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5-03-17 12:10:10

1999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二〇〇〇年一月二十八日)

作者: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17 15:25:41 浏览次数:1829 【字体:

1999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二〇〇〇年一月二十八日)

1999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稳中求发展,进中增效益"的总体要求,开拓进取,奋力实干,狠抓难点,努力扩大内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努力调整工业结构;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加强省际交流与国际合作。保持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经济增幅回落。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6%较上年增幅回落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941.0亿元,增长3.2%,较上年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556.7亿元,增长4.4%,较上年增幅回落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213.9亿元,增长9.5%,较上年增幅上升0.6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1.4 %上升到13.8%,工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8.9 %下降到33.5%,建筑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11.6 %下降到3.9 %,第三产业的贡献率由上年的28.1%上升到48.8%。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6.3:42.6:31.1调整为25.3:42.0:32.7。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7%,其中:城市下降3.1%,农村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5%,其中:城市下降1.9%,农村下降1.0%;居民生活服务价格上涨7.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8%。

纵观全年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但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经济增长幅度回落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农 业

农业继续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突出重点抓增收,依靠科技,注重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入,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6.0亿元,比上年增长3.4%。

粮食产量继续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668.4万吨,增产42.1万吨,增长1.2%,。由于遭受暖冬、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小春粮食、油菜减产。小春粮食736.5万吨,减少54.1万吨,减少6.8%。为了弥补小春减产,各地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抓好大春生产和积极调整结构,大春粮食产量达2931.9万吨,增产96.2万吨,花生、烟叶、药材、蔬菜增产,棉花、甘蔗、麻类由于面积调减,产量下降。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造林、护林、抚林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造林面积34.2万公顷,幼林抚育527.6万公顷,林业产值45.9亿元,增长1.2%。

畜牧业生产稳定,注重结构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05.4万吨,增长6.6%。其中,猪肉465.0万吨,增4.0%,牛羊肉产量37.6万吨,增长10.4%,牛奶26.6 万吨,减0.4%。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水产品产量达46.1万吨,增长9.0%。

各地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累计完成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投资28.7亿元,完成投劳工5.3亿个,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万公顷,累计有效灌溉面积243.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年末农机总动力154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农用载重汽车5万辆,增长6.3%;化肥施用量210.2万吨,增长2.4%,农村用电量78.8亿千瓦小时,增长7.2%。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3789亿元,增长1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围绕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着力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步伐;注重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名牌战略的实施;狠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扩张企业的发展,努力实现扭亏解困目标,积极探索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国有工业企业增长1.8%,非国有工业企业增长2.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增长18.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家用电冰箱增长101.2%、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7.3%、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131.8%、钢增长7.3%、生铁增长6.5%、水泥增长11.2%、硫酸增长14.9%、机制纸增长4.7%、棉布增长18.0%、 化学纤维增长28.1%、农用化肥增长8.4%、白酒增长10.6% 、天然气增长1.1%、发电量增长3.1%。纯碱下降9.5%、彩色电视机下降27.9%、原煤下降23.6%。

随着国家各项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到位及银行大幅度调低存贷款利率,工业企业亏损状况有所好转。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8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实现利税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实现税金147.1亿元, 比上年增长13.3%;盈利企业盈利额88.9亿元,比上年下降13.2%,亏损企业亏损额46.6亿元,比上年下降21.3%,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42.4亿元。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3.7%,资产贡献率为6.5%,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仍达64.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06次,比上年减少0.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4%,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省继续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20.7亿元,增长3.0%,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56.1亿元,下降6.3%;更新改造投资168.0亿元,下降14.4%;房地产开发投资141.5亿元,增长17.3%;其它投资355.1亿元,增长29.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增长25.0%,仓储业投资增长1.2倍,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业投资增长38.5%;受上年基数较高和大项目收尾等因素的影响,全省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0.0%,能源工业投资下降20.5%。

全年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建成投产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20个;新增固定资产506.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70.0%。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76.3万千瓦,原煤开采5.4万吨,城市自来水日供水17.3万立方米,水泥68.6万吨,新建公路757.1公里, 改建公路2425.7公里,局用电话自动交换机133万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3万亩,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138.2公里。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9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7672公里。在通车量程中,高速公路达747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7243公里。内宜、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全面通车,二郎山遂道全面贯通。全省公路、水运、铁路、航空运输发展较快,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221.4亿吨公里、&127;铁路338.4亿吨公里、水运10.8亿吨公里、航空2.1亿吨公里;&127;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374.9亿人公里、铁路99.5亿人公里、&127;水运3.5亿人公里、航空82.2亿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光缆11977公里,&127;光缆总长度达到49061万公里;新增长途业务电路0.7万路,达到11.3万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07.4万门,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新建、&127;扩建移动电话基站1290个,基站总数达到2797个;&127;新增信道48992个,信道总数达到11.5万个,移动电话覆盖了全省市、地、州以上城市和122个县(市)区,&127;其中数字网覆盖面扩大到110个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乡镇,&127;建成了以"天府热线"为品牌的全省邮电公众信息互联网络,用户上网访问次数累计达2524.8万余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10.7亿元,增长33.9%;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552.6万户,其中:市话用户292.8万户,农话用户8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0.4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7%,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3.6%。

六、国内贸易

全年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2.6亿元,增长6.5%。分城乡看,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4.0亿元,增长5.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239.2亿元和489.4亿元,分别增长9.6%和6.5%,可见农村市场好于城市。按经济类型观察,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183.9亿元,下降11.5%,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 非国有经济零售额1198.7亿元,增长9.9%,所占比重由上年的84.0%提高到86.7%,尤其是个体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势明显,零售额分别增长12.3%和60.7 %。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93.6亿元,增长5.9%;餐饮业零售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比上年增长18.0%,高出零售总额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积极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4.7 亿美元,增长18.0%,其中:出口总额11.4亿美元,下降2.6%;进口总额13.3亿美元,增长44.3%。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5.7亿美元,下降0.6%;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增长0.4 %;利用外资的重大项目大都进展顺利,总投资1.6亿美元,由都江堰市与法国拉法基公司合资建设的120万吨水泥项目已于5月正式开工,川旅厂与丰田公司投资近亿美元合作生产中巴车的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23亿人民币,与美国安然公司合资的成都热电厂项目已于9月签署合同。对外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61个,合同总金额3.8亿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 2.2亿美元。同时,省际间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达成国内经济技术协作项目2841项,引进到位国内资金98.6亿元。

国际旅游又有新的发展。全年接待来川访问和旅游的外国朋友及华侨、港澳台同胞3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5%;旅游创汇9721.8万美元,增长16.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秩序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999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22.4亿元,比年初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68.1亿元,增长13.8%;各项贷款余额3924.2亿元,比年初增长28.6%。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2391.2亿元,增长7.5%,中长期贷款余额1141.9 亿元,增长96.7%。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省承保总额6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人保险承保总额3076.8亿元,增长17.7%。保费收入42.0亿元,增长9.9%。其中,人保保险费收入19.2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22.8亿元。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15.6亿元。其中,人保险赔款金额10.1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5.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继续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全年取得自然科学重大研究成果481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15项,获国家各种奖励项目29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131项。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全年实现产值450亿元,创利税65亿元。科技成果质量与水平有所提高。安排科技成果推广和"星火计划"项目174项,全年新列"火炬计划"项目63项,投入资金 10亿元;实现"千亿工程"项目1800余项,实现产值950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科技增粮工作成效显著。全年育成农畜作物新品种45个,科技增粮工程重点示范水稻、小麦、玉米等500万亩,推广水稻旱育秧(抛秧)1324万亩;为老、少、边、穷地区推荐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374项。

技术市场平稳发展。全年认定技术交易合同4313项,合同金额12.6亿元,申请专利3344件,专利授权2921 件,组织参加国际、国内专利技术交易会3 次,参展项目96项,意向成交金额0.6 亿元。

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素质教育逐步推进,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1999学年初,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10.7万所,在校学生2169.2万人;教职工85.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2.5万人。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小学在校小学生827.1万人,减少2.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为1.1%,上升0.3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6.5万人,初中辍学率为4.8%。年末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214.1万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53.0%。1999年,有23个县(市、区)通过"普九"督导评估,"普九"人口147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8%;全省累计有124个县(市、区)实现"普九"。

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852所(不含技工校),在校学生64.3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55.9%。 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9所,在校学生25.7万人。

高等教育扩招工作顺利完成,规模稳步扩大。全省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18.0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增长18.7%;毕业生3.6万人。年内招收研究生4388人,增长41.3%;在校研究生10259人,增长28.0%;毕业研究生2255人,减少17.8%。

成人教育进一步规范,扫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4.6万人,增长7.4%;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22.1万人,减少29.9%;成人中学在校学生1.9万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55.2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582.6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人数49.3万人;参加各级各类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218万人;全年青壮年脱盲21.7万人,顺利通过教育部扫盲验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以"抓创作、出精品、迎大庆、献厚礼"为主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川剧节,四川省暨成都市大型庆典50周年国庆文艺晚会《锦绣天府》、迎澳门回归《金色历程》等演出活动和1999年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促进了全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全省艺术表演团体99个,公共图书馆129个,文化馆170个,博物馆48个,档案馆254个,其中专门档案馆18个。全省有广播电台1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节目6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1.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电视台2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435座,节目46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2.0 %,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年内摄制电影故事片1部。全省地方报纸出版88 种,总印数12.8 亿份;杂志出版284 种,总印数4610 万册;图书出版4306种,总印数29852万册。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省卫生机构32633个,床位19.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4万人,其中:医生12.9万人,护师、护士5.9万人,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县城4个,新增省、市、县三级卫生村525个,其中,省级卫生村51个。

体育事业成效显著。全年世界级比赛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亚洲级比赛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2枚;全国比赛获金牌27枚,银牌32枚,铜牌31枚。 全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全省的施行面达到98%,达标率提高到94%。

十一、人口与就业

据1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出生人口117万人,人口出生率13.8 ‰,比上年低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0‰;人口自然增长率6.8‰, 全年净增人口57万人,年末常住总人口8550万人。

年末,全省劳动力资源总数543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万人;经济活动人口464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85.5%。全省从业人员4526万人,比上年减少8万人,下降0.2%。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549.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3万人,下降4.0%;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23.4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增长4.0%。年末城镇失业人员2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1999年,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385.3万人,参加统筹的离退休人员149.8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已在全省普遍开展,年末已有164个县(市、区〕实现了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参保人数2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500万人。生育保险已在122个县(市、区)展开,参保职工195万人。截至1999年末,全省有21个地(市、州)已全面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8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21.0万人,年支出保障金5729.6万元;全省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526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165处,国有福利单位床位9876张,收养人数7146人。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全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100元,增长8.0%。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78 元,增加351元,扣除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8.9 %;人均消费性支出4499元,增加116元,实际增长4.6%。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食品消费占43.9%,比上年下降1 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11.3%,与上年持平;交通消费占2.9%,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教育消费占7.5%,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用品及其它消费占34.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199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3.5元,比上年增加54.3元,增长3.0%,比全国增幅高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9 %。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26.1 元,比上年减少14.7元,减1%。其中,食品消费841.5元,占生活消费的比重由上年的60.5%下降到59.0%。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8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75.6亿元,增长20.3 %;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9.6亿元,增长16.0%。

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97000万吨,工业废气4600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渣950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5.6%、0.6%和4.1%。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70.8%,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77.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到59.3%,分别提高14.6、6.3和10.1个百分点。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76个。全省实施绿色工程规模项目已竣工83项,完成投资1.5亿元。全省自然保护区已达70个,其中,年内新批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十三、民族自治地区

1999年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及马边、峨边自治县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4亿元,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74.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61.0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64.6亿元,增长9.5%。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7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量225.0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1.5万吨,下降2.4%;甘蔗产量62.0万吨,下降0.5%;猪牛羊肉产量36.2万吨,增长2.3%;年末大牲畜存栏653.2万头,增长1.7%;生猪存栏 440.5万头,增长0.9%;羊存栏724.7万只,增长0.9%。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大力实施,森林工业对民族地区工业的支撑作用减弱。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105.1亿元,增长5.4%,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9.9亿元,增长0.7%;重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增长7.4%。

全年民族自治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7.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3.3亿元,增长6.4%;餐饮业6.2亿元,增长2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1亿元,增长11.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3亿元,增长12.4%;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8亿元,增长9.8%。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四川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 四川省统计局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