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四川省情>四川统计公报>详细内容
2025-03-17 12:10:10

1998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

作者: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17 15:10:47 浏览次数:1556 【字体:

1998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四川省统计局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

1998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扩大内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宏观经济目标,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继续发展。

一、综 合

一年来,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全省水灾较重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开拓进取,奋力实干,着眼全局,突出重点,狠抓难点,努力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减轻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工业增盈减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确保了全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初步测算,199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358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1.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28.3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8亿元,增长8.9%。

199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7:41.7:30.6调整为26.3:42.7:31.0。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在高原牧区开展“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在彝族地区开展形象扶贫,扶贫攻坚有新的进展,100万贫困人口、25个贫困县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认真按照中央要求,抓好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工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稳定和完善。积极探索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集中重点抓了37户扩张型企业的发展和40户亏损大户企业的扭亏解困。成都、绵阳、内江、自贡、乐山五城市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推广绵阳“两个根本转变”的试点经验和“长虹经验”,加快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市场物价继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3%,其中:城市下降2.3%,农村下降2.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5%;居民生活服务价格上涨9.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7.1%。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9.9 %,其中:粮食类价格下降2.6%,经济作物类价格下降4.0%,畜禽产品类价格下降15.8%。

纵观全年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保持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增收难度大等热点、难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农 业

全省坚持继续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狠抓科教兴农、治水兴蜀和造林绿化;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把11万“砍树人变为栽树人”;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气候条件总体较好,虽然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但由于全省各级措施得力,减少了灾害损失,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粮食总产量720亿斤以上,比上年增产1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继续增产;受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影响,烤烟、黄红麻等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护林育林工作抓得具体深入,林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绿化造林攻坚战全面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护林防火、病虫害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较好兼顾。全年造林面积34.3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0万公顷,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65‰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89.5%。

全年肉类总产量566.5万吨,增长6.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479.1万吨,增长5.6%;牛奶产量26.6万吨,增长6.4%;禽蛋产量79万吨,增长7.4%;蚕茧产量9.3万吨,增长8.8%。

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总产量达39.7万吨,增长6.8%。

各地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累计投工10.6亿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4.8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0万公顷,灌溉面积238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3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5%;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0万台,增长53.3 %;农用载重汽车4.7万辆,增长4.6%;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05万吨,增长2.0%;农村用电量73亿千瓦小时,增长7.3%。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继续发展。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3441.4亿元,增长1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按照“一手抓扩张,一手抓扭亏”的总体思路,全省狠抓37户扩张型企业的发展和40户亏损大户的扭亏解困,推广绵阳“两个根本转变”的经验,着力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继续推行宜宾、射洪、金堂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注重结构调整,加快名牌战略实施,重塑“四川造”形象,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全年工业增加值1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11.7亿元,增长13.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彩色电视机增长32.4%、移动通信设备增长20.5%、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545%、组合音响增长5.4%、钢材增长5.7%、水泥增长6.3%、食用植物油增长15.4%、鲜冻畜肉增长12.8%。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原煤下降8.6%;发电量下降0.5%,其中:水电量增长8.3%;天然气增长0.3%。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1.2亿元,比上年下降3.5%;盈利企业盈利额101.3亿元,下降3.4%,亏损企业亏损额59.4亿元,增亏3.8%; 盈亏相抵后净盈利额41.9 亿元。七项经济效益指标中:工业资本保值率114.5%、资产负责率64.6%、流动资产周转率1.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4%、全员劳动生产率21344元/人、产品销售率94.0%、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4.2%。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4.7亿元,增长18.5%。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年内施工单位工程4.2万个;劳动生产率33474元,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50.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达到53.8%;实现利税总额19.0亿元,下降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为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省委、省政府年初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决定,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集中资金搞好农业、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84.8亿元,增长24.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16.8亿元,增长36.3%;集体经济投资97.9亿元,下降24.6%;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7.8亿元,增长5.2%;其它各种经济类型投资202.3亿元,增长48.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91.4亿元,增长34.5%;更新改造投资182.4亿元,增长54.8%; 房地产投资120.0亿元,增长19.7%。在各行业投资完成额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增长152.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12.8 %上升到25.9%;电力、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7.7%下降到14.6%。

全年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建成了投产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14个;新增固定资产597.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77.2%。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57.9万千瓦,原煤开采15.0万吨,城市自来水日供水4.7万立方米,水泥35.3万吨,新建公路175.1公里,改建公路2897.9公里,局用电话自动交换机134.7万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1.1万亩,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467公里。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省公路里程已达8.16 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5880公里,其中:年末高速公路已达328公里,占总里程的0.4%;一、二级公路里程6023公里,占7.4%。全省公路、水运跨省超长线路运输发展较快,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217.30 亿吨公里、铁路341.91亿吨公里、水运10.89亿吨公里、航空1.88亿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352.00亿人公里、铁路93.83亿人公里、水运2.93亿人公里、航空19.97亿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光缆2108公里,光缆总长度达到4 万公里; 新增长途业务电路4万路,达到10万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63万门,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 新建、扩建移动电话基站1142个,基站总数达到1900个;新增信道4万个,信道总数达到7万个,移动电话覆盖了全省市、地、州以上城市和122个县(市)区,其中数字网覆盖面扩大到110个城市及省内主要交通干线和部分经济发达的乡镇,建成了以“天府热线”为品牌的全省邮电公众信息互联网络,用户上网访问次数累计达642万余次。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72亿元,增长42.2%;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365万户,其中:市话用户225万户,农话用户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5万户;无线寻呼196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4.8%,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1%。

邮电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长途来话接通率提高3.84个百分点,省际电路溢出比大幅度下降。

六、国内贸易

随着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形成,社会供给比较充裕,供大于求的商品增多,消费需求相对偏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8.6亿元,增长7.1%,其中: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207.8亿元,下降14.7%,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5.7个百分点; 非国有经济零售额1090.8亿元,增长12.6%,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8.3%提高到84.0%,尤其是个体和其它经济增势明显,零售额分别增长19.1%和10.4%。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9.3亿元,增长8.1%;餐饮业和农民对城镇居民零售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增长30.1%和8.7%。

生产资料市场走势较弱。全年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各类生产资料总值255亿元,比上年下降9.5%。

七、对外经济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四川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拓展新的贸易领域,提高开放实效,转变思路,重点抓了跟踪世界500强、小分队招商、专项招商会等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8.6 亿美元,增长5.2%,其中:出口总额16.7亿美元,增长1.8%;进口总额11.8亿美元,增长10.4%。贸易地区在欧美有较大拓展。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增长18.0%;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增长21.4 %;对外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17个,合同总金额3.1亿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 2.2亿美元。同时,省际间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旅游又有新的发展。全年接待来川访问和旅游的外国朋友及华侨、港澳台同胞2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1%;旅游创汇8367.2万美元,增长6.0%。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秩序稳定,较好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1998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27.6亿元,比年初增长19.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26.1亿元,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3493.6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11.0亿元,增长11.0%,中长期贷款余额594.2 亿元,增长20.0%。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省承保总额3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财产险承保总额2613.5亿元,增长3.8%。保费收入32.3亿元,增长15.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7.8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4.57亿元。全年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15.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0.8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4.9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继续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加大“千亿工程”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产业,有效地提高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科技成果质量与水平有所提高。全年取得自然科学重大研究成果386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91项,获国家各种奖励项目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65项。

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科技产业得以发展。全年育成农作物新品种28个,科技增粮工程重点示范推广水稻、小麦、玉米等3300万亩,推广水稻旱育秧、地膜覆盖等重大增粮技术1600多万亩;为老、少、边、穷地区推荐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374项,安排科技成果推广和星火计划项目164项,全年新列火炬计划项目57项,投入资金3.1亿元;全年实现“千亿工程”项目2500余项,实现产值750亿元。

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全年签定交易合同3937项,合同金额15.2亿元,申请专利3120件,专利授权1800件,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技术交易会3次,参展项目23项,成交金额0.4亿元。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发展。1998年末,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5.1万所,在校学生1202.7万人,教职工71.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7.5万人。

基础教育。小学在校小学生843.8万人,增长2.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下降到0.9%,下降0.1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90.9万人,初中辍学率下降到4.8%。年末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180.7万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48.2%。1998年,有24个县(市、区)通过“普九”督导评估,“普九”人口1508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全省累计有101个县(市、区)实现“普九”,累计“普九”人口5902.3万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71.4%。

中等教育。各类高级中等职业学校875所(含技工校),在校学生49.2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51.9%,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10所,在校学生25.4万人。

高等教育。全省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15.2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增长8.1%;毕业生3.7万人,年内招收研究生3106人,增长28.1%;在校研究生8014人,增长15.7%,毕业研究生1914人,减少3.0%。

成人教育。全省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3.6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1.6万人,增长14.6%;成人中学在校学生2.2万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44.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546.7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人数46.7万人;参加各级各类岗位培训180.7万人;全年青壮年脱盲25.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以爱国、团结、繁荣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迎接新世纪为主题,着力繁荣民族优秀文化,实施“精品战略”。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四川名酒文化节,四川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攀西文化列车剑南春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全省文艺工作者坚持送戏下乡、下基层活动。同时广泛开展了文化艺术研讨、交流活动等,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全省艺术表演团体100个,公共图书馆130个,文化馆172个,博物馆45个,档案馆214个,其中专门档案馆18个。全省有广播电台1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8座,节目6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88.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电视台2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224座,节目64套,电视人口覆盖率89.0 %,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年内摄制电影故事片2部。全省地方报纸出版100种,总印数13.0亿份,杂志出版284种,总印数4560万册;图书出版4436种,总印数31491万册。

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发展。全省卫生机构31917个,床位19.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1万人,其中:医生8.7万人,护师、护士5.0万人,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顺利进行,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年新增省级卫生县城2个,新建卫生村1170个,逐步开展了城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妇幼保健覆盖面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取得显著成绩。1998年,全省共有25名选手预选出线参加第十三届亚洲运动会,共夺得金牌16枚、银牌6枚、铜牌6 枚;此外,我省运动员在各项全国性比赛中获冠军39人;全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我省的施行面达到98%,达标率提高到94%。

十一、人口与就业

据199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出生人口123万人,人口出生率14.6 ‰,比上年低1.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人口自然增长率7.5‰,全年净增人口63万人,年末常住总人口8493万人。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792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万人;全部职工人数659万人,比上年减少3.3 %;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19万人,增长20.2%。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就业17.9万人;但城镇就业矛盾仍较突出。年末城镇失业人员30.2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74%。

1998年,全省参加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城镇企业(不含由国家按行业统筹的企业,下同)2.6万户,参加统筹的离退休职工115.6万人。年底,已有167个县(市、区)实现了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已在全省开展。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有2.6万户,职工390万人。生育保险已在109个县(市、区)展开,比上年增加3个县。截至1998年底,全省有12个地(市)已全面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119个县(市、区)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4.8万人,年支出保障金2688.3万元;全省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216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7934处,国有福利单位床位9048张,收养人数6620人。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1998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3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职工平均工资5910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7元,增加364元,考虑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7.8%;人均消费性支出4383元,增加290元,实际增长7.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69元,占44.9%,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

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2元,比上年增加109.5元,考虑物价下降因素,实际增长7.7 %;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40.8 元,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消费871.8元,比重由上年的62.4%下降到60.5%。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4%,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6.6亿元,增长20.4%;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5.5亿元,增长20.3%。

全年减少工业废水19000万吨,工业废气693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渣900万吨,使全省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66.7%,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75.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率达到58.5%。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35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个,环境噪声达标区25个。全省实施绿色工程规模项目已竣工7项,完成投资14亿元。全省自然保护区已达59个,其中:年内新批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6个。

十三、民族自治地区

1998年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及马边、峨边自治县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1亿元,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9.1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8.6%。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0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218.9万吨,增长2.0%;油料产量1.5万吨,下降7.0%;甘蔗产量62.4万吨,增长10.4%;猪牛羊肉产量35.4万吨,增长10.1%;年末大牲畜存栏642.8万头,增长1.9%;生猪存栏 434.4万头,增长2.4%;羊存栏716.3万只,增长1.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5万吨,增长7.9%;农村用电量3.6亿千瓦小时,增长0.6%。

民族工业继续发展。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102.7亿元,增长9.6%,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增长12.1%;重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增长8.6%。

全年民族自治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亿元,增长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2亿元,增长14.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0亿元,增长13.8%;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2亿元,增长15.0%。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来源: 四川省统计局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