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雅安市>荥经县>详细内容

荥经县地情

周  文(1907-1952年),原名何开荣,笔名稻玉、谷天,四川荥经县严道镇人,共产党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优秀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家。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左联”的组织干事、组织部长、常委和党团成员。1940年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大众读物社社长,边区政府教育厅长、秘书长。后出任晋绥大众报社、重庆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1949年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同年秋,调马列学院任秘书长。1952年受到错误处理,不幸逝世,终年45岁。1975年平反。1976年,周文骨灰安放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主要著作有:中、短篇小说《雪地》、《分》、《父子之间》、《多产集》、《爱》、《周文短篇小说集》、《在白森镇》及长篇《烟苗季》、《烟苗季后部》等。其中《雪地》是其成名作,被美国伊罗生译为英文,发行于美国。《父子之间》曾译为日文,登载于1936年度日本杂志《创造》上。他曾将三部外国名著《毁灭》、《铁流》、《没钱的犹太人》改译为大众读物。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文选集》上、下两卷,发行全国。1994年至2017年,周文生前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四川、上海、延安、北京等地先后举办纪念周文的各种活动共20次。

程子健(1902-1973年)原名秉渊,字心浦,四川荥经县人。民国9年(1920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轧钢车间当散工。1923年,进马黎电影专门学校学习。年底,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7月回国,在上海受中共中央负责人邓中夏派遣到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工作。1925年转为中共党员。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任工委书记。次年,重庆成立工会,任工会副委员长。1927年,转移至成都,负责中共川西特委组织工作。1930年,中共四川省机关在重庆遭破坏,奉调至重庆,组织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任书记。按中央举行武装暴动的决定,将党、团、工会合并,成立各级行动委员会,任主席。1933年初,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留在中央军委工作。三月初被捕,经受多次严刑审讯,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同敌斗争。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程子健获释。1939年1月任中共川康特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1940年至1947年期间,先后任中共川康特委书记,中共川康特委统战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委员、民运部部长,东北工业部鹤岗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49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副部长。1953年任西南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主任。1954年任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1955年至1967年期间,先后任四川省政协秘书长,四川省政协党组书记,政协四川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部长。程子健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3年3月任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程子健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11月,程子健在成都病逝,享年72岁。

胡长保(?-1935年)江西省吉安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在中央红军警卫营担任毛泽东主席的警卫班班长。1934年10月,随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6月2日至8日,中央红军兵分两路途经荥经县境。一路系中央红军总部率主力部队和中共中央机关、中革军委机关人员等,从泸定县化林坪出发,经过观音阁进入荥经县大桥头(今牛背山镇双林村)、茶合岗、水子地(黍子地),翻越泡桐岗,经过肖家坝、王家坝,翻越青山垭进入天全县境,途中屡遭国民党中央军的飞机扫射和轰炸,胡长保用身体掩护毛泽东主席而光荣牺牲,年约23岁。1990年11月,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烈士精神,激励人民,教育后代,按照中共荥经县委、荥经县政府的决定,荥经县民政局将胡长保烈士的遗骸从三合乡建政村生基湾迁葬荥经县烈士陵园。2005年8月,位于荥经县烈士陵园内的胡长保纪念馆竣工,建筑面积532平方米。2006年11月,荥经县严道一小迁至荥兴路西二段被命名为胡长保小学。

宋子恭(1550~1632),字安夫,号海蒙,明代荥经县大屯坝(现大田坝乡)人氏。是第一部《荥经县志》(明崇祯版)的创修人。

宋子恭自幼聪敏,好读书。明万历拔贡入仕,初授内江训导,后升至江西彭泽知县。因为人刚直,不善逢迎,被巡按弹劾罢官。从彭泽归来,家居大屯坝,以著述自娱。宋子恭在外任职时,见其他府、州、县均有记载本地事的志书,而荥经建县已有千余年却无志。因而,立愿为县修志。此时,虽年高,仍收罗旧闻,征文考献,广集口碑,核对史实,精心整理。终于编成荥经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荥经县志》稿。

明代知县张维斗见宋子恭之作,尤为高兴,张维斗在《荥经县志》的叙中载:“得宋彭泽所集者,润色而订正之。自舆图、食货以至风俗,由官署、桥梁、宦迹、选举以迄艺苑。稍取杨新都《全蜀志》增补其缺略。”肯定《荥经县志》为宋子恭所创修,并给予润色订正出版。

清乾隆版《荥经县志》作者劳世沅在原叙中载:“志之不作,百有余年矣。明代崇祯年间,邑侯张君讳维斗,偕邑绅宋子恭创有成书。甲申兵燹,荡然无复存者。……因博加咨访,仅得浮屠氏抄张君志二本。”说明清乾隆版《荥经县志》也在原抄本基础上修成。可见明崇祯版《荥经县志》之珍贵。宋子恭在官爱民,去官为民。荥经县史籍有载:“论者谓:‘当官克踪三异,林下可方五柳’云。”虽只区区几字,却给其极高评价。

陶亮生(1900年~1984年),名世杰,荥经县官渡口(今严道镇新南村)人。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陶亮生启蒙入塾,宣统二年(1910年),就读荥经县高等小学堂,屡次名列第一。民国2年(1913年),以第一名考人成都四川省立第一中学。求学期间,仍以第一名贯穿始终,屡受学校褒扬,凡五年均免交学费。寒暑假期间,寄宿于“六先生祠”。该祠环境清幽,藏书颇丰,其如鱼得水,昼夜攻读。民国8年(1919年),考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绩优异,尤以作文深得师辈称道,曾破格得120分。校长吴玉章对陶亮生亦甚器重,举任学长(今学生会主席)。其间,与徐子休、赵尧生、尹仲锡、向先桥、林山腴、刘成荣、曾焕如诸老结为忘年之交,或为诸老之高足弟子。同时,被破格举任宾萌中学国文教师(替张秀熟老师代课)。虽初登讲坛,然教授精湛,艺服诸生,声名始噪。民国13年(1924年)高师毕业后,陶亮生先后执教于上南高中及嘉陵、省城、石室、成城、树德等中学,被誉为“白将军”,与其同窗江安文百川雅号“黑将军”先生齐名。民国17年(1928年)秋,受聘执教于四川大学。他治学严谨,授课声音宏亮,板书隽秀,谈吐机趣,引人入胜。教授中国文学史,颇有创见。尤擅长辞章。批改作业,独具一格。因感愤于当局贪污暴敛,曾命一作文题:“传曰:作法于良,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安救,试申其义。”以启发学生关心国事。

民国36年(1947年)秋,陶亮生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赴任后,仍兼课康定师专。同年,以中国农民协会理事身份,当选为“国大代表”。

1950年初,避胡宗南部窜扰康定之乱,坚定起义立场,同代理主席张为炯等撤离康定,出走营官赛。解放军进驻康定后,被康定军管会派员接回。旋返成都,直至1957年,均执教于成都培英、石室等中学。

1957年,陶亮生被错划为右派,于1979年改正。曾先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成都市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教育局顾问,并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暮年,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常常应有关方面邀请,作中国古典文学学术报告。并以诗词、文章形式向海外亲友宣传祖国的建设成就和进步,为促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事业作贡献。

他生前著作甚丰,早年坚持写日记,凡数十册,诗文亦数十卷,内有《说毛诗》《说文心雕龙》

《五老七贤亲炙记》《联语帚珍》《蜀联偶谈》《名联泛话》《成都街名琐记》《礼义古名今晓》20卷,《四库馆贤学艺指授纂录》6卷、《数典录》2卷。

1984年7月8日陶亮生逝世于成都,终年84岁。

姜永寿(1867年~1948年),字松乔,荥经县城人,裕兴茶店“四掌柜”。曾任清“都司”及清末民初县商会会长。

他长于茶叶经营,善辦茶叶真伪、优劣,有“茶状元”之称。姜氏茶业最早店号为“华兴茶店”,清嘉庆时已在京立案请“引”(购销量的茶课凭证),光绪年间,创办“裕兴茶店”,年产边茶值银数万两,为县商界之首。民国4年(1915年),姜永寿继业,更“裕兴茶店”为“公兴茶店”,并于康定设店经销。他执业“公兴茶店”20余年,岁产边茶4万余包,位冠雅属。

“公兴茶店”以产砖茶为主,兼制芽细茶。所制砖茶,具有经熬、味纯和、汤色红亮,有老茶香气的独特风味,沿用“人真杜吉”(藏语意为佛座莲台)老招牌销藏区,深得藏胞好评,视为茶中上品。

民国28年(1939年),雅安、荥经、天全合组官商合资的“康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兴茶店入股后歇业。时,姜永寿年事已高,旋即休闲,子侄相继执业,分别易字号为“又兴店”、“德兴店”“鸿兴店”、“蔚兴生”等。

姜水寿卒于民国37年(1948年),终年81岁。

谭子湘(1894年~1981年),名登钰,荥经县风翔坝谭家湾(今大田坝乡凤鸣村)人。世代业医,累代以医理重乡里。

谭子湘幼读私塾,11岁丧父,家贫辍学。为使谭氏医术后继有人,奉母命受业于祖辈名医贻寿堂谭必清(心渊)门下,专习内科,复经其母(郭氏,中医正骨外科医师郭升洪之女)传授中医外科,为精通中医内外两科扎下根基。

清宣统二年(1910年),谭子湘出师后,被留帮师,继续深造。六年后辞师,广游民间,应诊行医,劬劳不息。民国11年(1922年)于县城西街侧开设“寿安堂”,对患者不分贵贱,皆热心为之治理。

民国19年(1930年),荥经瘟疫流行,驻荥二十四军五旅二十八团官兵罹疾者十之七八,礼请谭子湘诊治,着手而愈,无一死亡。二十八团赠“博爱”金字扁额并序。

民国25年(1936年),驻天全的第二路军五十八师师长梁华盛患重病,久治无效,病势转危,专员聘请谭子湘往治。历时一月,功著效宏,梁深感谢,以采缎书“技艺超群,术精华扁”相赠,酬以重金,并以校级军医之职相留。谭子湘不愿涉足军政界,固辞不受,仍回县行医。

人民政府建立后,谭子湘于1952年首批加入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竭全力参与防病治病工作。1954年与郑效韩共同组建“城关第一联合诊所”,任副所长,并承担大量的内科门诊工作。1958年建立“荥经县城关中医院”,任副院长、院长。1979年8月,荥经县中医院成立时,仍任领导职务。谭勤慎笃实,以身作则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谭子湘培养学徒竭尽辛劳,言传身教,砺其学业,敦其医德,常嘱“病人之命系于医生之手,庸医必致杀人,学习医术必须精益求精,才不致误人性命。”

谭子湘疗疾重在以“辦证求确,遣方对症,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治病必求其本”,调理妥善。在处方中“医不执方,化裁而用”,考究时令变化,注意人天相应的关系。用药上循“温补而不燥,滋阴而不腻,清疏而不寒”的法则。积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治病用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为人所称誉。

谭子湘立志医业一生,以解除患者痛苦为己任,深受人们所崇信,连续被选为荥经县第二至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委员。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中医界的高级知识分子”。

谭业医70余年,终年87岁。

赵锡麟(1902年~1979年),字仁溥,荥经县城人。民国2年(1913年),以第一名毕业于荥经县高等小学堂。随即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为清华在川录取的3名学生之一。修业8年,获“清华辩论”金章。民国10年(1921年)毕业,升送美国模德兰城锐德大学法政专科,又先后于民国13年(1924年)入加利弗尼亚大学,民国14年(192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民国16年(1927年)入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民国20年(1931年)获政治哲学博土学位。著有《国家主权论》《中国宪法》《遗产税法》,译有《凯末尔货币论》等。在美攻读期间,系中国旅美学生会理事长。

民国20年(1931年),赵锡麟自美回国,任中央大学法学教授、中央军事学校政治教官、中央政治学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在教学中,抨击蒋介石法西斯专政,未及两月即被免职。民国21年(1932年)任立法院秘书,后改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专员。抗日战争爆发,于南京陷落前夕离京赴成都,任彭广税务分所长。民国28年(1939年),任中央造币厂成都分厂主任,兼理重庆造币厂。

赵锡麟,生活俭朴,供职清廉。在造币厂主任任内,荥经亲友、同乡前往谋事者甚多,无论亲疏,一律量オ录用。造币厂除有护厂宪兵外,还有主任卫队20余人,但其邸从不设门卫,任人出入。外出行动不坐轿车,不要卫士。日机轰炸,他的办公室窗玻璃被震碎,神态自如,埋头处理公务。

赵锡麟清廉自守。其妹夫曾劝他说:“孔祥熙让你当造币厂长,就是让你发财嘛!”。赵大忿,将其撤去职务。因其克尽职守,公正廉洁,获奖5000元,赵全数交公。

民国32年(1943年)后,先后任农民银行董事会秘书长,总管理处高级专员。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随总管理处到南京。

在京期间,荥经进京的达官显贵多登门拜访,他厌与会见,而与荥经旅京学生却过从甚密。荥经旅京同乡会在京主办《康宁桥半月刊》,被邀任名誉社长。该刊宗旨,主要对西康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提供意见,关心桑梓建设,鞭挞西康官场腐败风气。赵代为筹集经费,并每月向该刊捐款,积极支持办刊。赵在半月刊上针砭西康时弊,省主席刘文辉大窘,致送高薪,以地方专员职务相许,被赵拒绝。

继后,赵兼任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民银行联合办事处秘书长。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赵殺然拒绝去台湾、香港、美国,而保护其管辖之下的农民银行部份资产,于南京解放后交军事管制委员会。刘伯承甚为嘉许,挽其留在南京工作,他执意去北京。刘即写信给中央,毛泽东主席在信上批示:“汉宸解決。”于是供职北京人民银行。后以“旧职员”去职。1954年启用,供职外交部,旋即离职,之后受聘北京科学会议顾问。

“文化大革命”初期,赵锡麟每月以20元生活费为生。其妻——北京协和医院理疗科主任黄厚朴亦被迫害致死。

1958年、1970年,赵因“言论问题”,被认定犯有“现行反革命罪”,两次入狱,判刑各5年;1977年,又被判管制3年。1978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复査,认定上述判决“均属不当”“予以撤销”“宣告赵锡麟无罪”。

1979年3月,赵锡麟在北京去世。

王学姜(1889年~1954年),名士俊,荥经县高美坝磨刀溪人。

清宣统元年(1909年),王入四川成都陆军小学,次年加人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就读陕西陆军第二中学,参加辛亥革命,九月一日领导第二期同学攻打西安藩署,护卫库银百万两,首建奇功。陕西革命军政府建立后,与川籍同学和旅陕同乡组成四川革命军,任分队长,带队返川。

四川军政府成立,王任川北模范营区队长。之后,入北京清和陆军预备学校,民国3年(1914年)毕业,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民国6年(1917年)卒业返川,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连长、营长、团长。

民国13年(1924年)王奉调,出任成都铜元局局长。民国14年(1925年)任第三师独立旅少将旅长。民国15年(1926年)率部参与“围剿”泸顺起义。民国16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第二十八军第五旅(独立旅)少将旅长,参加北伐。

民国21年至24年(1932年~1935年)王升任第三路中将司令,率部驻广元、昭化一带,参与“围剿”红军。民国24年(1935年)调任四十五军特科司令兼第一旅旅长,7月调峨眉军官训练团受训。次年以身体不适辞职,赴日考察教育,翌年返国复职。

民国27年(1938年)王学姜升任四十五军一二五师中将师长率师出川抗战。由潼关经风陵渡抵闻喜县与日军激战。再沿津浦路进攻滕县、邹县,挺进台儿庄,担任运河沿线守备。

王参加老河口战役,驻军樊城时作诗“留春无计惜春残,世事风雨感百端,寄语川康诸父老,倭奴不灭不生还。”寄家乡亲友抒发其卫国的豪情。

民国30年(1941年),王学姜调任陆军第四十五军副军长兼成茂师管区中将司令。民国34年(1945年)代理四十五军军长。军队整编后任整编四十七师师长。民国37年(1948年)应调至山东、河北等地参与反共反人民内战。1949年去台湾,1954年8月病逝于台北空军医院。

来源:荥经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5-31 15:46:08 浏览次数:
终审:何晓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