还多。

为了扭转四川电力建设的落后局面,1984年提出了“西电东送”的电力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了基建前期工作。1986~1990年国家“七五”计划期间,省电力工业局按照“多家办电”,“全局抓基建”的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方式筹集电力建设资金43亿多元,并从历年生产经费中拨出6000万元资金垫支工程前期费用,从而促进了珞璜、江油、成都等发电厂的新建扩建工程提早上马;重庆、白马、开县(今白鹤)、龙桥、铜街子、宝珠寺等13个发电厂(站)的新建扩建工程加快了建设速度。5年间,共新建投产发电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比1981~1985年5年间新投产的27万千瓦高出5倍多;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533公里,变电容量240.6万千伏安。由于煤炭、原材料以及运输费涨价,电力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1988年度,省电力工业局的生产成本增加9000万元,实现利润比上年减少10.05%,留利减少44.4%。1989年底经国家批准开始执行燃料、运输加价,电力相应加价的政策,四川电力工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的局面才得以初步扭转。1990年底,全省发电设备总容量748.98万千瓦,年发电量345.65亿千瓦·时。随着电力生产建设的持续增长,四川严重缺电局面初步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的次数有所减少,1990年频率合格率达到99.2%,为四川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川省电力工业从诞生至1990年,已逾85年。综观85年的历史,走的是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其间,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

在四川省电力工业走过的85年历史中,有44年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渡过的。到1949底,全省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容量不过0.79瓦,年人均用电只有2.56千瓦·时,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没有电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电力工业虽几经曲折,但仍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三线建设”和“七五”计划期间,四川省电力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1950~1990年41年间,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44.41万千瓦,为1949年的162.89倍;1990年年发电量增长到345.65亿千瓦·时,比1949年增加234.17倍;到1990年,全省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288条,29617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84条,长4043公里;变电站1141座,变电容量1925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7座,变电容量507万千伏安。1990年同1949年相比,输电线路增长150倍,变电容量增长1000倍以上。用电户数多达298万个,年末用电设备装接容量1834.32万千瓦,用电量339.53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户用电量占85.65%以上。农村已用上电的乡占全省总乡数的95.65%,已用上电的村占全省总村数的87.13%。地方电力发展迅速,1990底达到装机容量215.20万千瓦,年发电量83.50亿千瓦·时,有供电变压器202.4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494.9万千伏安,3~10千伏及以上输配电线路113680公里。汶川、荥经、大邑、洪雅、彭县、峨边、石棉、天全、芦山、宝兴、甘洛、盐边、北川县和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共15个县(市)已达到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标准。电力企业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到1990年,省电力工业局系统拥有大中型企业39个,职工7.21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1.33亿元,为全国大型企业第17位,本省各企业之榜首。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为加快电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川境内河流纵横,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谓得天独厚。在1419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中,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5亿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264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9166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24.2%,年发电量达5153亿千瓦·时,占全国的26.8%,占四川一次能源的73.6%,均居全国首位。且不少河流落差大,淹没损失小,动能经济指标优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河流天然落差都在2000米以上。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3条干流,在省内的水能资源就可开发水电704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061亿千瓦·时,为四川和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大型水电电源点最集中的地区。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矛盾、资金短缺以及对加快水电建设步伐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等原因,对本省丰富的水电资源开发程度很低。到1990年底,全省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共342.75万千瓦,占可开发总量的3.74%,大大低于全国水电已开发9.8%的水平,这是形成电力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极不适应的重要原因。四川省能用于火力发电的一次能源少,1990年累计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02.8亿吨,保有储量95.9亿吨,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总数的1.16%,居14位。这种情况,决定了四川省电力工业的出路主要在于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同时,适当发展以煤炭、核能为燃料的火电。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四川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不断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为显著。1979~1990年,省电力工业局系统就取得科研成果1100项,创直接经济效益9880万元。其中,有67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1990年度,投入科技发展资金378.6万元;完成部、省鉴定的科技项目14个,有5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同时,通过企业全面整顿,开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企业管理,促进了电力生产建设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发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由1949年的6000千瓦,提高到1990年33万千瓦;输电电压由1949年的33千伏提高到以220千伏为主,并开始建设500千伏线路和变电站;调度通讯自动化程度也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由于科技进步和管理的加强,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500千瓦及以上公用电厂供电标准煤耗率由1950年1122克/千瓦·时,降低到1990年的456克/千瓦·时,下降666克/千瓦·时;厂用电率由1950年6.53%升到1990年的6.6%,上升0.07个百分点;线损率由1950年23.69%,下降到1990年的8.19%,下降15.50个百分点。1990年,省电力工业局系统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7489元/人,产品销售收入25.8亿元,实现利润3.6亿元,上交税利7.5亿元。但是,同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四川省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老化,电网薄弱,因严重缺电,一些本应淘汰的高耗能机组仍在继续运行,生产建设中的人、财、物力浪费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管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因此,要发展四川省的电力工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除改善外部条件外,还应继续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企业活力,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自人民政府接管四川省电力工业以后,坚持了党在企业中的政治领导地位,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在企业党组织领导下,依靠各级干部、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向广大职工进行了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这对于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保持企业的稳定,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四川省电力教育事业亦有很大发展,1990年除重庆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中设有电力工业方面的专业外,省电力工业局系统有职工大学2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5200人,历年累计毕业生22312人。各单位还普遍开展了在职职工文化技术教育,1983~1990年间,每年参加学习100学时以上的职工约占职工总人数的25%左右,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9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四川电力工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发供电、设计施工、修造企业和教育科研单位都在改革中开拓前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和各项对外工程正在积极进行。特别是实行多渠道集资办电,增加了电力建设的投入。“七五”计划期间,全省新增的装机容量比1981~1985年5年间的新增装机容量高出4.35倍,占四川省电力工业在85年的历史中总装机容量的22.7%,开拓了电力建设的新局面。但在多家办电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电力部门自身的投资功能,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和行业管理,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仍然是前进道路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川省电力工业虽然有很大发展,但同全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四川省工农业生产的用电需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严重缺电已连续10多年,1990年,占全国人口总数10%的四川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仅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5.43%,年发电量仅占全国年发电量的5.56%,人均用电仅为全国人均用电量的58.47%。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与用户用电设备装接容量之间仍有很大差距,除在建的电站和准备开工的二滩电站之外,还必须再新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电力建设项目,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四川省志▪电力工业志》(1840-1985)封面目录.pdf

《四川省志▪电力工业志》(1840-1985)正文.pdf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